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0:53:56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同步试卷
一、基础夯实
1.(2019七上·右玉月考)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列小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又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B.《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C.《父亲的病》《社戏》《琐记》《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2.《朝花夕拾》是鲁迅韵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又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
3.在《朝花夕拾》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__;⑤________
4.(2019九上·台州期中)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________。
5.(2018七上·黑龙江月考)名著阅读。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吧,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并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上面语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隐鼠死亡的真相是________。
6.(2019·镇海模拟)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人物称呼 ①________ 藤野先生 ②________(填人名)
对鲁迅的影响 ③________ 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 ④________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⑤________——赴日学医——⑥________——回国教书
7.(2017八上·泗阳期末)你为班上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__;⑤________。
8.(2017七上·建昌期末)下面是一篇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这本书中,有表现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憎恨的________;有表现作者留学日本与师友深厚交往的________;也有反映作者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无常》等。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请从下面列举的篇目中选出与上文空白处相对应的两篇,将篇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父亲的病》 B.《藤野先生》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二、能力提升
9.(2019七上·慈溪期末)奕诺同学要画《鲁迅的良师益友》思维导图,关于鲁迅的良师,她选择的是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请你帮她在《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
10.(2018七上·丽水期中)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11.(2018七上·丽水期中)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
12.(2018七上·温州期中)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书介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一代文豪颇负盛名的传世佳作,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 , 一部认识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经典范本,一部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先河的伟大史诗。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 , 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后记
媒体评论
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勇敢领导者,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挚热忱的朋友。
——郑振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免费在线阅读
《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二十四孝图》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
(节选自《当当网》)
(1)《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出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
(2)老舍和郑振铎都对鲁迅进行了评价,而郁达夫的评论并不是指向鲁迅本人,编者选择郁达夫的评论是否恰当?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3)编者认为《朝花夕拾》是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根据你的阅读感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自省。
(4)这份书介能否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的欲望?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夯实
1.【答案】 (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
(2)C
【考点】朝花夕拾,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的是自己的开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任选《朝花夕拾》中一篇文章和其中的一个人物可完成第二空和第三空。此两空不设统一答案。
(2)《社戏》不出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有《狗 猫 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2)C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运用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2.【答案】 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内容,第一空填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除长妈妈以外的人物即可,如闰土的父亲,寿镜吾先生。第二、三空选择《朝花夕拾》中其余篇目的中一篇与对应的人物即可,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
故答案为: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点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3.【答案】 (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狗 猫 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之情。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到日本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念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故答案为:(1)①A、F ;I、J;D、E;
(2)示例: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点评】⑴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⑵本题考查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阅读,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作者、内容、包含的思想等。
4.【答案】 《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
【分析】根据文本所写的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5.【答案】 狗·猫·鼠;因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被长妈妈踏死)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名著《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故事情节。然后结合选段分析。结合“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分析:选段出自《狗·猫·鼠》,然后根据对散文内容的识记写出隐鼠死亡的真相即可。被长妈妈踩死。
故答案为:狗·猫·鼠;因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被长妈妈踏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答案】 衍太太;范爱农;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南京求学;弃医从文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分析得出人物是“衍太太”。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结合“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分析这人是“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对鲁迅的影响,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琐记》记叙了鲁迅的求学经历。离开家乡,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然后到东京,到仙台学医学,在《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求医过程和弃医从文的原因,最后回国教学。
故答案为:衍太太;范爱农;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南京求学;弃医从文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本题根据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和积累即可答题。
7.【答案】 (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根据《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与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学名著,要识记作品作者,还有文化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主要人物以及情节。像国内的现当代作家,考查较多的是:鲁迅,冰心等人,对这些作家的作品要归类整理好。
8.【答案】 《狗·猫·鼠》;《藤野先生》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考查了《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狗·猫·鼠》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故答案为:《狗·猫·鼠》;《藤野先生》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二、能力提升
