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全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3全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5-15 08:1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3-3全册学案
【模块要览】
热学是物理学的一部分,它研究热现象基本理论和有关规律。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热学知识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各种热机和致冷设备的研制,化工、冶金、气象的研究,都离不开热学知识。
研究热现象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宏观上总结热现象的规律,引入内能的概念,并把内能跟其他形式的能联系起来;另一种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建立分子动理论,说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人们对热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是热学的特点。学习中要注意统计思想在日常生活和解释自然想象中的普遍意义。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单元透视]
这一章主要讲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了解分子运动所遵循的统计规律。二是平衡态和温标,三是有关分子能的概念,充分认识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第1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诱思导学】
1.分子的大小
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此处所提出的“分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子模型
首先,可以把单个分子看做一个______,也可以看做是一个______。
其次,不同的物质形态其分子的排布也有区别,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有_____。对固体和液体而言,我们通常认为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估测分子的大小通常采用油膜法。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一些高分子有机物之外,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___________,同学们应该记住。
2.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___________。它是—个重要常数,是______________的桥梁.
(1)固体、液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数N=nNA=_____ NA=_______NA.
②分子质量的估算方法: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1=_______.
③分子体积: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所占空间)V1=.其中ρ为固体、液体的密度.
④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球形,则分子直径d=;把固体、液体分子看成立方体,则d=.
(2)气体分子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①摩尔数n=______,V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②分子间距的估算方法:设想气体分子均匀分布,每个分子占据一定的体积.假设为立方体,分子位于每个立方体的_________,每个小立方体的_______就是分子间距.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T2 T4
第2节 分子的热运动
【诱思导学】
1.扩散现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布朗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布朗运动。
说明:①布郎运动是_________的运动,不是________的运动,但是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__________运动。
②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极不规则的,课本中画出的图7.2—5并非固体微粒的_____,而是每隔30s微粒_________。即使在这30s内,分子的运动也是___________的。
③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悬浮颗粒______,布朗运动就越显著。温度________,布朗运动就越显著。
3.热运动及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热运动。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T3 T4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诱思导学】
1.分子之间有空隙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_______,同时也反映了分子间有______.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_____和____,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即为两者的____。为了便于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以用_______的两个小球间的作用力来模拟:拉伸时表现为______,压缩时表现为_______。它们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情况可用图7.3–1表示。
(1)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______有关:
当分子间距离_____时(约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②当分子之间距离_____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____,但____增大得更快一些,故_____大于_____,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此时引力仍然存在)。
③当分子之间距离_____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引力和斥力同时____,但____减小得更快一些,故____大于____,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此时斥力仍然存在)。
说明:分子力属于短程力。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只存在于相近的分子之间,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已经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2 T4
第4节 温度和温标
【诱思导学】
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_____。
(1)状态参量:_______________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2.热平衡与温度
(1)温度:温度是表示________的物理量,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热平衡: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与温标
(1)温度计是_______________的工具。
(2)温标: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温标。
用______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国际单位制中用_____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
T=t+273。15 (K)
说明: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相同。
②0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4
第5节 内 能
【诱思导学】
1.分子动能
(1)分子平均动能
做热运动的分子,都具有动能,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叫分子平均动能。
(2)_________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说明:①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含有统计的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温度升高,分子的______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可能有个别的分子动能反而减小。
②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只由______决定,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2. 分子势能
(1)分子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子势能。
(2)影响分子势能大小的因素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______有关,即与物体的_____有关。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做____功还是____功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___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_____。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__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_____。
③当时(此时相当于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分子势能_______。
(3)分子势能变化曲线如下图7.5–1所示。
说明:①同样是物体体积增大(或减小),有时体现为分子势能增大(或减小)(在范围内);有时体现为分子势能减小(或增大)(在范围内)。关键要看在变化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②分子势能最小并不一定是分子势能为_____。
3.内能: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
(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和____有关。还要注意,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所含的_______有关,因为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与机械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在热现象的研究中,一般不考虑物体的机械能。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3
第八章 气体
[单元透视]
本章研究的是气体变化的规律,在本模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章是热学的重点,它以前一章的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又与后面的固体和液体这两种常见的物态相联系,也为我们后面学习热力学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通过实验研究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等容和等压条件下发生状态变化所遵循的三个实验定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的热力学温标,推导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解决气体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气体定律给出了微观解释。同时在每一节中穿插了p-V图、 p-T图 和V-T图,使我们对气体状态变化的认识更加得明确。
※专题、气体压强的计算
1.静止或匀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确定
(1)液体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它的受力平衡,求出气体的压强.
