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升五暑期衔接训练:第9讲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选择题
1.(2021四上·海安期末)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下面( )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31 B.25 C.14
【答案】A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下面31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故答案为:A。
【分析】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2021四上·玄武期末)某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
B.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不是24千克
C.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超过24千克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A: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说法错误;
B: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不是24千克,这个有可能,说法正确;
C:都超过24千克,平均体重肯定大于24千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体重=总体重÷总人数,某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说明这个小组的人的体重有的大于24千克,有的小于24千克,也有可能刚好是24千克,据此解答。
3.(2020四上·昆山期中)某小学各年级组织兴趣小组共10个,其中参加绘画组的人数最多,有35人,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少,有12人。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有( )人。
A.10 B.12 C.23 D.35
【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是23人。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的人数要在最多的人数35人和最少的人数12人之间,所以可能是23人。
4.(2020四下·西山期末)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和小刚的体重相比( )。
A.小东重 B.小刚重 C.无法比较
【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无法比较小东和小刚的体重。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不能根据平均数来判断某个数据的大小。
5.(2020四下·甘井子期末)一组数据中去掉一个最小的数后平均数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组数据中去掉一个最小的数后平均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之间;去掉一个最小的数,重新计算平均数,平均数会变大。
6.(2020四下·涵江期末)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成绩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班别 四(1) 四(2) 四(3)
平均分 85 82 90
A.四(1)班每位同学的分数都是85分
B.四(3)班每位同学的分数都比另外二个班同学的分数高
C.全年段分数最高的一定在四(3)班
D.四(3)班总体成绩最好,四(2)班最差
【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分代表的是每个班的整体水平,不代表个人的分数,所以从表格中可看出四(3)班总体成绩最好,四(2)班最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本题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进行解答。
7.(2020四下·硚口期末)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5个选项的平均数大约是( )比较合理。
A.7 B.9 C.11 D.12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数=(6+?+6+20+4)÷5
=(36+?)÷5
因为6<?<10,
所以当?=6时,平均数=8.4,
?=10时,平均数=9.2
所以平均数在8.4和9.2之间,即为9。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8.(2020四下·和平期末)王叔叔去某城市当防控疫情志愿者,记录了当地一周的温度,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可以判定,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 )。
A.周一到周二 B.周二到周三 C.周三到周四 D.周四到周五
【答案】C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周三到周四折线的增减变化最大,所以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周三到周四。
故答案为:C。
【分析】周三到周四折线的增减变化最大,就是温度变化最大。
9.(2020四上·都匀期末)如图是根据二(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项目情况所做的统计图,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
A.跳远 B.跑步 C.跳绳 D.拍球
【答案】D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排球。
故答案为:D。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哪个项目条形图越高,那么这个项目参加的人数就越多。
10.(2019四上·常州期中)下边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 )。
A.5千克 B.10千克 C.5箱
【答案】A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 下边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5千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相邻两个数字相差5,图中每格代表5千克,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
11.(2020四下·罗定期末)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她每次跳远的成绩肯定是2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 她每次跳远的成绩可能高于2米,也能低于2米,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不一定都是2m,可能高于2米,也可能低于2米,本题据此进行判断。
