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词,品味叠词的作用。
2、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导
学习目标
导
在感情上,这首词与《醉花阴》的共同点是什么?
愁
从哪些句子直接就能体会到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读赏析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公元1127年夏五月,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当时李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开始逃离,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思
写作背景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①国家民族的前途。国破,民族未来在哪里?
②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即逝。她也做过再寻幸福的梦,但碎得更惨,甚至锒铛入狱。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屈辱。
③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完成巨著《金石录》,在词艺上达到空前的高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思
起句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①具有层次感。“寻寻觅觅”先写词人的神情、动作,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接着“冷冷清清”写生活环境,孤单清苦,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最后写心境“凄凄惨惨戚戚”,悲惨凄凉。由浅入深,句句含愁,营造出凄凉悲惨的氛围,使词人的悲凄感情进一步增强。
②直接抒情,大胆创新。这七组叠字的使用虽后有来者,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凄凄惨惨戚戚”,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③具有音韵之美。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增加作品的音乐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思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已是暮春,为何作者还会感觉“寒”?
这两句,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
“乍暖”两句,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于天气“乍暖还寒”。
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
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议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三杯两盏淡酒”,为何说是“淡酒”?
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这是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作者想借酒浇愁,想抵抗悲哀的侵袭,不料大风忽起,寒气逼人,使她意绪全无。
思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酒”的意象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借酒抒发壮志的难酬
借酒抒发对人生、对现实的无奈
抒发孤独之情
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
展
结论:有萧瑟之感,秋风渲染愁情
“秋风”意象
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②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渲染悲凉气氛,
寄寓身世之伤
展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正伤心”?诗人借“雁”的意象表达什么情感?
①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丈夫已亡故,表达词人的相思之情、悼亡之悲;
②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此时的大雁从北向南飞来,此时的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国破之痛。
思
结论:雁象征思乡或离愁
“雁”的意象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展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想怀亲之情。
因雁归,生离别相思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诗人为什么没有了赏花的情怀?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败景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就如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
作者由黄花,想到时光易老,欢乐不再,顿生感慨。
思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高洁、隐逸的象征。
“黄花”的意象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
黄花娇嫩,清瘦,通常指女人容颜
高洁的象征
隐逸的象征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诗人为什么难以熬到天黑?
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
极写愁苦至极,寂寞难耐的痛苦。。
思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愁苦
“梧桐”的意象
①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④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象征离情别绪
象征孤独忧愁
象征忠贞爱情
凄清悲凉的象征
展
结论:雨是哀伤愁思或春雨美好的象征
“细雨”的意象
①青鸟不传音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展
象征内心愁苦
象征美好、欢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句中的“愁”是什么愁?
相思悼亡之悲
亡国之痛
年老之叹
飘零之苦
试比较《醉花阴》、《声声慢》的情感和意境。
议
《醉花阴》前期之作,表达离别相思之愁,呈现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声声慢》晚年之作,抒写国破、家亡、夫死后的悲痛与哀愁,营造了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声声慢》当推第一。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维联想。一阵秋风,一地黄花,一声雁叫,一滴秋雨,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可谓语言大家。
课堂小结
(1)请赏析全词的艺术手法。
检
①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先写词人的神情、动作,接着“冷冷清清”写生活环境,孤单清苦,最后写其心境“凄凄惨惨戚戚”,悲惨凄凉。由浅入深,句句含愁,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使词作具有音韵美。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营造出凄凉悲惨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词主要表达一个“愁”,但作者并未直接言愁,而是从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几个方面层层铺来,巧妙地将内在的精神外化或物化了,借景以渲染愁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丈夫新丧、国破家亡之痛。
③直抒胸臆。“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直接表达了作者相思悼亡之悲,亡国之痛,飘零之苦,年老之叹。
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
3.《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
,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理解性默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