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2校)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图为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
A.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2.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纬度,终年严寒 B.低纬度,闷热潮湿
C.热带大陆,极端干旱 D.温带平原,温暖湿润
3.(2020高二上·邵东月考)“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第三产业发展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资源消耗降低
(2021高一下·山西月考)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区某村是以小米、小麦、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丘陵沟壑山村。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村庄发展"空壳"、集体经济"空心"、农户家庭"空巢"的"三空"现象。2013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村"三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移民迁出 B.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口迁出
C.生育观念改变 D.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
5."三空"现象易使农村( )
A.留守儿童、老人增加 B.年龄结构年轻化
C.耕地压力趋于紧张 D.城乡经济差距缩小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左)”和“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性别比大
7.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 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
8.(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列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的( )
A.资源 B.科技
C.对外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12.(2021高二上·鄂州期末)下面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和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中甲,乙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B.住宅区 文化区
C.商业区 文化区 D.工业区 商业区
(2)1993—2006年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B.其他用地变化速度最快
C.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
D.绿地面积增加最多
(3)香港人口密度大,但绿地面积比重一直很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
B.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小
C.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合植被生长
D.为了协调人地关系,香港每年新增绿化面积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2019年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滞后城镇化”状况比较突出的国家是( )
A.伊朗 B.印度 C.乌克兰 D.巴西
14.下列关于各国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比美国发达 B.巴西第二、三产业发达
C.伊朗的石油工业发展快 D.乌克兰农业发展水平低
15.(2017高二上·牡丹江月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③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④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旅游和科技正演绎着一场农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下图为西安周边某县建立的农业产业园,融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无土栽培、无公害化生产、采摘游、家庭农场、订单式的私人配送与定制等手段,让农产品价格翻了几番,采用智能温棚控制技术,为农户带来“四季不断”的收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智能温棚改造了农业生产中的哪些要素( )
A.热量、光照、土壤 B.土地、热量、光照
C.热量、水分、土壤 D.热量、光照、湿度
18.导致当地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气候变暖 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 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⑥农业生产私有化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随着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农业技术快速普及与应用,我国农业已经初步实现了“耕、种、收”三个环节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十大新装备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植保无人机所替代的农业生产要素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资金 D.土地
20.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植保无人机( )
①资金投入少②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③生产效率高④受天气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21.(2021高一下·蚌埠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8年春运从2月1日起至3月12日,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调整期,但每年流动人口数量仍在两亿人以上。
(1)根据材料一,春节过后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城市→农村,沿海→内陆 B.农村→城市,内陆→沿海
C.城市→农村,内陆→沿海 D.农村→城市,沿海→内陆
(2)从材料一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 、上海、新疆等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5)简述当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流动对迁入地有何影响?
22.(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市中心最适合建设城市功能区应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故租金最 。
(2)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 。图中C区最合适的城市功能区是 ,因为这里位于 ,且地价 。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 ,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包括 和 两个方面。
23.(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西班牙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栽培国家,该国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该国在东部沿海肥沃土壤上集中成片种植优质“无核克里曼丁”柑橘,集约化经营,产品出口到欧盟各国。
(1)指出西班牙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西班牙柑橘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2)分析西班牙柑橘大量出口欧盟的原因。
(3)近年来,西班牙的柑橘销售很好,果农纷纷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对此专业人士围绕“扩大还是保持种植规模”展开了讨论,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4.(2020高一下·忻州月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读图可知,20°N~40°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49.4%,40°N~60°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30.0%,两个纬度带占世界人口比重约80%,这两个纬度带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表明世界人口最集中地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60°N~90°N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带,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终年严寒,不利于人们居住和生产,因此人口稀少,A符合题意;甲地区不属于低纬度地区、热带大陆、温带平原,不具有闷热潮湿、极端干旱、温暖湿润的特征,排除BCD。故答案为:A。
3.【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条件不太适合老人过冬,因此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符合题意;经济因素、养老设施 、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故答案为:C。(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不会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答案】4.B
5.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村的大量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从而导致出现“三空”现象,B正确;生态移民会使全村整体外迁,不会产生“三空”现象,A错误;生育观念会影响该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但不会导致“三空”现象,C错误;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措施有利于缓解“三空”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5.“三空”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易使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增加,A正确;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B错误;耕地压力趋于缓解,C错误;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使城乡经济差距扩大,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B
7.A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6.本题考查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人口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B正确。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全面二孩政策均会导致我国人口总数上升,因此二孩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无关,A错误。二孩政策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不能缓解就业压力,C错误。从生物学角度,二孩政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由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可知,从2016年开始,全国开放二孩的曲线出现明显上升,至2018年速度相对放缓,故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A正确。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 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对于一个地区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且两者紧密相关,并非独立存在。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9.【答案】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他因素与环境承载力都呈正相关关系。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10.根据木桶效应的解释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故答案为:D。