12.(2020四上·南通期末)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甲、乙平均数=(甲+乙)÷2,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13.(2020四下·莲湖期末)西安市要绘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西安市要绘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4.(2020四下·济源期末)小明身高1.4米,他在平均身高为1.1米的队伍中一定是最高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身高为1.1米不代表队伍中所有的人的身高都是1.1米,有的可能比1.1米高很多,有的可能比1.1米低很多,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总分数,得出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即平均数受较大数和较小数的影响。 本题中队伍中有的人的身高可能比1.1米高很多,有的可能比1.1米低很多。
15.(2019四上·曲沃期末)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作答即可。
三、填空题
16.(2021四下·新会月考)在一次测试中,壮壮语文92分,数学88分。如果英语考 分,三科的平均分是92分。
【答案】9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2×3-92-88
=276-92-88
=184-88
=96(分)
故答案为:96。
【分析】三科的平均分×3=三科的总分,三科的总分- 语文分-数学分=英语分。
17.(2021四下·蓬江月考)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4,这三个数的总和是 。
【答案】372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24×3=372
故答案为:372。
【分析】用三个数的和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数,所以用平均数乘3即可求出这三个数的总和。
18.(2020四上·滨江期末)下表是育才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图书借出数量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信息,判断本学期借出最少的两类书共有 本。
【答案】350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游记书数量是300本,每格代表的数量是300÷6=50(本),文学书和百科书数一共的格数是:3+4=7(格),文学书和百科书数7×50=350(本)。
故答案为:350。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可得本学期借出的最少的两类书是文学书和百科书,要想知道这两类书的数量,先求出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少。
19.(2020四上·虎丘期中)小丽前3次数学平均分是89分,第四次得 分,才能使四次平均成绩达到90分。
【答案】93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0×4-89×3=360-267=93分,所以第四次得93分,才能使四次平均成绩达到90分。
故答案为:93。
【分析】第四次的得分=四次一共的得分-前3次一共的得分,据此作答即可。
20.(2020四上·虎丘期中)有五个数,平均数是10,已知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2,第二个数是 。
【答案】1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2+12×4-10×5=18+48-50=16,所以第二个数是16。
故答案为:16。
【分析】前两个数算了第二个数,后四个数也算了第二个数,所以第二个数=前两个数的和+后四个数的和-五个数的和。
21.(2020四上·淮安期中)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的4个时间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4摄氏度、15摄氏度、14摄氏度、21摄氏度,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答案】1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4+15+14+21)÷4
=(29+14+21)÷4
=(43+21)÷4
=64÷4
=16(摄氏度)
故答案为:16。
【分析】这一天的平均气温=4个时间段测得的气温和÷次数即可。
22.(2020四下·景县期末)投篮比赛,甲队6人,共投中102个球;乙队7人,共投中112个球。 队的成绩好。
【答案】甲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02÷6=17(个)
112÷7=16(个)
17>16,甲队的成绩好。
故答案为:甲。
【分析】投中的总球数÷投球的人数=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哪个队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多,那个队就成绩好。
23.在一幅表示某学校学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中,纵轴“5格”表示一年级有250人,那么五年级有300人,在纵轴上应该用 格表示.
【答案】6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250÷5=50(人),300÷50=6(格)。
故答案为:6
【分析】用250人除以5求出1格表示的人数,然后用300人除以一格表示的人数即可求出格数。
24.(2020四上·松桃期末)看统计图完成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 辆汽车,产量最少是 月份,是 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 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辆汽车。
【答案】300;七;900;十;2100;1200;8700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300辆汽车,产量最少是七月份,是900辆;产量最多是十月份,是2100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2100-900=1200(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900+1200+1200+2100+1500+1800=8700(辆)汽车。
故答案为:300;七;900;十;2100;1200;8700.
【分析】先分别观察每个月的汽车产量,从中找出产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再用减法求出它们的差;六个月的汽车产量之和就是下半年一共生产的汽车辆数。
四、解答题
25.(2021四下·淮安月考)春风小学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用水量/吨 150 388 136 226
这个小学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
【答案】解:(150+388+136+226)÷12
=900÷12
=75(吨)
答:这个小学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75吨。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分析】四个季度的用水之和就是一年的用水量,一年的用水量÷12=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
26.(2021四下·大洼月考)下面是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表。
项目 跑步 跳远 跳绳 踢毽子 乒乓球
人数 25 10 35 15 20
(1)把上面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每格代表 人。
(3)参加 的人最多,参加 的人最少。
(4)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多少人?
