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查试卷(A)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查试卷(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2 23:19:1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查试卷(A)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上·剑河期中)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南寨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选择哪条路线(  )
A.南寨——北京——周口店 B.南寨——杭州——余姚
C.南寨——云南——元谋县 D.南寨——陕西——蓝田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 南寨——北京——周口店 ,不符合题意;
B. 南寨——杭州——余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是位于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因此需要从南寨出发前往云南,到云南之后在前往元谋县,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南寨——陕西——蓝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2020七上·正安期末)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
A.山西 B.陕西 C.北京 D.云南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 根据题中材料“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知,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北京周口店。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陕西半坡人种植栗、云南元谋人是至今为止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以及山西丁村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典型代表等,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北京人的了解,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
3.(2018七上·桐梓月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会种植庄稼 B.能人工取火 C.能建造房屋 D.会制作陶器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他们使用磨制工具,在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开始定居生活,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他们使用磨制工具,在农业生产的基础开始定居生活。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2020七上·江门期末)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如果该遗址博物馆开展“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主题展览活动,下列考古文物最适合展览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骨耜工具是河姆渡人的工具,故B符合题意;
打制石器是北京人的使用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商朝的,故C不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是商朝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掌握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
5.(2018七上·凯里月考)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所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史实。禅让制就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如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民主推选成为“禅让制”的主要特点。
6.(2017七上·遵义月考)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等。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注意北京人必须过着群居生活。
7.(2018七上·兴义期末)在编演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A.种植水稻 B.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C.饲养猪 D.制作陶器和玉器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河姆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比世界其他地区早3千多年,排除;
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符合题意;
C河姆渡居民饲养家畜,排除;
D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简单的玉器使用陶器煮熟事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一时注意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比较。
8.(2017七上·高邮期中)孙中山先生写的一首诗:“中华开国五千,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首诗歌颂的是(  )
A.禹 B.炎帝 C.黄帝 D.皇帝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轩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以这首诗歌颂的是黄帝;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材料意思,抓住关键字眼“轩辕”。
9.根据如图《中国远古时代粮食品种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远古时代的农具以石器、木器和骨器为主
②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开始种植粟
③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据图片可知,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粟,南方种植水稻。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2017七上·汇川期中)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功绩。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神农氏”炎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1.(2020七上·长春期末)“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禅让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尧——舜——禹,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掌握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12.“禅让”是传说中部族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禅让”的依据是(  )
A.财产 B.武力 C.才能 D.出身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传说中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于是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的产生和实质。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推选的首领要具有德才兼备和高尚品质。
13.下列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河姆渡人——种植粟 ②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 ③半坡人——种植水稻 ④半坡人——会纺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制作陶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会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因此,题干中的 ①和③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4.北京人的发现、原始的农耕生活、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是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要点。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下,你应该选择(  )
A.史前时期 B.国家的诞生 C.国家的统一 D.民族的交融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等相关史实的共同主题是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选项BCD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的有关知识。解答主旨归纳题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关键是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识记。
15.我们了解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有关北京人的历史传说 B.周口店地区的自然环境
C.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现 D.原始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来研究人类起源的有关历史。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识记与灵活掌握周口店遗址考古发现的意义。
16.传说时代,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出现联合,通过禅让制选举首领。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舜尧禹 B.舜禹启 C.尧舜禹 D.尧禹启
【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根据贤能的标准以民主推荐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依次禅让)。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尧舜禹的禅让即可作答。
17.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人文初祖”。他是(  )
A.尧 B.炎帝 C.舜 D.黄帝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教人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仓颉(jié)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lēi)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传说。难度不大,掌握黄帝的传说即可作答。
18.(2021七下·淮滨开学考)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教人耕种与医药 B.治理水思,造福人类
C.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 教人耕种与医药 ,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2020七上·盐田期末)通过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化石,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  )
A.学会使用打制石器 B.学会使用火
C.学会建造房屋 D.学会制造陶器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选项B正确;
选项ACD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20.(2020七上·镇海期中)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分别是(  )
A.使用铁制农具、制造陶器 B.饲养家畜、牛耕技术
C.确立土地制度、牛耕技术 D.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家畜,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等。
A项使用铁制农具、制造陶器错误,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是春秋时期,不符合题意;
BC两项逐步推广牛耕技术和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分别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农耕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21.(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客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内有灶炕,多用木头作柱子。
(1)材料一中的“建筑”被称作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半坡人烧制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什么?居住的房屋样式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远古人类分别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4)远古人类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举两例即可)
【答案】(1)干栏式房屋
(2)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4)水稻、粟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这种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的建筑被称为干栏式房屋;
(2)依据材料而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会制作陶器,烧制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他们居住的住房是半地穴式房屋;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1)干栏式房屋;
(2)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3)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
(4)水稻;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注意理解干栏式房屋的特点,识记相关知识。
22.(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作战,结果蚩尤打败,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
(4)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等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3.(2020七上·南丹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三: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
请回答:
(1)根据图一:你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如何看待图一反映的观点
(2)如图二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3)根据材料二,此环境下远古人类只能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4)材料三中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远古人类学会用火的意义。
【答案】(1)女娲创造的;神话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由猿进化而来
(3)集体狩猎;人少,生产力低下
(4)取暖;烧烤食物;照明;驱赶野兽。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消灭病菌提高了古人类的体质。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⑴从图片中的场景可以看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结合所学可知,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神话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⑵从图片可以看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
⑶根据“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得出不得不进行集体狩猎;结合前一问的材料信息可得出是由于人少,生产力低下而导致的。
⑷根据“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可得出取暖;烧烤食物;照明;驱赶野兽等方面。根据“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可从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消灭病菌提高了古人类的体质。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方面概括。
【点评】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查试卷(A)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上·剑河期中)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南寨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选择哪条路线(  )
A.南寨——北京——周口店 B.南寨——杭州——余姚
C.南寨——云南——元谋县 D.南寨——陕西——蓝田
2.(2020七上·正安期末)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
A.山西 B.陕西 C.北京 D.云南
3.(2018七上·桐梓月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会种植庄稼 B.能人工取火 C.能建造房屋 D.会制作陶器
4.(2020七上·江门期末)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如果该遗址博物馆开展“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主题展览活动,下列考古文物最适合展览的是(  )
