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三章 土壤里的生物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景泰期中)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丝虫 B.蚯蚓、沙蚕 C.蛔虫、蚯蚓 D.绦虫、沙蚕
【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沙蚕和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都属于环节动物;
而蛔虫、丝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绦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故B符合题意。
【分析】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
2.(2020八上·渭南期中)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蚯蚓 B.马
C.虾 D.兔
【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A符合题意。
BD.马和兔都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D不符合题意。
C.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3.(2020八上·芜湖期中)蝗虫比蚯蚓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④用气管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①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扩大了活动范,①正确;②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②正确;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这与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无关,③错误;④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据此答题。
4.(2020八上·东台月考)某人发现一种身体细长的动物,要判断它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答案】C
【知识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
故答案为:C。
【分析】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如蚯蚓、蚂蝗、沙蚕等。
5.(2020八上·郑州月考)区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正确方法是( )
A.环带靠近前端 B.环带靠近后端
C.前端较粗 D.后端较粗
【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在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节特别大,光滑,称为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A符合题意。
【分析】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100多个相似的环状的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的环带位置。
6.(2020八上·伊通期末)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
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B.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
C.蚯蚓饥饿而死 D.蚯蚓干渴而死
【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在干燥环境中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不久就会死亡。故答案为:A
【分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据此答题。
7.(2020七下·富平期末)下列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菌丝生长在空气中 B.依靠种子繁殖
C.菌丝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菌丝内无横膈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放线菌属于细菌,其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生长在培养基中,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气生菌丝生长在空气中,错误。
B.放线菌属于细菌,进行分裂生殖,错误。
C.放线菌属于细菌,细胞内无有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D.放线菌是一种具有分枝的丝状体。菌丝内没有横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放线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8.(2020八上·普宁期中)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人们最早发现的抗生素是( )
A.土霉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金霉素
【答案】C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有的真菌或放线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抗生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抗生素是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分析解答。
9.(2020八上·奈曼旗期中)将细菌放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菌群(如下图)。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检测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种实验方案最合适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具有抗生素A和抗生素A两种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
B、在三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而另一组实验是无细菌的条件,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此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只有细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因此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
D、此方案中包含四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另外两组只含有抗生素,这样没法确定抗生素的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10.(2020八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B.营养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营养生殖、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酵母菌是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A符合题意。
【分析】1、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亲代藉由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如珊瑚虫、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也有一些原核生物,一些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等。
3、孢子生殖:很多孢子植物和真菌等利用孢子 进行的生殖方式。孢子是许多真菌、植物、藻类和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11.(2020八上·甘州期中)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 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虽然会引起植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患病,但是它们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2020七上·勃利期中)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_______。( )
A.合成有机物 B.防止疾病
C.进行光合作用 D.分解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故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分解有机物,选D。
【分析】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3.(2020八上·奈曼旗期中)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澳大利亚科学家,此种细菌的发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下面有关这种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的分裂速度很快,主要靠分裂生殖
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幽门螺杆菌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体内无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分裂生殖,据此答题。
14.(2020八上·大丰月考)最适于霉菌生长的环境是( )
A.干燥的衣物 B.煮沸的开水
C.潮湿的粮食堆 D.真空包装的食物
【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干燥的衣物缺乏水分,霉菌不容易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煮沸的开水缺乏营养物质,霉菌不容易生长,B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粮食堆上既有水分和空气又有营养物质,故霉菌最容易生长,C符合题意。
D.真空包装的食物,缺乏充足的空气,故霉菌不容易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15.(2020·乐山)细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下列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细菌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细菌有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真菌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好,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细胞内没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C不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个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六上·肥城月考)请结合所学“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 1 )提出问题: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吗
( 2 )作出假设: 。
( 3 )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取A、B两只大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其上再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杯高的1/4。每铺一层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在A装置中放入蚯蚓,B装置不放蚯蚓,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的交换。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每天观察记录。A、B两装置的变量是 。此实验要设置两套装置目的是 。B装置在实验中起 作用。