1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B正确;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答案】(1)A
(2)D
(3)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中,甲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方便,是商业区,乙功能区污染大,远离城市中心,是工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993—2006年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绿地面积增加最多,读图可知,建筑用地增加最多,说法不正确的是D。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说法A正确。其他用地变化速度最快、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说法正确。所以 ,说法不正确的是D。故答案为: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城市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因为香港人多地少,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A说法不正确。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小;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合植被生长;为了协调人地关系,香港每年新增绿化面积说法都正确,故答案为:A 。
【点评】功能区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步骤:看清楚图名和图例。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和面积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推力):人口过剩(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速度慢,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从而出现众多的卫星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发展速度快,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造成城市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
13.由所学知识可知,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读图可知,印度城镇人口比重小,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城市化,B正确;乌克兰、伊朗、巴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是虚假城市化,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虽然高于美国,但是经济没有美国发达,A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不发达,B错误;伊朗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展快,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正确;乌克兰工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农业发展水平较高,D错误。故答案为:C。
15.【答案】(1)C
(2)D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图表的判断。
从图中分析某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曲线图,可以得到有用的地理信息,读图可知:
①项,该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不是同步增长的,二者的增长速度不同,且在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化水平仍在继续增长。故①错误。
②项,读图可知,Ⅰ阶段的曲线相较Ⅱ阶段坡度较缓,即表示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慢。故②错误。
③项,该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975年就达到了74%,城市化水平很高,很可能属于发达国家。故③正确。
④项,阶段Ⅱ为1870年至1940年,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增加与城市化水平均以较快速度增长,说明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故④正确。
⑵读图可知,在阶段Ⅲ,该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说明该国产业结构已经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重要比重,因此该国新增的就业机会也应该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故本题应选择②④。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当一个区域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
16.【答案】(1)A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注意结合图中“东厢房、西厢房”也可明确东西方向,进而可知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故答案为:A。(2)福建等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降水集中,易受水袭,所以土楼大多采用大块卵石修筑地基,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强,①④正确;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间并没有和谐共处,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②正确,③错。故答案为:B。
【点评】四合院的结构各地虽大同小异,但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北方的四合院以北京的最具典型性。北京四合院的总体布局,是按胡同的方向兴建的。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方向,合院依次而建,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通常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高度偏小的房间,这种小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为“耳房”。东西两边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又叫作“倒座”。正房多为长辈居住,厢房各为晚辈住和用作书房、餐室等。前堂后寝,房院联合,结构方整,宽敞明亮。
【答案】17.D
18.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7.根据材料,西安地处北方,但智能温棚使得农业生产四季不断,因此该技术改造了农业生产中气候条件,如热量、光照、湿度等,选B。
18.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而且全球变暖也不没有使得北方冬温达到可以露天种植,A错;交通运输的发展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但不会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私有化有违事实。促使农业生产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科技提供可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选C。
【答案】19.A
2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9.结合材料分析,植保无人机可以代替劳动力进行喷洒作业,A正确;植保无人机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B错误;植保无人机设计、制造、租用离不开资金,C错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植保无人机不能替代土地,D错误。故答案为:A。
20.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植保无人机资金投入多,①错误;植保无人机可以代替劳动力进行喷洒作业,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②正确;植保无人机比人工生产效率高,③正确;植保无人机恶劣天气下不能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④错误。综上分析,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
21.【答案】(1)B
(2)四川;广东;北京;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3)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减少趋势
(4)与人口流出区相比,流入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医疗、教育等生活环境好
(5)有利: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利:造成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春节过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从材料一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四川,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北京、上海、新疆等。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开发资源,边境贸易活跃。
(3)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规模大,每年流动人口数量仍在两亿人以上;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从2016到2017年,一直在减少。
(4)主要原因:与人口流出区中西部地区相比,流入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各种配套设施、服务如医疗、教育等条件好。
(5)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利:造成交通拥挤、环境变差、学位紧张、医疗压力、治安混乱等城市环境问题。
【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2.【答案】(1)商业区;消费人群或市场;高
(2)居住区;工业区;城市边缘;最便宜
(3)经济;租金的高低;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A位于市中心,最适合建设城市功能区应为商业区,因为这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接近最大的最消费人群或市场,租金最高,商业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2)图中B区这里靠近市中心,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既有利于到工业区上下班,又方便到市中心购物。图中C区最合适的城市功能区是工业区,因为工业区占地广,需要交通便利,这里位于城市的边缘,地价最便宜。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经济、政策、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付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方面是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