例1、如图,玻璃管中灌有水银,管壁摩擦不计,设p0=76cmHg,求封闭气体的压强(单位:cm
解析:本题可用静力平衡解决.以图(2)为例求解
取水银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得Ps= P0S+mg;所以p= P0S十ρghS,所以P=P0十ρgh(Pa)或P=P0+h(cmHg)
答案:P=P0十ρgh(Pa)或P=P0+ h(cmHg)
解(4):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右图)
沿试管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
pS=p0S+mgSin30°
P=
=p0+ρhgSin30°=76+10Sin30°(cmHg) =76+5 (cmHg) =81 (cmHg)
注意: (1)正确选取研究对象
(2)正确受力分析,别漏画大气压力
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压强,
例2、如图,U型玻璃管中灌有水银.求封闭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为P0=76cmHg、(单位:cm)
解析:本题可用取等压面的方法解决.液面A和气体液面等高,故两液面的压强相等, 则中气体压强:p=pA= P0+h(cmHg).
拓展:
小结:
取等压面法:
根据同种不间断液体在同一水平面压
强相等的“连通器原理”,选取恰当的等压
面,列压强平衡方程求气体的压强. 选取等压面时要注意,等压面下一定要是同种液体,否则就没有压强相等的关系.
(2)固体(活塞或气缸)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所以可通过对该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它各力的关系.
例3:下图中气缸的质量均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气缸内壁摩擦不计.活塞质量为m,求封闭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为p0)
解析:此问题中的活塞和气缸均处于平衡状态.当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pS=(m0+m)g+P0S;P= p=
P0+(m0+m)g/S
在分析活塞、气缸受力时,要特别注意大气压力,何时必须考虑,何时可不考虑.
(3).活塞下表面与水平面成θ角
解:对活塞受分析如图
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 p0S+mg=pS’cosθ
S’cosθ=S ∴ p=P0+mg/S
拓展:
※3.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确定
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来求气体的压强利用F合=ma,求p气。
(1)试管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解: 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PS-P0S=mω2 r , 其中m=ρSh
由几何知识得:r=d-h/2
解得P=P0+ρhω2(d-h/2)
(2) 试管随小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
解: 对水银柱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PS-p0S=ma m=ρSh
解得:p=p0+ρah
(3)气缸和活塞在F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面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解:对整体水平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M)a
对活塞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PS-P0S=ma 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P=P0-
拓展:
小 结:计算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时,一般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但有时也要以气缸或整体为研究对象.所以解题时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气体的等温变化
【诱思导学】
1.玻意耳定律
(1)等温变化:气体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发生的状态变化。
(2)玻意耳定律:一定____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即pV=C(常量)或 ___________。
点拨:①成立条件:_____一定,_____不变,且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②pV=C。其中常量C 与气体的质量、种类、温度有关。
2.等温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等温线。
(2)一定质量的气体等温线的p-V图是________。
(3)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图线上的一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确定的状态。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状态的温度______,p与V 的乘积______。
①在P—V;P—T;V—T坐标中的等温线:
②图象:
为一条____________的直线:
③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PV_____(∵ PV=nRT)。下图为一定质量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其中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T3
第2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诱思导学】
1、概念:(1)等容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等容变化。
(2)等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等压变化。
2、查理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C 或 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成立条件:气体_____一定,______不变
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容变化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增加(或减小)的压强是相同的,即= ③C与气体的种类、质量和体积有关
3、盖·吕萨克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C
点拨:①成立条件:气体质量一定,压强不变
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压变化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增加(或减小)的体积是相同的
③C与气体的种类、质量和压强有关
4、等容线:
(1)等容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等容线
(2)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T图线其延长线过________,斜率反映________的大小
点拨:等容线的物理意义:
图象上每一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同一等容线上,各气体的____相同
不同体积下的等温线,斜率()越大,体积_______(见图8.2—1)
5、等压线:(1)定义:_________________叫等压线
(2)一定质量的气体的V—T图线其延长线过___________
点拨:等压线的物理意义:
① 图象上每一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同一等压线上,各气体的_____相同
②不同压强下的等压线,斜率越大,压强_____(见图8.2—2)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T3
第3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
(2)理想气体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实际中不存在。但在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可把实际气体看作是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_______=______或________=C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作是状态方程的特例:
当m不变,_________时 p1V1=p2V2 玻意耳定律
当m不变,_______ 时 ____=________ 查理定律
当m不变,_________时 ______=______ 盖·吕萨克定律
推广:气体密度与状态参量的关系:V= 代入状态方程,得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成_______,与热力学温度成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2 T4
※第4节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诱思导学】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力的质点,气体分子间距大(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力小(可忽略)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①统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统计规律
②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几乎)相等
③分子速率按一定规律分布: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分子的速率却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即“_____多,______少”的正态分布规律。当气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________增大,因此,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气体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
①气体分子的______________,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温度决定
②单位体积内的____________,从宏观上看是气体的体积
3、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________和气体质量决定,与体积无关。因其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4、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①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微观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
[单元透视]
本章主要讲述固体和液体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物态的变化,是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介绍固体和液体的微观结构,解释有关固体、液体的某些性质和现象。这一章的知识主要以定性介绍为主,定量计算较少。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加强理解,注意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1节 固体
【诱思导学】
1.固体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_______和___________。
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晶体。
晶体又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单晶体: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晶体,多晶体:________________叫做多晶体.