①“稍加整平、 压实”的原因是 。
②放“菜叶”的原因是 。
③“杯口留有一定的缝隙”的原因是 。
( 4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蚯蚓;形成对照;对照;使沙和土的分界线更加明显;作为蚯蚓的饲料;保证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蚯蚓的呼吸;蚯蚓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知识点】环节动物;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3)在A装置中放入蚯蚓,B装置不放蚯蚓,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所以A、B两装置的变量是蚯蚓。此实验要设置两套装置目的是形成对照。B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①“稍加整平、 压实”的原因是使沙和土的分界线更加明显,利于之后的观察。
②放“菜叶”的原因是作为蚯蚓的饲料。避免因为蚯蚓饥饿而影响实验结果。
③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杯口留有一定的缝隙”的原因是保证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蚯蚓的呼吸。(4)一段时间后,湿土与细沙的分界不明显。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蚯蚓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17.(2020八上·顺德月考)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面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所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答案】(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
(2)形成对照实验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乙;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此实验要“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可见该实验的变量为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
(2)根据题干,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提高实验的说服力。
(3)根据表格中实验步骤所述,甲组实验中,用无菌面棒擦取硬币后在①号培养皿上涂抹,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可以推测,能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通过比较,乙组同学的实验步骤不科学,因为在实验中缺乏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2)形成对照;(3)①;(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5)乙、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基础知识: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三、综合题
18.(2019八上·潮安月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动物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填序号)
(2)沙蚕身体由许多 构成。
(3)蛔虫体表有 ,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
(4)蛔虫的消化管结构比较 (选填“简单”或“复杂”),其 器官发达,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答案】(1)③;①②
(2)体节
(3)角质层
(4)简单;生殖
【知识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动物中蛔虫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沙蚕和蚯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3)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体表有角质层, 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
(4) 蛔虫的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其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1) ③ 、①②; (2)体节;(3)角质层;(4)简单、生殖。
【分析】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其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19.(2016八上·东港期中)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
(2)B生活在水中,B的呼吸器官是 .
(3)图中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是 (填字母)
(4)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有 .
【答案】(1)环节
(2)鳃
(3)CD
(4)A;DE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节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2)鲫鱼生活在水中,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3)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4)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蚯蚓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C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属于变温动物,D、E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分析】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鲫鱼,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20.(2020八上·霍林郭勒期中)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都是 细胞生物。
(2)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②] ,[③] ,[④] ,[⑤] ,[⑥] ,可以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是[①] 。
(3)细菌跟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
(4)营养方式跟植物不同,是因为细菌没有 。
【答案】(1)单
(2)细胞质;DNA;细胞膜;细胞壁;荚膜;鞭毛
(3)细胞核
(4)叶绿体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因此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2)②是细胞质,能够流动;③是DNA集中的区域,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④是细胞膜,起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⑤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⑥是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是①鞭毛,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3)细菌跟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动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4)细菌营养方式跟植物不同,是因为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细菌的主要特征如下: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1.(2020八上·江油月考)图中所示是四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 。
(2)图乙、丙、丁都可通过产生a 来繁殖后代。
(3)图 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大多数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有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有些与动植物共生。
【答案】(1)细胞核
(2)孢子
(3)丙
(4)分解者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甲是细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属于真菌,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a为孢子,青霉、酵母菌、蘑菇都可以通过产生a孢子繁殖后代。
(3)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人们可利用酵母菌来酿酒、制馒头、做面包等。
(4)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如腐生的细菌、真菌能够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成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些种类是寄生生活,能引起植物和动物患病;有些与动植物共生。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 / 1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三章 土壤里的生物 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景泰期中)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丝虫 B.蚯蚓、沙蚕 C.蛔虫、蚯蚓 D.绦虫、沙蚕
2.(2020八上·渭南期中)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蚯蚓 B.马
C.虾 D.兔
3.(2020八上·芜湖期中)蝗虫比蚯蚓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④用气管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0八上·东台月考)某人发现一种身体细长的动物,要判断它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5.(2020八上·郑州月考)区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正确方法是( )
A.环带靠近前端 B.环带靠近后端
C.前端较粗 D.后端较粗
6.(2020八上·伊通期末)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
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B.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
C.蚯蚓饥饿而死 D.蚯蚓干渴而死
7.(2020七下·富平期末)下列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菌丝生长在空气中 B.依靠种子繁殖
C.菌丝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菌丝内无横膈
8.(2020八上·普宁期中)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人们最早发现的抗生素是( )
A.土霉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金霉素
9.(2020八上·奈曼旗期中)将细菌放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菌群(如下图)。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检测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种实验方案最合适 ( )