【点评】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地租价格高低,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地理位置越优越通达度越高, 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适合发展商业。住宅用地占据范围最大,多成片状分布,地租较低。工业用地区远离城市中心地带,多分布在郊区,地租价格最低。
23.【答案】(1)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带。优势自然条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或炎热干燥),有利于柑橘糖分的积累;冬季温和,有利于柑橘安全过冬;沿海平原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西班牙柑橘产量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距欧盟各国近,运输便捷;欧盟人口多,经济发达,对柑橘的需求量大;欧盟内部政策支持
(3)观点一:赞成当地扩大种植规模。理由: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观点二:赞成当地保持原有种植规模。理由: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发展观光旅游业。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西班牙柑橘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带。西班牙柑橘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从气候(热量、光照等)、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即可。从气候看,西班牙南部地区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冬季温和,不易出现低温冻害,有利于作物安全过冬;从地形看,以平原、丘陵为主,便于管理;从土壤看,沿海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从水源看,有河流流经,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可从产品品质、距离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市场的广阔程度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西班牙柑橘产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品质优,产量大,市场竞争力强;距离欧盟各国较近,运输快捷方便;欧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柑橘的需求量大;欧盟内部贸易政策支持。
(3)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角度说明扩大种植规模的理由,或从环境保护和延长产业链的角度说明保持种植规模的理由。赞成扩大规模:由于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等。赞成保持原有规模:保持原有规模,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24.【答案】(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但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解:(1)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示可知a面积较小,在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适合布局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在城区边缘,较小风频上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适合布局工业区。(2)考查对工业布局的理解。从图示可知甲处布局钢铁工业合理。因为甲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空气污染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3)考查对绿化带作用的了解。从图示可知③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因为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地应建绿化带,①地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点评】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1 / 1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2校)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图为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
A.南半球、中高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2.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纬度,终年严寒 B.低纬度,闷热潮湿
C.热带大陆,极端干旱 D.温带平原,温暖湿润
【答案】1.C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读图可知,20°N~40°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49.4%,40°N~60°N范围内人口比重为30.0%,两个纬度带占世界人口比重约80%,这两个纬度带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表明世界人口最集中地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60°N~90°N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带,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终年严寒,不利于人们居住和生产,因此人口稀少,A符合题意;甲地区不属于低纬度地区、热带大陆、温带平原,不具有闷热潮湿、极端干旱、温暖湿润的特征,排除BCD。故答案为:A。
3.(2020高二上·邵东月考)“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 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第三产业发展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资源消耗降低
【答案】(1)C
(2)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条件不太适合老人过冬,因此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符合题意;经济因素、养老设施 、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故答案为:C。(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不会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2021高一下·山西月考)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区某村是以小米、小麦、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丘陵沟壑山村。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村庄发展"空壳"、集体经济"空心"、农户家庭"空巢"的"三空"现象。2013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村"三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移民迁出 B.城市化发展导致人口迁出
C.生育观念改变 D.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
5."三空"现象易使农村( )
A.留守儿童、老人增加 B.年龄结构年轻化
C.耕地压力趋于紧张 D.城乡经济差距缩小
【答案】4.B
5.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村的大量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从而导致出现“三空”现象,B正确;生态移民会使全村整体外迁,不会产生“三空”现象,A错误;生育观念会影响该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但不会导致“三空”现象,C错误;生态退耕提速,自然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措施有利于缓解“三空”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5.“三空”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易使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增加,A正确;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B错误;耕地压力趋于缓解,C错误;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使城乡经济差距扩大,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左)”和“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性别比大
7.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
A.2016-2018年 B.2020-2022年 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
【答案】6.B
7.A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点评】“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6.本题考查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人口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B正确。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全面二孩政策均会导致我国人口总数上升,因此二孩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无关,A错误。二孩政策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不能缓解就业压力,C错误。从生物学角度,二孩政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由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图可知,从2016年开始,全国开放二孩的曲线出现明显上升,至2018年速度相对放缓,故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A正确。故答案为:A。
8.(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 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对于一个地区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且两者紧密相关,并非独立存在。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9.(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下列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的( )
A.资源 B.科技
C.对外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答案】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他因素与环境承载力都呈正相关关系。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10.根据木桶效应的解释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故答案为:D。
1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B正确;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2021高二上·鄂州期末)下面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和1993—2006年香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中甲,乙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B.住宅区 文化区
C.商业区 文化区 D.工业区 商业区
(2)1993—2006年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B.其他用地变化速度最快
C.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
D.绿地面积增加最多
