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1·天水)“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21·天水)“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活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21·天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4.(2021·天水)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标举的口号是( )
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5.(2021·天水)“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2021·天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7.(2021·天水)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干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8.(2021·天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9.(2021·天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21·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1.(2021·天水)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
12.(2021·天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他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他是( )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2021·天水)“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材料评论的是( )
A.欧洲的大学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进化论
14.(2021·天水)“我们取消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从此完全断绝……同时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来支援这一宣言。”材料中的“宣言”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5.(2021·天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二、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6.(2021·天水)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
①( )但丁 A.南美“解放者”
②( )列夫托尔斯泰 B.“杂交水稻之父”
③( )玻利瓦尔 C.“铁人”
④( )袁隆平 D.文艺复兴的先驱
⑤( )王进喜 E.“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7.(2021·天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
18.(2021·天水)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9.(2021·天水)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
20.(2021·天水)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21.(2021·天水)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简述题(共10分)
22.(2021·天水)简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3.(2021·天水)简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
24.(2021·天水)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五、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8分,共15分。)
25.(2021·天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结合材料,围绕“党史学习”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哪次?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什么?
26.(2021·天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 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
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由材料“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处”可知,上述条款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皇帝倒了”指的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15年,胡、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标举的口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潮附近的南满铁路,反逐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
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情况以及影响。
6.【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由材料信息“彭德怀”“八路军投入105个团”可知,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并结合所学,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周恩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的发言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9.【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可知,从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故D正确;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
一五计划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进行的,题目考查的是农业生产,故排除B项;
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
10.【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 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选项 A 符合题意 ;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属于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B正确;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排除A;
“神舟五号”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是太空探索开端,排除C ;
2020年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城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不属于太空探索开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哥伦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选项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故B正确;
欧洲的大学学习的是自然科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解放,故排除A项;
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故排除C项;
进化论是对人类的进化的理论,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段话源于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相关史实。
16.【答案】①(D);②(E);③(A);④(B);⑤(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南美解放运动中的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铁人王进喜是我国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他赢得了“铁人”的赞誉。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 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故 A 对应玻利瓦尔, B 对应袁隆平, C 对应王进喜,D 对应但丁,E 对应列夫 托尔斯泰。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但丁、列夫 托尔斯泰、玻利瓦尔、袁隆平、王进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但丁、列夫 托尔斯泰、玻利瓦尔、袁隆平、王进喜的称谓及其成就或贡献的相关史实。
17.【答案】太平天国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太平军,洪秀全称为天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8.【答案】洋务运动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的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内容、过程及作用。
19.【答案】公车上书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0.【答案】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评】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答案】彭德怀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点评】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领导人。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2.【答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答案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答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如答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亦可)、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 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回答70年的外交成就即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等。
故答案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点评】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24.【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故答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5.【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
(3)遵义会议。
(4)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 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
26.【答案】(1)变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点】“两弹一星”;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结合史料和所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点评】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史实。熟记鸦片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历史影响。
1 / 1甘肃省天水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1·天水)“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 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
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2021·天水)“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活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由材料“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处”可知,上述条款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3.(2021·天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皇帝倒了”指的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4.(2021·天水)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标举的口号是( )
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15年,胡、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标举的口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5.(2021·天水)“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潮附近的南满铁路,反逐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
题目考查的是东北,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情况以及影响。
6.(2021·天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由材料信息“彭德怀”“八路军投入105个团”可知,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2021·天水)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干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并结合所学,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8.(2021·天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周恩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的发言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9.(2021·天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可知,从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故D正确;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
一五计划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进行的,题目考查的是农业生产,故排除B项;
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
10.(2021·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 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选项 A 符合题意 ;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1.(2021·天水)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属于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B正确;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排除A;
“神舟五号”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是太空探索开端,排除C ;
2020年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城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不属于太空探索开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2.(2021·天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他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他是( )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哥伦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选项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相关史实。
13.(2021·天水)“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材料评论的是( )
A.欧洲的大学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进化论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故B正确;
欧洲的大学学习的是自然科学,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解放,故排除A项;
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故排除C项;
进化论是对人类的进化的理论,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相关史实。
14.(2021·天水)“我们取消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从此完全断绝……同时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名誉彼此宣誓来支援这一宣言。”材料中的“宣言”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A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段话源于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15.(2021·天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相关史实。
二、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6.(2021·天水)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
①( )但丁 A.南美“解放者”
②( )列夫托尔斯泰 B.“杂交水稻之父”
③( )玻利瓦尔 C.“铁人”
④( )袁隆平 D.文艺复兴的先驱
⑤( )王进喜 E.“俄国革命的镜子”
【答案】①(D);②(E);③(A);④(B);⑤(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南美解放运动中的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铁人王进喜是我国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他赢得了“铁人”的赞誉。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 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故 A 对应玻利瓦尔, B 对应袁隆平, C 对应王进喜,D 对应但丁,E 对应列夫 托尔斯泰。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但丁、列夫 托尔斯泰、玻利瓦尔、袁隆平、王进喜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但丁、列夫 托尔斯泰、玻利瓦尔、袁隆平、王进喜的称谓及其成就或贡献的相关史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7.(2021·天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
【答案】太平天国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太平军,洪秀全称为天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8.(2021·天水)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答案】洋务运动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的统治。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内容、过程及作用。
19.(2021·天水)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
【答案】公车上书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0.(2021·天水)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的努力失败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答案】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评】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2021·天水)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要求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彭德怀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点评】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领导人。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四、简述题(共10分)
22.(2021·天水)简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答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答案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2021·天水)简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
【答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如答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亦可)、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 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回答70年的外交成就即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等。
故答案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点评】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24.(2021·天水)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故答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五、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8分,共15分。)
25.(2021·天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结合材料,围绕“党史学习”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哪次?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
(3)遵义会议。
(4)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评】 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
26.(2021·天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答案】(1)变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点】“两弹一星”;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结合史料和所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点评】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史实。熟记鸦片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的历史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