A. B.
C. D.
10.(2020八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B.营养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营养生殖、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11.(2020八上·甘州期中)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 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12.(2020七上·勃利期中)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_______。( )
A.合成有机物 B.防止疾病
C.进行光合作用 D.分解有机物
13.(2020八上·奈曼旗期中)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澳大利亚科学家,此种细菌的发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下面有关这种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的分裂速度很快,主要靠分裂生殖
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14.(2020八上·大丰月考)最适于霉菌生长的环境是( )
A.干燥的衣物 B.煮沸的开水
C.潮湿的粮食堆 D.真空包装的食物
15.(2020·乐山)细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下列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细菌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细菌有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0六上·肥城月考)请结合所学“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 1 )提出问题: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吗
( 2 )作出假设: 。
( 3 )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取A、B两只大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其上再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杯高的1/4。每铺一层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在A装置中放入蚯蚓,B装置不放蚯蚓,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的交换。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每天观察记录。A、B两装置的变量是 。此实验要设置两套装置目的是 。B装置在实验中起 作用。
①“稍加整平、 压实”的原因是 。
②放“菜叶”的原因是 。
③“杯口留有一定的缝隙”的原因是 。
( 4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17.(2020八上·顺德月考)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面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
所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三、综合题
18.(2019八上·潮安月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动物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填序号)
(2)沙蚕身体由许多 构成。
(3)蛔虫体表有 ,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
(4)蛔虫的消化管结构比较 (选填“简单”或“复杂”),其 器官发达,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19.(2016八上·东港期中)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
(2)B生活在水中,B的呼吸器官是 .
(3)图中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是 (填字母)
(4)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有 .
20.(2020八上·霍林郭勒期中)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都是 细胞生物。
(2)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②] ,[③] ,[④] ,[⑤] ,[⑥] ,可以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是[①] 。
(3)细菌跟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
(4)营养方式跟植物不同,是因为细菌没有 。
21.(2020八上·江油月考)图中所示是四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 。
(2)图乙、丙、丁都可通过产生a 来繁殖后代。
(3)图 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大多数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有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有些与动植物共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沙蚕和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都属于环节动物;
而蛔虫、丝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绦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故B符合题意。
【分析】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
2.【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A.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A符合题意。
BD.马和兔都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D不符合题意。
C.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3.【答案】B
【知识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①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扩大了活动范,①正确;②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②正确;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这与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无关,③错误;④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据此答题。
4.【答案】C
【知识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
故答案为:C。
【分析】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如蚯蚓、蚂蝗、沙蚕等。
5.【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在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一个节特别大,光滑,称为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A符合题意。
【分析】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100多个相似的环状的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的环带位置。
6.【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在干燥环境中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不久就会死亡。故答案为:A
【分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据此答题。
7.【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放线菌属于细菌,其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生长在培养基中,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气生菌丝生长在空气中,错误。
B.放线菌属于细菌,进行分裂生殖,错误。
C.放线菌属于细菌,细胞内无有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D.放线菌是一种具有分枝的丝状体。菌丝内没有横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放线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8.【答案】C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有的真菌或放线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抗生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抗生素是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A、具有抗生素A和抗生素A两种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
B、在三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而另一组实验是无细菌的条件,不符合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此方案中包含三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一组空白对照实验只有细菌(用不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因此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
D、此方案中包含四组实验,实验组分别是在培养有细菌的培养基中加A抗生素和B抗生素,另外两组只含有抗生素,这样没法确定抗生素的作用,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10.【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酵母菌是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A符合题意。