(3)香港人口密度大,但绿地面积比重一直很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
B.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小
C.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合植被生长
D.为了协调人地关系,香港每年新增绿化面积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中,甲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方便,是商业区,乙功能区污染大,远离城市中心,是工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993—2006年间香港土地利用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绿地面积增加最多,读图可知,建筑用地增加最多,说法不正确的是D。土地利用以绿地为主,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说法A正确。其他用地变化速度最快、水域、其他用地、滩涂持续减少说法正确。所以 ,说法不正确的是D。故答案为: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城市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因为香港人多地少,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A说法不正确。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小;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合植被生长;为了协调人地关系,香港每年新增绿化面积说法都正确,故答案为:A 。
【点评】功能区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步骤:看清楚图名和图例。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2019年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滞后城镇化”状况比较突出的国家是( )
A.伊朗 B.印度 C.乌克兰 D.巴西
14.下列关于各国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比美国发达 B.巴西第二、三产业发达
C.伊朗的石油工业发展快 D.乌克兰农业发展水平低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和面积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推力):人口过剩(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城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速度慢,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从而出现众多的卫星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发展速度快,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造成城市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
13.由所学知识可知,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读图可知,印度城镇人口比重小,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城市化,B正确;乌克兰、伊朗、巴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是虚假城市化,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虽然高于美国,但是经济没有美国发达,A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不发达,B错误;伊朗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展快,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正确;乌克兰工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农业发展水平较高,D错误。故答案为:C。
15.(2017高二上·牡丹江月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C
(2)D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图表的判断。
从图中分析某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曲线图,可以得到有用的地理信息,读图可知:
①项,该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不是同步增长的,二者的增长速度不同,且在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化水平仍在继续增长。故①错误。
②项,读图可知,Ⅰ阶段的曲线相较Ⅱ阶段坡度较缓,即表示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慢。故②错误。
③项,该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975年就达到了74%,城市化水平很高,很可能属于发达国家。故③正确。
④项,阶段Ⅱ为1870年至1940年,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增加与城市化水平均以较快速度增长,说明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故④正确。
⑵读图可知,在阶段Ⅲ,该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说明该国产业结构已经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重要比重,因此该国新增的就业机会也应该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故本题应选择②④。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当一个区域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
16.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③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④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注意结合图中“东厢房、西厢房”也可明确东西方向,进而可知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故答案为:A。(2)福建等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降水集中,易受水袭,所以土楼大多采用大块卵石修筑地基,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强,①④正确;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间并没有和谐共处,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②正确,③错。故答案为:B。
【点评】四合院的结构各地虽大同小异,但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北方的四合院以北京的最具典型性。北京四合院的总体布局,是按胡同的方向兴建的。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方向,合院依次而建,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通常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高度偏小的房间,这种小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为“耳房”。东西两边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又叫作“倒座”。正房多为长辈居住,厢房各为晚辈住和用作书房、餐室等。前堂后寝,房院联合,结构方整,宽敞明亮。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旅游和科技正演绎着一场农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下图为西安周边某县建立的农业产业园,融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无土栽培、无公害化生产、采摘游、家庭农场、订单式的私人配送与定制等手段,让农产品价格翻了几番,采用智能温棚控制技术,为农户带来“四季不断”的收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智能温棚改造了农业生产中的哪些要素( )
A.热量、光照、土壤 B.土地、热量、光照
C.热量、水分、土壤 D.热量、光照、湿度
18.导致当地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气候变暖 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 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⑥农业生产私有化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17.D
18.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7.根据材料,西安地处北方,但智能温棚使得农业生产四季不断,因此该技术改造了农业生产中气候条件,如热量、光照、湿度等,选B。
18.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而且全球变暖也不没有使得北方冬温达到可以露天种植,A错;交通运输的发展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但不会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私有化有违事实。促使农业生产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科技提供可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选C。
(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随着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农业技术快速普及与应用,我国农业已经初步实现了“耕、种、收”三个环节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植保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十大新装备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植保无人机所替代的农业生产要素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资金 D.土地
20.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植保无人机( )
①资金投入少②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③生产效率高④受天气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9.A
2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19.结合材料分析,植保无人机可以代替劳动力进行喷洒作业,A正确;植保无人机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B错误;植保无人机设计、制造、租用离不开资金,C错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植保无人机不能替代土地,D错误。故答案为:A。
20.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植保无人机资金投入多,①错误;植保无人机可以代替劳动力进行喷洒作业,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②正确;植保无人机比人工生产效率高,③正确;植保无人机恶劣天气下不能使用,受天气影响大,④错误。综上分析,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1.(2021高一下·蚌埠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8年春运从2月1日起至3月12日,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调整期,但每年流动人口数量仍在两亿人以上。
(1)根据材料一,春节过后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城市→农村,沿海→内陆 B.农村→城市,内陆→沿海
C.城市→农村,内陆→沿海 D.农村→城市,沿海→内陆
(2)从材料一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 、上海、新疆等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5)简述当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流动对迁入地有何影响?
