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1·新疆)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B.安西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武则天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这几个备选项很相似,要注意区别识记。
2.(2021·新疆)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上全胜时期。表格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2021·新疆)90年前,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百团大战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4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D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进行排序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重大事件的时间。
4.(2021·新疆)张謇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当年,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商务印书馆
【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A.汉阳铁厂,不符合史实;
B.轮船招商局,不符合史实;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商务印书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2021·新疆)从1842年 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不符合题意;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2021·新疆)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抗日战争的胜利;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体制改革,不符合题意;
B.钢铁长城,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族团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新疆)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王进喜 D.屠呦呦
【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钱学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袁隆平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故选项符合题意;
C.王进喜,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新疆)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答案】C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不符合题意;
B.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中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扩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1·新疆)希腊艺术是城邦文明的独特产物。希腊艺术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是(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大竞技场 D.帕特农神庙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金字塔,不符合题意;
B.万神庙,不符合题意;
C.大竞技场,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希腊艺术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0.(2021·新疆)下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
A.庄园中的居民 B.独立的小生产者
C.自营地的所有者 D.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独立的小生产者 ,不符合题意;
C. 自营地的所有者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2021·新疆)《医典》、“智慧宫”、《天方夜谭》等关键词所涉及的国家是(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 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2021·新疆)有学者认为:“不仅对于美国,法国大革命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主要是指法国大革命( )
A.扩张了国家 版图 B.保护了革命的果实
C.摧毁了君主的统治 D.具有了世界性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 扩张了国家的版图,不符合题意;
B.保护了革命的果实,不符合题意;
C.摧毁了君主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为美国独立战争和亚洲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3.(2021·新疆)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这些数据表明英国( )
A.成为殖民霸主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人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成为殖民霸主,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和材料“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可知,工业产品占世界一半以上,这说明英国成为工业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进入电气时代,不符合题意;
D.坚持福利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1·新疆)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阐述的德、意和日本对外扩张,标志着法西斯开始上台,对外扩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中属于二战爆发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经过,不符合题意;
C.性质,不符合题意;
D.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回答。
15.(2021·新疆)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华沙条约》签署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二战以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得益的冲突,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不符合题意;
C. 《华沙条约》签署 ,不符合题意;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2021·新疆)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
A.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B.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C.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D.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A. 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不符合题意;
B. 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不符合题意;
C. 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9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4分,共43分)
17.(2021·新疆)历史理解是指对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含义的认识。请对下列叙述作出判断。
(1)西汉统一西域前,“西域三十六国”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国一样,都不是独立的国家。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他联合一些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西汉统一西域前,“西域三十六国”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国一样,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可知,这是对三十六国政权性质的评价,是历史理解。故正确;
(2)根据所学和材料“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他联合一些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可知,这是对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的客观陈述,不是历史理解。故错误;
(3)根据所学和材料“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知,这是对宪法意义的评价,是历史理解。故正确;
(4)根据所学和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可知,这是对法典内容的客观陈述,不是历史理解。故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注意细心辨别进行判断回答。
18.(2021·新疆)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增强党的领导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国民党当局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概述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遵义会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次风险挑战?
(2)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土地制度改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
【答案】(1)“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点】土地改革;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可得出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是“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根据材料“土地制度改革,……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封建制度根基”是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根据材料“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得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1) “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 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找出即可。
19.(2021·新疆)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政府各采取了哪一举措?中国的举措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2)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3)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什么?
【答案】(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国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日本进行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据材料“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改善了旧工业不合理的布局,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 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0.(2021·新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一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根据“七普”数据看人口迁徙流动情况,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1)写出图中A、B字母处的内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指哪--事件?“大批移民"给美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上图中人口增幅最大且工业生产实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七普”人口流动总体趋势,请你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献计献策。
【答案】(1)A、回鹘。B土尔扈特部。
(2)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消极: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
(3)国家:美国。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A有的回鹘西迁之今新疆,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今裕固族的 祖先;还有的西迁至中亚。据所学可知,1771年,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B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程;
(2)事件:据材料“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可知,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等方面回答。消极:结合所学可从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等角度回答;
(3)国家:据材料“英法美德四国的人口增长”及“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可知,美国人口增幅最大且工业生产实力最强。原因:结合1851--1911年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其经济飞速发展;
(4)结合所学可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 A、回鹘。B土尔扈特部。
(2) 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消极: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
(3) 国家:美国。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 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事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注意从正反面两方面来分析其影响,这样回答就全面了;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增长速度最快和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1·新疆)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2.(2021·新疆)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3.(2021·新疆)90年前,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百团大战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4.(2021·新疆)张謇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当年,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商务印书馆
5.(2021·新疆)从1842年 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2021·新疆)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7.(2021·新疆)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王进喜 D.屠呦呦
8.(2021·新疆)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9.(2021·新疆)希腊艺术是城邦文明的独特产物。希腊艺术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是( )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大竞技场 D.帕特农神庙
10.(2021·新疆)下图是西欧庄园中的劳动场景。图中人物是( )
A.庄园中的居民 B.独立的小生产者
C.自营地的所有者 D.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11.(2021·新疆)《医典》、“智慧宫”、《天方夜谭》等关键词所涉及的国家是(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12.(2021·新疆)有学者认为:“不仅对于美国,法国大革命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主要是指法国大革命( )
A.扩张了国家 版图 B.保护了革命的果实
C.摧毁了君主的统治 D.具有了世界性影响
13.(2021·新疆)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这些数据表明英国( )
A.成为殖民霸主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人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14.(2021·新疆)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15.(2021·新疆)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华沙条约》签署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6.(2021·新疆)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
A.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B.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C.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D.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9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4分,共43分)
17.(2021·新疆)历史理解是指对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含义的认识。请对下列叙述作出判断。
(1)西汉统一西域前,“西域三十六国”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国一样,都不是独立的国家。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他联合一些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
18.(2021·新疆)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增强党的领导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国民党当局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概述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遵义会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这次风险挑战?