【分析】1、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亲代藉由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如珊瑚虫、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也有一些原核生物,一些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等。
3、孢子生殖:很多孢子植物和真菌等利用孢子 进行的生殖方式。孢子是许多真菌、植物、藻类和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11.【答案】D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虽然会引起植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患病,但是它们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故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分解有机物,选D。
【分析】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3.【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幽门螺杆菌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体内无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分裂生殖,据此答题。
14.【答案】C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干燥的衣物缺乏水分,霉菌不容易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煮沸的开水缺乏营养物质,霉菌不容易生长,B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粮食堆上既有水分和空气又有营养物质,故霉菌最容易生长,C符合题意。
D.真空包装的食物,缺乏充足的空气,故霉菌不容易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15.【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真菌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好,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细胞内没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故C不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个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16.【答案】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蚯蚓;形成对照;对照;使沙和土的分界线更加明显;作为蚯蚓的饲料;保证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蚯蚓的呼吸;蚯蚓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知识点】环节动物;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有影响。(3)在A装置中放入蚯蚓,B装置不放蚯蚓,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所以A、B两装置的变量是蚯蚓。此实验要设置两套装置目的是形成对照。B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①“稍加整平、 压实”的原因是使沙和土的分界线更加明显,利于之后的观察。
②放“菜叶”的原因是作为蚯蚓的饲料。避免因为蚯蚓饥饿而影响实验结果。
③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杯口留有一定的缝隙”的原因是保证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蚯蚓的呼吸。(4)一段时间后,湿土与细沙的分界不明显。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蚯蚓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17.【答案】(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
(2)形成对照实验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乙;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此实验要“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所以可以提出问题: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可见该实验的变量为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
(2)根据题干,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提高实验的说服力。
(3)根据表格中实验步骤所述,甲组实验中,用无菌面棒擦取硬币后在①号培养皿上涂抹,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可以推测,能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通过比较,乙组同学的实验步骤不科学,因为在实验中缺乏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或有无接种);(2)形成对照;(3)①;(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5)乙、对照组(或对照实验)。
【分析】此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基础知识: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18.【答案】(1)③;①②
(2)体节
(3)角质层
(4)简单;生殖
【知识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动物中蛔虫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沙蚕和蚯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3)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体表有角质层, 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
(4) 蛔虫的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其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1) ③ 、①②; (2)体节;(3)角质层;(4)简单、生殖。
【分析】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可以抵抗消化液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其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19.【答案】(1)环节
(2)鳃
(3)CD
(4)A;DE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节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2)鲫鱼生活在水中,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3)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4)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蚯蚓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C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属于变温动物,D、E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分析】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鲫鱼,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20.【答案】(1)单
(2)细胞质;DNA;细胞膜;细胞壁;荚膜;鞭毛
(3)细胞核
(4)叶绿体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因此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2)②是细胞质,能够流动;③是DNA集中的区域,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④是细胞膜,起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⑤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⑥是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是①鞭毛,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3)细菌跟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动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4)细菌营养方式跟植物不同,是因为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细菌的主要特征如下: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1.【答案】(1)细胞核
(2)孢子
(3)丙
(4)分解者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甲是细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属于真菌,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a为孢子,青霉、酵母菌、蘑菇都可以通过产生a孢子繁殖后代。
(3)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人们可利用酵母菌来酿酒、制馒头、做面包等。
(4)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如腐生的细菌、真菌能够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成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些种类是寄生生活,能引起植物和动物患病;有些与动植物共生。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