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年中考文科综合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2.(2021·河北)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3.(2021·河北)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
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4.(2021·河北)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5.(2021·河北)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6.(2021·河北)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而他们的种种机诈欺骗,巧取豪夺和暴力压迫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迅速发展 B.造成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7.(2021·河北)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8.(2021·河北)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9.(2021·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0.(2021·河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11.(2021·河北)《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
A.中国、美国 B.美国、日本
C.美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
二、非选择题
12.(2021·河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美俄两国总统于2020年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并盛赞“易北河精神”。5月8日,白宫称“美英战胜了纳粹”。
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790亿卢布。如果没有苏联军民的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可能会更加艰难。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苏联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样不可讳言,苏联在二战中确实也曾对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伤害。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在东亚,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苏联对民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款、出口军事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愿队参与指挥和作战。但苏联也对中国构成一些伤害。
对俄罗斯来说,颂扬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是其凝聚国内民心、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选择。对全人类而言,纪念二战是为了更好地缅怀为人类的解放与进步事业舍生取义的所有先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不让战火肆虐、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纪念二战只有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纪念
——摘编自冯玉军《全面还原历史,更好纪念二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2021·河北)探究问题
材料
历程 主要表现
从“小米加步枪“开始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务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
进入飞机坦克加大炮”阶段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何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建国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60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常规兵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务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
进入”两弹一星"时代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做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1)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 《辛丑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题干中所说的“祸乱”指八国联军的侵略,所以D项正确。
1851-I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英法联军的侵略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AB两项与《辛丑条约》无关,排除;
1899年义和团运动,不符合“被联军洗劫一空”,排除C ;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B正确;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错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知道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不久新四军开赴敌后战场,抵抗日军侵略。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故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选项B正确;
选项ACD无法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知道知道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4.【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1947年10月10日”并结合所学知,“宣言”发布于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由统计图看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至消亡,社会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 1953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1956年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选项B正确;
1911-1918年,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可能消亡,排除A ;
1958-1965年,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一直占绝对优势,排除C ;
1978--1985年,我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知道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 根据“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可知,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给印第安人带来灾难,故选 D ;
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排除 B ;
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给印第安人带来灾难,并非强调世界联系加强,排除 C 。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 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结合所学知识,遏制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法国大革命应纳入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B正确;
法国大革命与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主题不符,排除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指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排除C;
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指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英国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进入“蒸汽时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步入了“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选项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9.【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作威作福刺激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故C正确;
英国对印度的侵占不是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故A说法错误;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故B错误;
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属于民族解放抗争,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故选D;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措施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不能根除,排除B;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11.【答案】A
【知识点】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两国友好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故 A 正确;
美国、日本、英国不存在社会制度的差异,故 BC 错误;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考查的内容,故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美建交。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12.【答案】(1)1944年美英诺曼底登陆
(2)贡献:苏联军民英勇奋战,为二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伤害:侵略他国主权入侵波兰,制造卡廷惨案(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全面客观(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分别是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苏联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等相关史实。
13.【答案】(1)跨越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哪次:第二次
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垄断地位
(2)保卫我囯的囯家安全,提高我囯囯际地位,嬴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
【知识点】“两弹一星”;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1)跨越:根据《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可知,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从“小米加步枪“到“机坦克加大炮“,再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的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2)可从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弹一星、我国军队建设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1 / 1河北省2021年中考文科综合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河北)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 《辛丑条约》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题干中所说的“祸乱”指八国联军的侵略,所以D项正确。
1851-I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英法联军的侵略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AB两项与《辛丑条约》无关,排除;
1899年义和团运动,不符合“被联军洗劫一空”,排除C ;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2.(2021·河北)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B正确;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错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知道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2021·河北)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
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不久新四军开赴敌后战场,抵抗日军侵略。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故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选项B正确;
选项ACD无法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知道知道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4.(2021·河北)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1947年10月10日”并结合所学知,“宣言”发布于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2021·河北)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由统计图看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至消亡,社会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 1953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1956年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选项B正确;
1911-1918年,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可能消亡,排除A ;
1958-1965年,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一直占绝对优势,排除C ;
1978--1985年,我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知道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2021·河北)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而他们的种种机诈欺骗,巧取豪夺和暴力压迫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迅速发展 B.造成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 根据“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可知,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给印第安人带来灾难,故选 D ;
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排除 B ;
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给印第安人带来灾难,并非强调世界联系加强,排除 C 。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2021·河北)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 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结合所学知识,遏制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法国大革命应纳入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B正确;
法国大革命与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主题不符,排除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指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排除C;
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指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相关史实。
8.(2021·河北)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英国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进入“蒸汽时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步入了“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选项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9.(2021·河北)下图反映的史实( )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作威作福刺激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故C正确;
英国对印度的侵占不是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故A说法错误;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故B错误;
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属于民族解放抗争,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021·河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根据"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故选D;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措施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不能根除,排除B;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11.(2021·河北)《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
A.中国、美国 B.美国、日本
C.美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
【答案】A
【知识点】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两国友好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故 A 正确;
美国、日本、英国不存在社会制度的差异,故 BC 错误;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考查的内容,故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美建交。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二、非选择题
12.(2021·河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美俄两国总统于2020年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并盛赞“易北河精神”。5月8日,白宫称“美英战胜了纳粹”。
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790亿卢布。如果没有苏联军民的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可能会更加艰难。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苏联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样不可讳言,苏联在二战中确实也曾对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伤害。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在东亚,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苏联对民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款、出口军事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愿队参与指挥和作战。但苏联也对中国构成一些伤害。
对俄罗斯来说,颂扬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是其凝聚国内民心、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选择。对全人类而言,纪念二战是为了更好地缅怀为人类的解放与进步事业舍生取义的所有先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不让战火肆虐、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纪念二战只有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纪念
——摘编自冯玉军《全面还原历史,更好纪念二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1)1944年美英诺曼底登陆
(2)贡献:苏联军民英勇奋战,为二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伤害:侵略他国主权入侵波兰,制造卡廷惨案(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全面客观(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分别是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苏联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等相关史实。
13.(2021·河北)探究问题
材料
历程 主要表现
从“小米加步枪“开始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务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
进入飞机坦克加大炮”阶段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何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建国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60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常规兵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务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
进入”两弹一星"时代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做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1)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答案】(1)跨越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哪次:第二次
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垄断地位
(2)保卫我囯的囯家安全,提高我囯囯际地位,嬴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评分原则意思相近即)
【知识点】“两弹一星”;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1)跨越:根据《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可知,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从“小米加步枪“到“机坦克加大炮“,再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的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2)可从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弹一星、我国军队建设和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