9.【答案】 示例一:阿长(长妈妈),原因:阿长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示例二:范爱农,原因:因为他和鲁迅先生一样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是一位爱国志士,与鲁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形象的考查。细读《朝花夕拾》,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如选择范爱农。两个原本相互憎恶的人因为境遇的相同,又在一起喝几回酒就会变成挚友,促使两人感情加深的还有两人共同的革命愿望和行动。“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此后的学校共事、报馆风波再次叙写了他们的友谊。正是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努力,使两人不仅是同乡、还成了朋友,甚至还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故答案为:示例一:阿长(长妈妈),原因:阿长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示例二:范爱农,原因:因为他和鲁迅先生一样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是一位爱国志士,与鲁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10.【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 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11.【答案】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故答案为: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三、拓展阅读
12.【答案】 (1)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恰当,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
(3)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示例1:不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因此不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示例2: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家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掌握。《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鲁迅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2)本题考查对人物评价的正确理解。老舍的评价,从鲁迅全集内容看,鲁迅不仅是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且从思想和战斗姿态上看,鲁迅就是一名勇于向封建社会和黑暗势力战斗的战士。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用语评价鲁迅再合适不过。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结合《朝花夕拾》文章的情节内容,针对其中某一方面说出体会和评价。再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验。《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本题考查综合评价书介内容的优劣。不好的根据: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较好的根据: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1)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恰当,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
(3)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示例1:不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因此不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示例2: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家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鲁迅青年时期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本题考查对人物评价的正确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评价鲁迅十分恰当,这句话是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的一句名言,针对鲁迅逝世这件事引起的议论,写鲁迅逝世的意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正面表达了对鲁迅的深切悼念及对鲁迅逝世的伟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答题时应注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其中的很多内容,和自己在学校的情景有相似之处,贪玩、淘气、不爱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感受。
(4)本题考查综合评价书介内容的优劣。答题时应注意,这道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优劣,以适合自己购买为标准来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同步试卷
一、基础夯实
1.(2019七上·右玉月考)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列小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又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B.《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C.《父亲的病》《社戏》《琐记》《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答案】 (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
(2)C
【考点】朝花夕拾,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的是自己的开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任选《朝花夕拾》中一篇文章和其中的一个人物可完成第二空和第三空。此两空不设统一答案。
(2)《社戏》不出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有《狗 猫 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2)C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运用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2.《朝花夕拾》是鲁迅韵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____,又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
【答案】 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内容,第一空填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除长妈妈以外的人物即可,如闰土的父亲,寿镜吾先生。第二、三空选择《朝花夕拾》中其余篇目的中一篇与对应的人物即可,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
故答案为: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点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3.在《朝花夕拾》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 (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狗 猫 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之情。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到日本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念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故答案为:(1)①A、F ;I、J;D、E;
(2)示例: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点评】⑴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⑵本题考查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阅读,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作者、内容、包含的思想等。
4.(2019九上·台州期中)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________。
【答案】 《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
【分析】根据文本所写的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5.(2018七上·黑龙江月考)名著阅读。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吧,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并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上面语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隐鼠死亡的真相是________。
【答案】 狗·猫·鼠;因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被长妈妈踏死)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名著《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故事情节。然后结合选段分析。结合“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分析:选段出自《狗·猫·鼠》,然后根据对散文内容的识记写出隐鼠死亡的真相即可。被长妈妈踩死。
故答案为:狗·猫·鼠;因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被长妈妈踏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2019·镇海模拟)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人物称呼 ①________ 藤野先生 ②________(填人名)
对鲁迅的影响 ③________ 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 ④________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⑤________——赴日学医——⑥________——回国教书
【答案】 衍太太;范爱农;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南京求学;弃医从文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分析得出人物是“衍太太”。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结合“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分析这人是“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对鲁迅的影响,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琐记》记叙了鲁迅的求学经历。离开家乡,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然后到东京,到仙台学医学,在《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求医过程和弃医从文的原因,最后回国教学。
