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物八上 1.1长度的测量 随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物八上 1.1长度的测量 随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7 08:32:2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物八上 1.1长度的测量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罗湖模拟)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0cm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1mm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0g
D.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m/s的速度正常行驶
2.(2021·福田模拟)初中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
A.80mm B.80cm C.80dm D.80m
3.(2021·海南模拟)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
A.30μm B.30 mm C.30 cm D.30 dm
4.(2021·南岗模拟)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 cm D.5.7m=5.7×100=5.7×10 cm
5.(2020八上·鼓楼期末)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3.9mm、24.0mm、24.0mm,若以cm 为单位记录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9cm B.2.397cm C.2.40cm D.2.4cm
6.(2020八上·柳州期末)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具有相同的(  )
A.长度 B.误差 C.分度值 D.测量范围
7.(2020八上·桂林期末)小林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8.(2021·油田模拟)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笔的长度为   cm。
9.(2021·南岗模拟)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评估;合作交流。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10.(2021·安徽模拟)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11.(2020八上·丘北期末)如图 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12.(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木块的长度是   ,即   μm。
13.(2020八上·晋城月考)完成单位换算:105μm=   m=   km.
14.(2020八上·南昌月考)单位换算:    m;     。
15.(2020八上·榆林月考)给下列物体长度填写适当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170   ;一只鞋的长度2.0   ;一张纸的厚度70   。
16.(2020八上·南昌月考)小陈同学为了测细铜丝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把这段细铜丝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此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细铜丝的直径是    。
三、解答题
17.(2020八上·天津期中)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标有直径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同样的铅笔,你能较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吗?请设定物理量的字母,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的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18.(2019八上·长白期中)实验室准备的待测物体和测量工具分成下面两列,请根据实际测量要求把待测物体和适用的测量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课桌的长度 分度值是分米的卷尺
一本书的厚度 分度值是厘米的卷尺
排球场的长度 分度值是毫米的三角尺
19.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后,对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猜想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的幅度s有关.于是她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所示。
(1)为了研究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质量不变,只改变摆的   。
(2)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0cm,在正常范围内,故A正确;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B错误;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00g,故C错误;
D.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m/s的速度正常行驶,而100m/s=360km/h>120km/h,超速行驶,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自己对常见长度、质量和速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5m~1.7m之间,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学生的腰间,因此课桌高度大约为0.8m=80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30cm左右。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及结果均正确,A符合题意;
B.5.7m×100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B不符合题意;
C.5.7m×100=57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没有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长度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6.【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这两把刻度尺的长度和测量范围不同,误差与测量过程和测量仪器都有关,不是由测量仪器决定的,分度值都是0.1cm,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的大小。
7.【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这是累积测量法;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这是化曲为直测量法;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这是累积测量法;即①③测量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存在误差,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8.【答案】1mm;3.4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0到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cm对齐,估读为3.4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3.40cm。
【分析】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答案】搜集数据;4.4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4.4cm和4.5cm中间,估读为4.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45cm-0=4.45cm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0.【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
11.【答案】4.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铅笔的一端与0.50cm对齐,另一端与4.9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答案】0.1 cm(或 1mm);0~8 cm;3.00 cm;3×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0cm和8cm,所以量程为0~8cm;木块左侧与3.30cm对齐,右侧在与6.3cm对齐,估读为6.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3.【答案】0.1;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可知105μm=105×10﹣6m=0.1m
故为0.1m。可知105μm=105×10﹣9km=10﹣4km
故为10﹣4km。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4.【答案】5.5×10-4;6×107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长度单位μm换算成m 长度单位km换算成nm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15.【答案】cm;dm;μ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7m左右,1.7m=170cm。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0cm,即2.0dm。十来张的一般纸张的厚度约为1mm,1mm=1000μm,则一张纸的厚度在70μm左右符合实际。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长度和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6.【答案】2.40;0.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线圈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4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2.40cm;导线的直径
【分析】根据多组线圈的总长度,结合线圈总数,计算直径。
17.【答案】解:操作过程:先将直径D=0.3mm的合金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D′的合金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表达式推导:因为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即
所以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数学表达式为 。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细小物体的直径时,利用累积法,多测量一些,再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8.【答案】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课桌长度时,长度较大,利用分度值为cm的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时,测量的量很小,分度值较小小,为毫米,测量排球场的长度,数据较大,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可以较大,为分米。
【分析】选择长度的测量工具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量的量越大,分度值一般越大。
19.【答案】(1)长度
(2)一次记多个周期的时间和再除以次数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要研究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的长度,测出不同长度的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测出摆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次数。
故答案为:(1)长度;(2)一次记多个周期的时间和再除以次数。
【分析】(1)根据猜想,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2)采用累积法可以减小误差:测出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的次数。
