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摸底试卷(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摸底试卷(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8 21:13:0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摸底试卷(一)
一、单选题
1.(2021·定西)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2.(2021·南山一模)“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2021·大庆模拟)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4.(2021·潮阳模拟)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 周王实行分封制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2021·惠阳一模)《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阵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6.(2021·南海一模)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分封制度
C.推动了社会变革 D.促进了民族认同
7.(2021·涡阳二模)“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太湖领域 C.珠江流域 D.成都平原
8.(2021·长沙一模)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此次转型是自动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以下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大转型特征的是(  )
A.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9.(2021·房山一模)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中国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10.(2021·房山一模)下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11.(2021·云梦模拟)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12.(2021·云梦模拟)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以下和这种思想想一致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墨守成规 C.塞翁失马 D.福为祸先
13.(2021·云梦模拟)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消除旧贵族残余势力 B.模糊了社会的等级界限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转型
14.(2021·沈丘二模)有关下列地图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B.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长江流域
C.八王之乱后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D.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地区
15.(2021·安阳模拟)《尚书·禹贡》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有“问鼎中原”和“逐鹿中原”的说法。这表明(  )
A.城市建设,古今第一 B.文化郑州,历史悠久
C.政治角逐,主场中原 D.河南历史,底蕴厚重
16.(2021·青岛一模)《汉书·沟洫志》记载:“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与材料有关的是(  )
A.治理黄河 B.开凿灵渠 C.修筑都江堰 D.开凿大运河
17.(2021·青岛一模)社科院版《中国通史》记载:“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此材料说明(  )
A.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B.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
C.西周只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 D.周公创立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18.(2021·广饶一模)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B.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C.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D.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19.(2021·南阳二模)竹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由此可知(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铜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传播
20.(2021九下·清远开学考)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二、问答题
21.(2020七上·陇县期末)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2.(2020七上·平凉期末)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迁徙,为江南地区开发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3.(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2021·南山一模)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诸侯受封需具备何种资格条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指的是谁?分别写出他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材料三中,汉武帝“推恩”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在思想方面还有什么创新措施?
(4)据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对当今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25.(2021·平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一时期的文化创获和历史经验,对于后世所提供的可贵的启示,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重视的。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1)材料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补全图中的内容。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为“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故B符合题意;
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排除;
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
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不符合题意;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不符合题意;
C.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措施有关,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B项符合题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排除;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的知识,试题简单。
4.【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周王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还有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就调动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使得秦国实力大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D.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
郡县制下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排除;
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前期,不仅有封国,也有郡县,与材料不符,C排除;
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也未涉及省的设置,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加速了社会转型,不符合题意;
B.冲击了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
C.推动了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可见这一变化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认同,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黄河流域,不符合史实;
B.太湖流域,不符合题意;
C.珠江流域,不符合史实;
D.根据所学可知,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仔细看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发现材料所说的封建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封建社会是封建,而是指奴隶社会。材料指的封建转帝治,即奴隶制转封建帝制。问题是其政治方面的表现,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制度,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故B正确;
A是其经济方面的表现,故A排除;
C不是按照材料说的标准划分的,不是其表现,故C排除;
D是其整体表现,材料问的是政治方面,故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郡县制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符合题意;
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属于政治方面的,B排除;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C排除;
商业 繁荣的城市景观不是“学术思想”方面,D排除。
故选择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中国银行的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就源自于这种圆形方孔铜钱。故选A;
BCD不是最早使用的,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货币,并灵活运用其相关图片。
11.【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2.【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有教无类,不符合题意;
B.墨守成规,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是福祸相依,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和塞翁失马的思想是一致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福为祸先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看懂题干含义和备选项含义。
13.【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否定了过去的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和势力,有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所以D正确;
这些措施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和势力,而A项中"消除了"说法绝对,所以A错误;
根据材料“明尊卑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可知,这些措施不是模糊等级界限,所以B错误;
根据材料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展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以军功是作为惩罚的标准,这调动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14.【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B符合题意,A排除;
西晋八王之乱后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C排除;
图片反映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地区,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江南地区经济的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可知,材料反映河南历史,底蕴厚重,D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南历史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A.治理黄河,不符合题意;
B.开凿灵渠,不符合题意;
C.根据“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即都江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难点是理解题干信息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含义。
17.【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 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可见,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西周只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不符合史实;
D. 周公创立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答案】D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故D符合题意;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表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B不符合题意;
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东汉时期主要的历史事件即可作答。此类题考查综合知识,需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
19.【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可知,纸张促进文化传播,D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张仲景的“治未病”理论阐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而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健美操”,能强身健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生要理解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和华佗“五禽戏”的作用。
21.【答案】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2.【答案】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迁徙,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这是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
23.【答案】(1)孔子:
孔子的贡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儒家思想在东周时期还在争取官方认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却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为东周时期: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占统治地位;近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处于被推翻打到的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矛盾的变化等。
【点评】 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教育观点、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4.【答案】(1)宗亲和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嬴政(或者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
(3)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诸侯受封需是宗亲和功臣;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施, 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秦统治者指的是嬴政或者叫秦始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创新有建立专职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推恩”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宗亲和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 嬴政(或者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
(3) 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 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注意看懂材料含义,再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5.【答案】(1)①A:皇帝;B:御史大夫;C:中央政府②制度:郡县制。
(2)①做法: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设置刺史,加强监察。②效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历史地位:促使统一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成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政府设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故答案为A:皇帝;B:御史大夫;C:中央政府;制度: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根据材料三“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这一时期的文化创获和历史经验,对于后世所提供的可贵的启示,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重视的”,分析概括可知:秦汉时期促使统一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成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点评】 本题以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为主线,综合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秦汉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 1部编版2021-202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摸底试卷(一)