(2)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根基"指什么?“土地制度改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
19.(2021·新疆)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政府各采取了哪一举措?中国的举措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2)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3)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什么?
20.(2021·新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一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根据“七普”数据看人口迁徙流动情况,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1)写出图中A、B字母处的内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指哪--事件?“大批移民"给美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3)上图中人口增幅最大且工业生产实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七普”人口流动总体趋势,请你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献计献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西域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B.安西都护府,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武则天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细心分析备选项,这几个备选项很相似,要注意区别识记。
2.【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上全胜时期。表格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4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D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进行排序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重大事件的时间。
4.【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A.汉阳铁厂,不符合史实;
B.轮船招商局,不符合史实;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商务印书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不符合题意;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抗日战争的胜利;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体制改革,不符合题意;
B.钢铁长城,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族团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A.钱学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粮食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袁隆平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故选项符合题意;
C.王进喜,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A. 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不符合题意;
B.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中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扩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金字塔,不符合题意;
B.万神庙,不符合题意;
C.大竞技场,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希腊艺术和建筑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0.【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独立的小生产者 ,不符合题意;
C. 自营地的所有者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法庭的工作人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 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A. 扩张了国家的版图,不符合题意;
B.保护了革命的果实,不符合题意;
C.摧毁了君主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为美国独立战争和亚洲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成为殖民霸主,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和材料“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可知,工业产品占世界一半以上,这说明英国成为工业国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进入电气时代,不符合题意;
D.坚持福利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A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阐述的德、意和日本对外扩张,标志着法西斯开始上台,对外扩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中属于二战爆发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经过,不符合题意;
C.性质,不符合题意;
D.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回答。
15.【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二战以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得益的冲突,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不符合题意;
C. 《华沙条约》签署 ,不符合题意;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A. 由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 ,不符合题意;
B. 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不符合题意;
C. 制定规范多边贸易协定并解决贸易争端 ,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西汉统一西域前,“西域三十六国”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国一样,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可知,这是对三十六国政权性质的评价,是历史理解。故正确;
(2)根据所学和材料“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他联合一些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可知,这是对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的客观陈述,不是历史理解。故错误;
(3)根据所学和材料“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知,这是对宪法意义的评价,是历史理解。故正确;
(4)根据所学和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可知,这是对法典内容的客观陈述,不是历史理解。故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注意细心辨别进行判断回答。
18.【答案】(1)“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点】土地改革;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可得出导致中央红军面临风险的内部原因是“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根据材料“土地制度改革,……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封建制度根基”是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根据材料“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得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1) “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 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找出即可。
19.【答案】(1)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国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日本进行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据材料“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一批现代骨干企业、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改善了旧工业不合理的布局,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 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0.【答案】(1)A、回鹘。B土尔扈特部。
(2)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消极: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
(3)国家:美国。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A有的回鹘西迁之今新疆,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今裕固族的 祖先;还有的西迁至中亚。据所学可知,1771年,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B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程;
(2)事件:据材料“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可知,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等方面回答。消极:结合所学可从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等角度回答;
(3)国家:据材料“英法美德四国的人口增长”及“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可知,美国人口增幅最大且工业生产实力最强。原因:结合1851--1911年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其经济飞速发展;
(4)结合所学可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 A、回鹘。B土尔扈特部。
(2) 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美洲的开发。消极: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
(3) 国家:美国。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4) 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事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注意从正反面两方面来分析其影响,这样回答就全面了;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增长速度最快和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