1 / 1人教版初物八上 1.1长度的测量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罗湖模拟)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0cm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1mm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1500g
D.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m/s的速度正常行驶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70cm,在正常范围内,故A正确;
B.一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B错误;
C.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00g,故C错误;
D.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m/s的速度正常行驶,而100m/s=360km/h>120km/h,超速行驶,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自己对常见长度、质量和速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2.(2021·福田模拟)初中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
A.80mm B.80cm C.80dm D.8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1.5m~1.7m之间,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学生的腰间,因此课桌高度大约为0.8m=80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判断。
3.(2021·海南模拟)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
A.30μm B.30 mm C.30 cm D.30 d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30cm左右。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4.(2021·南岗模拟)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5.7m=5.7×100cm=5.7×102cm B.5.7m=5.7m×100cm=5.7×102cm
C.5.7m=5.7m×100=5.7×10 cm D.5.7m=5.7×100=5.7×10 c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换算过程及结果均正确,A符合题意;
B.5.7m×100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B不符合题意;
C.5.7m×100=570m,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没有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5.(2020八上·鼓楼期末)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3.9mm、24.0mm、24.0mm,若以cm 为单位记录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9cm B.2.397cm C.2.40cm D.2.4cm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长度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应先将错误的数据排除掉,剩下的数据取平均值,保留与数据位数相同的数。
6.(2020八上·柳州期末)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具有相同的(  )
A.长度 B.误差 C.分度值 D.测量范围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这两把刻度尺的长度和测量范围不同,误差与测量过程和测量仪器都有关,不是由测量仪器决定的,分度值都是0.1cm,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是分度值的大小。
7.(2020八上·桂林期末)小林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这是累积测量法;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这是化曲为直测量法;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这是累积测量法;即①③测量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存在误差,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校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二、填空题
8.(2021·油田模拟)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1mm;3.4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0到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cm对齐,估读为3.4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3.40cm。
【分析】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2021·南岗模拟)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评估;合作交流。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搜集数据;4.4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4.4cm和4.5cm中间,估读为4.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45cm-0=4.45cm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0.(2021·安徽模拟)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放正,与被测物体应紧贴在一起,视线与尺面垂直。
11.(2020八上·丘北期末)如图 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4.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铅笔的一端与0.50cm对齐,另一端与4.9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2020八上·苏州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木块的长度是   ,即   μm。
【答案】0.1 cm(或 1mm);0~8 cm;3.00 cm;3×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0cm和8cm,所以量程为0~8cm;木块左侧与3.30cm对齐,右侧在与6.3cm对齐,估读为6.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3.(2020八上·晋城月考)完成单位换算:105μm=   m=   km.
【答案】0.1;10﹣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可知105μm=105×10﹣6m=0.1m
故为0.1m。可知105μm=105×10﹣9km=10﹣4km
故为10﹣4km。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即可。
14.(2020八上·南昌月考)单位换算:    m;     。
【答案】5.5×10-4;6×107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长度单位μm换算成m 长度单位km换算成nm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15.(2020八上·榆林月考)给下列物体长度填写适当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170   ;一只鞋的长度2.0   ;一张纸的厚度70   。
【答案】cm;dm;μ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7m左右,1.7m=170cm。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0cm,即2.0dm。十来张的一般纸张的厚度约为1mm,1mm=1000μm,则一张纸的厚度在70μm左右符合实际。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长度和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6.(2020八上·南昌月考)小陈同学为了测细铜丝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把这段细铜丝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此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细铜丝的直径是    。
【答案】2.40;0.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线圈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4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2.40cm;导线的直径
【分析】根据多组线圈的总长度,结合线圈总数,计算直径。
三、解答题
17.(2020八上·天津期中)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标有直径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同样的铅笔,你能较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吗?请设定物理量的字母,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的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案】解:操作过程:先将直径D=0.3mm的合金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D′的合金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表达式推导:因为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即
所以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数学表达式为 。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细小物体的直径时,利用累积法,多测量一些,再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8.(2019八上·长白期中)实验室准备的待测物体和测量工具分成下面两列,请根据实际测量要求把待测物体和适用的测量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课桌的长度 分度值是分米的卷尺
一本书的厚度 分度值是厘米的卷尺
排球场的长度 分度值是毫米的三角尺
【答案】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课桌长度时,长度较大,利用分度值为cm的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时,测量的量很小,分度值较小小,为毫米,测量排球场的长度,数据较大,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可以较大,为分米。
【分析】选择长度的测量工具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量的量越大,分度值一般越大。
19.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后,对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猜想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的幅度s有关.于是她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所示。
(1)为了研究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质量不变,只改变摆的   。
(2)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
【答案】(1)长度
(2)一次记多个周期的时间和再除以次数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要研究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的长度,测出不同长度的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测出摆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次数。
故答案为:(1)长度;(2)一次记多个周期的时间和再除以次数。
【分析】(1)根据猜想,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2)采用累积法可以减小误差:测出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的次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