一、单选题
1.(2021·定西)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故B符合题意;
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排除;
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
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1·南山一模)“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不符合题意;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不符合题意;
C.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措施有关,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2021·大庆模拟)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B项符合题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排除;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的知识,试题简单。
4.(2021·潮阳模拟)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 周王实行分封制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周王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还有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就调动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使得秦国实力大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D.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2021·惠阳一模)《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阵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
郡县制下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排除;
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前期,不仅有封国,也有郡县,与材料不符,C排除;
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也未涉及省的设置,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即可作答。
6.(2021·南海一模)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分封制度
C.推动了社会变革 D.促进了民族认同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加速了社会转型,不符合题意;
B.冲击了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
C.推动了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可见这一变化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认同,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1·涡阳二模)“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太湖领域 C.珠江流域 D.成都平原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黄河流域,不符合史实;
B.太湖流域,不符合题意;
C.珠江流域,不符合史实;
D.根据所学可知,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长沙一模)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此次转型是自动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以下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大转型特征的是(  )
A.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仔细看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发现材料所说的封建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封建社会是封建,而是指奴隶社会。材料指的封建转帝治,即奴隶制转封建帝制。问题是其政治方面的表现,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制度,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故B正确;
A是其经济方面的表现,故A排除;
C不是按照材料说的标准划分的,不是其表现,故C排除;
D是其整体表现,材料问的是政治方面,故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郡县制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9.(2021·房山一模)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中国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符合题意;
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属于政治方面的,B排除;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C排除;
商业 繁荣的城市景观不是“学术思想”方面,D排除。
故选择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0.(2021·房山一模)下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半两”钱)。中国银行的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就源自于这种圆形方孔铜钱。故选A;
BCD不是最早使用的,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货币,并灵活运用其相关图片。
11.(2021·云梦模拟)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2.(2021·云梦模拟)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以下和这种思想想一致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墨守成规 C.塞翁失马 D.福为祸先
【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有教无类,不符合题意;
B.墨守成规,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是福祸相依,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和塞翁失马的思想是一致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福为祸先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看懂题干含义和备选项含义。
13.(2021·云梦模拟)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消除旧贵族残余势力 B.模糊了社会的等级界限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转型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否定了过去的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和势力,有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所以D正确;
这些措施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和势力,而A项中"消除了"说法绝对,所以A错误;
根据材料“明尊卑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可知,这些措施不是模糊等级界限,所以B错误;
根据材料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展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以军功是作为惩罚的标准,这调动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14.(2021·沈丘二模)有关下列地图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B.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长江流域
C.八王之乱后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D.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B符合题意,A排除;
西晋八王之乱后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C排除;
图片反映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地区,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江南地区经济的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影响。
15.(2021·安阳模拟)《尚书·禹贡》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有“问鼎中原”和“逐鹿中原”的说法。这表明(  )
A.城市建设,古今第一 B.文化郑州,历史悠久
C.政治角逐,主场中原 D.河南历史,底蕴厚重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可知,材料反映河南历史,底蕴厚重,D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南历史的相关史实。
16.(2021·青岛一模)《汉书·沟洫志》记载:“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与材料有关的是(  )
A.治理黄河 B.开凿灵渠 C.修筑都江堰 D.开凿大运河
【答案】C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A.治理黄河,不符合题意;
B.开凿灵渠,不符合题意;
C.根据“蜀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即都江堰,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难点是理解题干信息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含义。
17.(2021·青岛一模)社科院版《中国通史》记载:“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此材料说明(  )
A.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B.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
C.西周只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 D.周公创立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 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可见,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西周只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不符合史实;
D. 周公创立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2021·广饶一模)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B.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C.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D.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答案】D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故D符合题意;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表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B不符合题意;
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东汉时期主要的历史事件即可作答。此类题考查综合知识,需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
19.(2021·南阳二模)竹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由此可知(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铜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传播
【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可知,纸张促进文化传播,D符合题意;
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2021九下·清远开学考)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张仲景的“治未病”理论阐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而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健美操”,能强身健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生要理解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和华佗“五禽戏”的作用。
二、问答题
21.(2020七上·陇县期末)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意义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2.(2020七上·平凉期末)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迁徙,为江南地区开发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迁徙,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这是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
三、材料分析题
23.(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孔子:
孔子的贡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儒家思想在东周时期还在争取官方认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却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为东周时期: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占统治地位;近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处于被推翻打到的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矛盾的变化等。
【点评】 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教育观点、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4.(2021·南山一模)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诸侯受封需具备何种资格条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指的是谁?分别写出他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材料三中,汉武帝“推恩”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在思想方面还有什么创新措施?
(4)据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对当今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答案】(1)宗亲和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嬴政(或者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
(3)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诸侯受封需是宗亲和功臣;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施, 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秦统治者指的是嬴政或者叫秦始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创新有建立专职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推恩”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宗亲和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 嬴政(或者秦始皇);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
(3) 削弱王国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4) 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注意看懂材料含义,再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5.(2021·平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一时期的文化创获和历史经验,对于后世所提供的可贵的启示,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重视的。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1)材料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补全图中的内容。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为“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答案】(1)①A:皇帝;B:御史大夫;C:中央政府②制度:郡县制。
(2)①做法: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设置刺史,加强监察。②效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历史地位:促使统一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成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政府设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故答案为A:皇帝;B:御史大夫;C:中央政府;制度: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根据材料三“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这一时期的文化创获和历史经验,对于后世所提供的可贵的启示,是千百年来始终受到重视的”,分析概括可知:秦汉时期促使统一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成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符号;对后世影响深远。
【点评】 本题以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为主线,综合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秦汉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