【答案】(1) 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图
(2)5
(3)跳绳;跳远
(4)25-10=15(人)
答: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15人。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3)35>25>20>15>10,参加跳绳的人最多,参加跳远的人最少;
故答案为:(3)跳绳;跳远。
【分析】(1)横轴表示项目,竖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每个项目的人数在相应的位置绘制出长条即可完成统计图;
(2)根据竖轴上的人数可知,每格代表5人;
(3)比较每个项目的人数,确定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4)用减法计算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多少人。
27.(2021四上·相城期末)某校四年(1)班图书角的各种图书数量统计如下。
种类 文学类 科技类 动漫类 历史类
本数 10 25 45 15
(1)统计图中每格代表( )本图书,请接着完成统计图。
(2)动漫类书单价在11元-29元之间,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是( )元。
A.450 B.900 C.1350 D.1500
(3)根据上面的信息,如果这个班的图书角再添置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 。
【答案】(1)解: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图书;如图所示:
(2)B
(3)增加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45×11=495(元)
45×29=1305(元)
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符合条件的是900元。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故答案为:(2)B;(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分析】(1)文学类共10本数,占了两格,所以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书;
(2)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900元在这个数据之间;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28.(2021四上·公主岭期末)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把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 家藏书最多, 家藏书最少。
(3)平均每位同学家藏书多少本?
【答案】(1)解:
(2)兰兰;红红
(3)解:(134+160+130+146+140)÷5
=710÷5
=142(本)
答:平均每位同学家藏书142本。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本题据此补充完整即可;
(2)直条越高,藏书越多;直条越低,藏书越少;
(3)平均数:一组数据,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总分数,得出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本题中平均每位同学家的藏书数量=所有同学家的藏书之和÷同学的数量,计算即可。
29.七个自然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平均数是58。已知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7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则倒数第三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72×5+35×3-58×7
=360+105-406
=465-406
=59。
答:倒数第三个数是59。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分析】倒数第三个数=前五个数的平均数×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3-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个数。
1 / 1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升五暑期衔接训练:第9讲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选择题
1.(2021四上·海安期末)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下面( )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31 B.25 C.14
2.(2021四上·玄武期末)某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
B.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不是24千克
C.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超过24千克
3.(2020四上·昆山期中)某小学各年级组织兴趣小组共10个,其中参加绘画组的人数最多,有35人,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少,有12人。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有( )人。
A.10 B.12 C.23 D.35
4.(2020四下·西山期末)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和小刚的体重相比( )。
A.小东重 B.小刚重 C.无法比较
5.(2020四下·甘井子期末)一组数据中去掉一个最小的数后平均数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6.(2020四下·涵江期末)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成绩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班别 四(1) 四(2) 四(3)
平均分 85 82 90
A.四(1)班每位同学的分数都是85分
B.四(3)班每位同学的分数都比另外二个班同学的分数高
C.全年段分数最高的一定在四(3)班
D.四(3)班总体成绩最好,四(2)班最差
7.(2020四下·硚口期末)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5个选项的平均数大约是( )比较合理。
A.7 B.9 C.11 D.12
8.(2020四下·和平期末)王叔叔去某城市当防控疫情志愿者,记录了当地一周的温度,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可以判定,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 )。
A.周一到周二 B.周二到周三 C.周三到周四 D.周四到周五
9.(2020四上·都匀期末)如图是根据二(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项目情况所做的统计图,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
A.跳远 B.跑步 C.跳绳 D.拍球
10.(2019四上·常州期中)下边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 )。
A.5千克 B.10千克 C.5箱
二、判断题
11.(2020四下·罗定期末)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她每次跳远的成绩肯定是2米。( )
12.(2020四上·南通期末)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
13.(2020四下·莲湖期末)西安市要绘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
14.(2020四下·济源期末)小明身高1.4米,他在平均身高为1.1米的队伍中一定是最高的。( )
15.(2019四上·曲沃期末)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
三、填空题
16.(2021四下·新会月考)在一次测试中,壮壮语文92分,数学88分。如果英语考 分,三科的平均分是92分。
17.(2021四下·蓬江月考)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4,这三个数的总和是 。
18.(2020四上·滨江期末)下表是育才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图书借出数量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信息,判断本学期借出最少的两类书共有 本。
19.(2020四上·虎丘期中)小丽前3次数学平均分是89分,第四次得 分,才能使四次平均成绩达到90分。
20.(2020四上·虎丘期中)有五个数,平均数是10,已知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2,第二个数是 。
21.(2020四上·淮安期中)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的4个时间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4摄氏度、15摄氏度、14摄氏度、21摄氏度,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22.(2020四下·景县期末)投篮比赛,甲队6人,共投中102个球;乙队7人,共投中112个球。 队的成绩好。
23.在一幅表示某学校学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中,纵轴“5格”表示一年级有250人,那么五年级有300人,在纵轴上应该用 格表示.
