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溶液配制面面观

文档属性

名称 [举一反三]溶液配制面面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5 10: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举一反三]溶液配制面面观
【知识点的认识】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
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
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
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
原题:小明要用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解析] 本题以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背景考查配制溶液时的步骤、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的知识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NaOH10g,水90ml;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注意“左物右码”,故①操作错误,量取90ml水应选100ml量筒,正确读取示数应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操作⑶错误。按顺序完整的配制过程应为④①③⑤②(或③④①⑤②)。
[答案] ⑴100ml ⑵称量时药品和砝码颠倒(或量水时仰视读数) ⑶④①③⑤②(或③④①⑤②)
拓展一 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 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 。
(3)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 → → 。
(4)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 g,游码的读数为3.5 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 g。
[解析]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需蔗糖的质量为:100g×18.5%=18.5g;
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存放。称取氯化钠时应注意左物右码,图③中物质的实际质量为15 g-3.5 g=11.5 g。
[答案] (1)18.5 (2)烧杯 (3) ⑤ ③ ① ④ ② (4)11.5
拓展二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解析]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 g,需水的质量为100g-5 g=95g;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称量物多了,此时就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此题不少同学因没有认真审题易误选调节平衡螺母;在溶解的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答案] 5 95 B 加速溶解
拓展三 根据图示情景和范例,编写计算题,并完成相关内容。
【情景1】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应该怎么操作
(1)编题范例 配制10%的氯化钾溶液50g,分别需氯化钾固体和水各多少
(2)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再用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④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情景2】已知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一定质量的盐酸反应,得到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求算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Cl=KCl+H2O)
(1)编写题目 。
(2)计算过程
[解析] 该题类似于“看图说话”,先要编写题目,然后解题,题目新颖,解题过程考查了两种基本计算。【情景1】配制10%的氯化钾溶液50g,需氯化钾的质量为:50g×10%=5g,需水的质量为50g-5g=45g,相当于45ml;量取45ml的水应用50ml的量筒。【情景2】该题中两种溶液相混合时,两种溶质相互发生反应,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只生成了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根据KOH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反应后得到的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情景1】(2) ①m(KCl)=50g×10%=5g m(H2O)=50g-5g=45g V(H2O)=45ml ②50
【情景2】(1) 56g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与18.5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解:KOH+HCl=KCl+H2O
56 74.5
56g×10% m(KCl)
m(KCl)=7.45g
(w) (KCl)==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10%。
【解题方法点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也是实验考查的重要内容。考题往往要求同学们能结合实验过程对实验的操作细节进行全面分析 ,要求能结合题意判断一些典型的错误操作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的影响,从而检测对实验的分析能力。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