故答案为:衍太太;范爱农;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南京求学;弃医从文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本题根据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和积累即可答题。
7.(2017八上·泗阳期末)你为班上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 (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根据《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1)A,F;I,J;D,E
(2)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与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学名著,要识记作品作者,还有文化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主要人物以及情节。像国内的现当代作家,考查较多的是:鲁迅,冰心等人,对这些作家的作品要归类整理好。
8.(2017七上·建昌期末)下面是一篇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这本书中,有表现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憎恨的________;有表现作者留学日本与师友深厚交往的________;也有反映作者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无常》等。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请从下面列举的篇目中选出与上文空白处相对应的两篇,将篇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父亲的病》 B.《藤野先生》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答案】 《狗·猫·鼠》;《藤野先生》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考查了《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狗·猫·鼠》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故答案为:《狗·猫·鼠》;《藤野先生》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二、能力提升
9.(2019七上·慈溪期末)奕诺同学要画《鲁迅的良师益友》思维导图,关于鲁迅的良师,她选择的是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请你帮她在《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
【答案】 示例一:阿长(长妈妈),原因:阿长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示例二:范爱农,原因:因为他和鲁迅先生一样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是一位爱国志士,与鲁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形象的考查。细读《朝花夕拾》,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如选择范爱农。两个原本相互憎恶的人因为境遇的相同,又在一起喝几回酒就会变成挚友,促使两人感情加深的还有两人共同的革命愿望和行动。“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此后的学校共事、报馆风波再次叙写了他们的友谊。正是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努力,使两人不仅是同乡、还成了朋友,甚至还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故答案为:示例一:阿长(长妈妈),原因:阿长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示例二:范爱农,原因:因为他和鲁迅先生一样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是一位爱国志士,与鲁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10.(2018七上·丽水期中)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 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11.(2018七上·丽水期中)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答案】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故答案为: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三、拓展阅读
12.(2018七上·温州期中)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书介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一代文豪颇负盛名的传世佳作,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 , 一部认识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经典范本,一部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先河的伟大史诗。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 , 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后记
媒体评论
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勇敢领导者,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挚热忱的朋友。
——郑振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免费在线阅读
《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二十四孝图》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
(节选自《当当网》)
(1)《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出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
(2)老舍和郑振铎都对鲁迅进行了评价,而郁达夫的评论并不是指向鲁迅本人,编者选择郁达夫的评论是否恰当?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3)编者认为《朝花夕拾》是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根据你的阅读感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自省。
(4)这份书介能否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的欲望?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 (1)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恰当,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
(3)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示例1:不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因此不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示例2: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家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掌握。《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鲁迅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2)本题考查对人物评价的正确理解。老舍的评价,从鲁迅全集内容看,鲁迅不仅是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且从思想和战斗姿态上看,鲁迅就是一名勇于向封建社会和黑暗势力战斗的战士。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用语评价鲁迅再合适不过。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结合《朝花夕拾》文章的情节内容,针对其中某一方面说出体会和评价。再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验。《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本题考查综合评价书介内容的优劣。不好的根据: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较好的根据: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1)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恰当,郁达夫的评论字面上虽然没有指向鲁迅本人,但他表明一个民族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人物,呼吁广大读者要拥护、爱戴、崇拜的像鲁迅这样的伟大人物。
(3)阿长不让小鲁迅钻竹竿,过年让小鲁迅吃福橘,让小鲁迅的童年备受折磨,让小鲁迅对她充满怨恨,当鲁迅长大后回忆起这一切,才明白这是阿长对小他的真心关爱,于是充满悔恨,但已无法弥补。我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爱的体现?我应该尽量体谅大人的心情,免得自己以后悔恨。
(4)示例1:不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但过于简单,不能让读者有具体的感受,如“内容简介”过于简单,“作者简介”条条框框,“媒体评论”三个名人的话也比较空洞,难以深入读者内心,因此不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示例2:能,书介罗列了“编辑推荐”“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媒体评价”“片段阅读”,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朝花夕拾》相关信息,让读者对《朝花夕拾》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媒体评价”选用了老舍、郑振铎、郁达夫三个名人的评论具有权威的导向性,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能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家经历和思想变化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鲁迅青年时期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看到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作为看客而存在。深知医好国人的体魄只是徒增示众材料或看客而已,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唤醒国人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投入到医治国人的灵魂中去。
(2)本题考查对人物评价的正确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评价鲁迅十分恰当,这句话是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的一句名言,针对鲁迅逝世这件事引起的议论,写鲁迅逝世的意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正面表达了对鲁迅的深切悼念及对鲁迅逝世的伟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答题时应注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其中的很多内容,和自己在学校的情景有相似之处,贪玩、淘气、不爱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感受。
(4)本题考查综合评价书介内容的优劣。答题时应注意,这道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优劣,以适合自己购买为标准来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