(2)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非晶体。
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外形特征 ___________的几何形状 __________的几何形状
物理性质 (1)各向_______(2)具有一定的______ (1)各向______(2)没有一定的______
3.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比较
单晶体 多晶体
外形特征 __________几何形状 _________的几何形状
物理性质 (1)各向_______(2)具有一定的______ (1)表现为各向_____(2)具有一定的______
4.晶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_____________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T1 T2
液体
【诱思导学】
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液体的这些性质表明液体与固体的微观结构类似,分子间距在r0左右。
液体的表面张力
(1)实验探究:实验表明,液体的表面层好像是绷紧的橡皮膜一样,具有____的趋势。
(2)理论分析:与气体相接触的液体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分布较液体内部_____,即分子间距_________r0 ,所以分子力表现为________。
(3)表面张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表面张力。
3.浸润和不浸润
(1)浸润: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浸润。如水浸润玻璃,水银浸润锌。
   不浸润: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如水不浸润石蜡,水银不浸润玻璃。
※(2)理论分析:跟固体相接触的液体薄层叫附着层,由于不同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性质不同使得有些附着层内液体分子较内部_______,分子力表现为____,液面收缩,表现为不浸润;而有些附着层内液体分子较内部____,分子力表现为____,液面扩展,表现为浸润。
4.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毛细现象。
※(2)理论分析:浸润的情况下,附着层____,表面层______使液面升高,最终是表面张力的作用跟液柱因重量而产生的作用相平衡;不浸润的情况下,附着层____,表面层____使液面下降,最终是表面张力的作用跟毛细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而产生的作用相平衡。
(3)在液体和毛细管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管内径_________毛细现象越明显。
5.液晶:______________叫液晶。液晶是一种不同于固、液、气的物质形态。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3 T5 T6
※第3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诱思导学】
1.汽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___。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汽。_____________叫做未饱和汽。
(2)饱和汽压: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3.空气的湿度
(1)空气的绝对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空气的相对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空气的相对湿度(B)为: B=(P1/PS)×100% 相对湿度能更有效的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
4.湿度计
过去常用的湿度计有______湿度计和____湿度计,现代湿度计多使用传感器测量湿度。
※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诱思导学】
熔化热
熔化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 ,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2.汽化热
汽化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 ,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2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单元透视]
本章以焦耳的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功和内能变化、热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反映这种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熵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
本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系统内能的变化,会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第1节 功和内能
【诱思导学】
1.绝热过程:________叫绝热过程。即系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也不向外界放出热量。
2.功与系统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_______.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就等于_________即ΔU=U2-U1=W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的内能______。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多少功,内能就减少多少即W=-ΔU
3.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度。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4
第2节 热和内能
【诱思导学】
1.热传递①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传递。②热传递的三种_____、_____和_______。
2.热传递的实质:
热传递实质上传递的是____,结果是改变了系统的____。传递能量的多少用____来量度。
3.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_______。即ΔU= Q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______。即Q放= -ΔU
4.热传递具有______,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_或从物体的______传递到______。
5.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和______都能改变系统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但是它们还是有重要区别的。做功是_____________,而热传递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T2
第3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诱思导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
(2).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匹配的符号法则
做功W 热量Q 内能的改变ΔU
取正值“+”
取负值“-”
(3)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做功和热传递是系统内能改变的量度,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能量守恒定律。
(4)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符号法则写出各已知量(W、Q、ΔU)的正、负;
②根据方程ΔU=W+Q求出未知量;
③再根据未知量结果的正、负来确定吸热、放热情况或做功情况。
2.能量守恒定律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⑵. 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⑶. .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3.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T5 T6
第4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诱思导学】
1.可逆与不可逆过程
(1).热传导的方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①“自发地”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尔文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机
热机是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其原理是热机从热源吸收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向冷凝器释放热量Q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______
4.第二类永动机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T2
第5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诱思导学】
1.有序和无序
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有序。无序:______________称为无序。
2.宏观态和微观态
宏观态: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态。微观态:_________叫做微观态。
如果一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比较多,就说这个“宏观态”是比较无序的,同时也决定了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从有序到无序。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熵和系统内能一样都是一个状态函数,仅由系统的状态决定。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混乱)程度的定量量度。
一个系统的熵是随着系统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自然过程中,系统的熵是_______的。
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叫做熵增加原理。对于其它情况,系统的熵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而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无序,所以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程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第6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诱思导学】
1.能量耗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质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在利用过程中,总是由____________。
3.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规能源:指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①温室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雨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臭氧层的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能源的开发
(1).新能源:指目______________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无穷无尽的太阳能:①数量巨大②时间长久③清洁安全
(3)永葆青春的风能(4)丰富干净的海洋能(4)深藏不露的地热能(5)未来能源的希望——核能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T1
7.3–1
7.5–1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