24.(2020四上·松桃期末)看统计图完成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 辆汽车,产量最少是 月份,是 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 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辆汽车。
四、解答题
25.(2021四下·淮安月考)春风小学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用水量/吨 150 388 136 226
这个小学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
26.(2021四下·大洼月考)下面是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表。
项目 跑步 跳远 跳绳 踢毽子 乒乓球
人数 25 10 35 15 20
(1)把上面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每格代表 人。
(3)参加 的人最多,参加 的人最少。
(4)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多少人?
27.(2021四上·相城期末)某校四年(1)班图书角的各种图书数量统计如下。
种类 文学类 科技类 动漫类 历史类
本数 10 25 45 15
(1)统计图中每格代表( )本图书,请接着完成统计图。
(2)动漫类书单价在11元-29元之间,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是( )元。
A.450 B.900 C.1350 D.1500
(3)根据上面的信息,如果这个班的图书角再添置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 。
28.(2021四上·公主岭期末)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把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 家藏书最多, 家藏书最少。
(3)平均每位同学家藏书多少本?
29.七个自然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平均数是58。已知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7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则倒数第三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下面31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故答案为:A。
【分析】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A: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说法错误;
B: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不是24千克,这个有可能,说法正确;
C:都超过24千克,平均体重肯定大于24千克,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体重=总体重÷总人数,某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说明这个小组的人的体重有的大于24千克,有的小于24千克,也有可能刚好是24千克,据此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是23人。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每个兴趣小组可能的人数要在最多的人数35人和最少的人数12人之间,所以可能是23人。
4.【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无法比较小东和小刚的体重。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不能根据平均数来判断某个数据的大小。
5.【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组数据中去掉一个最小的数后平均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之间;去掉一个最小的数,重新计算平均数,平均数会变大。
6.【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分代表的是每个班的整体水平,不代表个人的分数,所以从表格中可看出四(3)班总体成绩最好,四(2)班最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本题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进行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数=(6+?+6+20+4)÷5
=(36+?)÷5
因为6<?<10,
所以当?=6时,平均数=8.4,
?=10时,平均数=9.2
所以平均数在8.4和9.2之间,即为9。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8.【答案】C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周三到周四折线的增减变化最大,所以这几天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是周三到周四。
故答案为:C。
【分析】周三到周四折线的增减变化最大,就是温度变化最大。
9.【答案】D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排球。
故答案为:D。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哪个项目条形图越高,那么这个项目参加的人数就越多。
10.【答案】A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 下边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5千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相邻两个数字相差5,图中每格代表5千克,据此解答。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 她每次跳远的成绩可能高于2米,也能低于2米,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小红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不一定都是2m,可能高于2米,也可能低于2米,本题据此进行判断。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甲、乙平均数=(甲+乙)÷2,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西安市要绘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身高为1.1米不代表队伍中所有的人的身高都是1.1米,有的可能比1.1米高很多,有的可能比1.1米低很多,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总分数,得出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即平均数受较大数和较小数的影响。 本题中队伍中有的人的身高可能比1.1米高很多,有的可能比1.1米低很多。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作答即可。