【答案】(1)B
(2)四川;广东;北京;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3)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减少趋势
(4)与人口流出区相比,流入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医疗、教育等生活环境好
(5)有利: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利:造成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春节过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从材料一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四川,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北京、上海、新疆等。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开发资源,边境贸易活跃。
(3)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规模大,每年流动人口数量仍在两亿人以上;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从2016到2017年,一直在减少。
(4)主要原因:与人口流出区中西部地区相比,流入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各种配套设施、服务如医疗、教育等条件好。
(5)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利:造成交通拥挤、环境变差、学位紧张、医疗压力、治安混乱等城市环境问题。
【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2.(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市中心最适合建设城市功能区应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故租金最 。
(2)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 。图中C区最合适的城市功能区是 ,因为这里位于 ,且地价 。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 ,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包括 和 两个方面。
【答案】(1)商业区;消费人群或市场;高
(2)居住区;工业区;城市边缘;最便宜
(3)经济;租金的高低;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A位于市中心,最适合建设城市功能区应为商业区,因为这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接近最大的最消费人群或市场,租金最高,商业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2)图中B区这里靠近市中心,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既有利于到工业区上下班,又方便到市中心购物。图中C区最合适的城市功能区是工业区,因为工业区占地广,需要交通便利,这里位于城市的边缘,地价最便宜。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经济、政策、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付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方面是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
【点评】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地租价格高低,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地理位置越优越通达度越高, 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适合发展商业。住宅用地占据范围最大,多成片状分布,地租较低。工业用地区远离城市中心地带,多分布在郊区,地租价格最低。
23.(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西班牙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栽培国家,该国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该国在东部沿海肥沃土壤上集中成片种植优质“无核克里曼丁”柑橘,集约化经营,产品出口到欧盟各国。
(1)指出西班牙柑橘种植区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西班牙柑橘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2)分析西班牙柑橘大量出口欧盟的原因。
(3)近年来,西班牙的柑橘销售很好,果农纷纷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对此专业人士围绕“扩大还是保持种植规模”展开了讨论,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带。优势自然条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或炎热干燥),有利于柑橘糖分的积累;冬季温和,有利于柑橘安全过冬;沿海平原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西班牙柑橘产量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距欧盟各国近,运输便捷;欧盟人口多,经济发达,对柑橘的需求量大;欧盟内部政策支持
(3)观点一:赞成当地扩大种植规模。理由: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观点二:赞成当地保持原有种植规模。理由: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发展观光旅游业。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西班牙柑橘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带。西班牙柑橘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从气候(热量、光照等)、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即可。从气候看,西班牙南部地区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冬季温和,不易出现低温冻害,有利于作物安全过冬;从地形看,以平原、丘陵为主,便于管理;从土壤看,沿海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从水源看,有河流流经,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可从产品品质、距离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市场的广阔程度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西班牙柑橘产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品质优,产量大,市场竞争力强;距离欧盟各国较近,运输快捷方便;欧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柑橘的需求量大;欧盟内部贸易政策支持。
(3)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角度说明扩大种植规模的理由,或从环境保护和延长产业链的角度说明保持种植规模的理由。赞成扩大规模:由于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增加果农经济收入;便于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等。赞成保持原有规模:保持原有规模,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在适度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柑橘的质量;利于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24.(2020高一下·忻州月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分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答案】(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但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解:(1)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示可知a面积较小,在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适合布局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在城区边缘,较小风频上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适合布局工业区。(2)考查对工业布局的理解。从图示可知甲处布局钢铁工业合理。因为甲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空气污染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3)考查对绿化带作用的了解。从图示可知③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因为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地应建绿化带,①地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点评】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