16.【答案】9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2×3-92-88
=276-92-88
=184-88
=96(分)
故答案为:96。
【分析】三科的平均分×3=三科的总分,三科的总分- 语文分-数学分=英语分。
17.【答案】372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24×3=372
故答案为:372。
【分析】用三个数的和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数,所以用平均数乘3即可求出这三个数的总和。
18.【答案】350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游记书数量是300本,每格代表的数量是300÷6=50(本),文学书和百科书数一共的格数是:3+4=7(格),文学书和百科书数7×50=350(本)。
故答案为:350。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可得本学期借出的最少的两类书是文学书和百科书,要想知道这两类书的数量,先求出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少。
19.【答案】93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0×4-89×3=360-267=93分,所以第四次得93分,才能使四次平均成绩达到90分。
故答案为:93。
【分析】第四次的得分=四次一共的得分-前3次一共的得分,据此作答即可。
20.【答案】1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2+12×4-10×5=18+48-50=16,所以第二个数是16。
故答案为:16。
【分析】前两个数算了第二个数,后四个数也算了第二个数,所以第二个数=前两个数的和+后四个数的和-五个数的和。
21.【答案】16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4+15+14+21)÷4
=(29+14+21)÷4
=(43+21)÷4
=64÷4
=16(摄氏度)
故答案为:16。
【分析】这一天的平均气温=4个时间段测得的气温和÷次数即可。
22.【答案】甲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102÷6=17(个)
112÷7=16(个)
17>16,甲队的成绩好。
故答案为:甲。
【分析】投中的总球数÷投球的人数=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哪个队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多,那个队就成绩好。
23.【答案】6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250÷5=50(人),300÷50=6(格)。
故答案为:6
【分析】用250人除以5求出1格表示的人数,然后用300人除以一格表示的人数即可求出格数。
24.【答案】300;七;900;十;2100;1200;8700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300辆汽车,产量最少是七月份,是900辆;产量最多是十月份,是2100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2100-900=1200(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900+1200+1200+2100+1500+1800=8700(辆)汽车。
故答案为:300;七;900;十;2100;1200;8700.
【分析】先分别观察每个月的汽车产量,从中找出产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再用减法求出它们的差;六个月的汽车产量之和就是下半年一共生产的汽车辆数。
25.【答案】解:(150+388+136+226)÷12
=900÷12
=75(吨)
答:这个小学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75吨。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分析】四个季度的用水之和就是一年的用水量,一年的用水量÷12=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
26.【答案】(1) 育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图
(2)5
(3)跳绳;跳远
(4)25-10=15(人)
答: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15人。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3)35>25>20>15>10,参加跳绳的人最多,参加跳远的人最少;
故答案为:(3)跳绳;跳远。
【分析】(1)横轴表示项目,竖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每个项目的人数在相应的位置绘制出长条即可完成统计图;
(2)根据竖轴上的人数可知,每格代表5人;
(3)比较每个项目的人数,确定哪个项目的人最多,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4)用减法计算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多少人。
27.【答案】(1)解: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图书;如图所示:
(2)B
(3)增加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45×11=495(元)
45×29=1305(元)
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符合条件的是900元。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故答案为:(2)B;(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分析】(1)文学类共10本数,占了两格,所以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书;
(2)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900元在这个数据之间;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28.【答案】(1)解:
(2)兰兰;红红
(3)解:(134+160+130+146+140)÷5
=710÷5
=142(本)
答:平均每位同学家藏书142本。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本题据此补充完整即可;
(2)直条越高,藏书越多;直条越低,藏书越少;
(3)平均数:一组数据,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总分数,得出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本题中平均每位同学家的藏书数量=所有同学家的藏书之和÷同学的数量,计算即可。
29.【答案】解:72×5+35×3-58×7
=360+105-406
=465-406
=59。
答:倒数第三个数是59。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分析】倒数第三个数=前五个数的平均数×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3-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个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