A. B.
C. D.
5.(2018七上·凯里月考)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6.(2017七上·遵义月考)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7.(2018七上·兴义期末)在编演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A.种植水稻 B.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C.饲养猪 D.制作陶器和玉器
8.(2017七上·高邮期中)孙中山先生写的一首诗:“中华开国五千,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首诗歌颂的是(  )
A.禹 B.炎帝 C.黄帝 D.皇帝
9.根据如图《中国远古时代粮食品种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远古时代的农具以石器、木器和骨器为主
②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开始种植粟
③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7七上·汇川期中)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11.(2020七上·长春期末)“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禅让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12.“禅让”是传说中部族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禅让”的依据是(  )
A.财产 B.武力 C.才能 D.出身
13.下列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①河姆渡人——种植粟 ②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 ③半坡人——种植水稻 ④半坡人——会纺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北京人的发现、原始的农耕生活、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是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要点。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下,你应该选择(  )
A.史前时期 B.国家的诞生 C.国家的统一 D.民族的交融
15.我们了解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有关北京人的历史传说 B.周口店地区的自然环境
C.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现 D.原始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16.传说时代,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出现联合,通过禅让制选举首领。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舜尧禹 B.舜禹启 C.尧舜禹 D.尧禹启
17.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人文初祖”。他是(  )
A.尧 B.炎帝 C.舜 D.黄帝
18.(2021七下·淮滨开学考)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教人耕种与医药 B.治理水思,造福人类
C.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9.(2020七上·盐田期末)通过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化石,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  )
A.学会使用打制石器 B.学会使用火
C.学会建造房屋 D.学会制造陶器
20.(2020七上·镇海期中)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分别是(  )
A.使用铁制农具、制造陶器 B.饲养家畜、牛耕技术
C.确立土地制度、牛耕技术 D.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21.(2021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客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内有灶炕,多用木头作柱子。
(1)材料一中的“建筑”被称作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半坡人烧制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什么?居住的房屋样式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远古人类分别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4)远古人类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举两例即可)
22.(2020七上·高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23.(2020七上·南丹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三: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穴遗址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
请回答:
(1)根据图一:你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如何看待图一反映的观点
(2)如图二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3)根据材料二,此环境下远古人类只能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4)材料三中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远古人类学会用火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 南寨——北京——周口店 ,不符合题意;
B. 南寨——杭州——余姚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是位于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因此需要从南寨出发前往云南,到云南之后在前往元谋县,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南寨——陕西——蓝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 根据题中材料“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知,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北京周口店。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陕西半坡人种植栗、云南元谋人是至今为止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以及山西丁村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典型代表等,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北京人的了解,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是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
3.【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他们使用磨制工具,在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开始定居生活,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他们使用磨制工具,在农业生产的基础开始定居生活。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骨耜工具是河姆渡人的工具,故B符合题意;
打制石器是北京人的使用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商朝的,故C不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是商朝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掌握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
5.【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所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史实。禅让制就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如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民主推选成为“禅让制”的主要特点。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等。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注意北京人必须过着群居生活。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河姆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比世界其他地区早3千多年,排除;
B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符合题意;
C河姆渡居民饲养家畜,排除;
D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简单的玉器使用陶器煮熟事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一时注意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比较。
8.【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轩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以这首诗歌颂的是黄帝;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材料意思,抓住关键字眼“轩辕”。
9.【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据图片可知,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粟,南方种植水稻。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功绩。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神农氏”炎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1.【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尧——舜——禹,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掌握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12.【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传说中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于是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的产生和实质。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推选的首领要具有德才兼备和高尚品质。
13.【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制作陶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会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因此,题干中的 ①和③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等相关史实的共同主题是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选项BCD不符合题干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的有关知识。解答主旨归纳题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关键是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识记。
15.【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来研究人类起源的有关历史。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识记与灵活掌握周口店遗址考古发现的意义。
16.【答案】C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根据贤能的标准以民主推荐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依次禅让)。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尧舜禹的禅让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教人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仓颉(jié)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lēi)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传说。难度不大,掌握黄帝的传说即可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A. 教人耕种与医药 ,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选项B正确;
选项ACD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20.【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家畜,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等。
A项使用铁制农具、制造陶器错误,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是春秋时期,不符合题意;
BC两项逐步推广牛耕技术和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分别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农耕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1.【答案】(1)干栏式房屋
(2)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4)水稻、粟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这种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的建筑被称为干栏式房屋;
(2)依据材料而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会制作陶器,烧制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他们居住的住房是半地穴式房屋;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1)干栏式房屋;
(2)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3)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
(4)水稻;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注意理解干栏式房屋的特点,识记相关知识。
22.【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创造指南车,和炎帝一起平定蚩尤,被誉为“轩辕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作战,结果蚩尤打败,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
(4)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等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3.【答案】(1)女娲创造的;神话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由猿进化而来
(3)集体狩猎;人少,生产力低下
(4)取暖;烧烤食物;照明;驱赶野兽。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消灭病菌提高了古人类的体质。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⑴从图片中的场景可以看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结合所学可知,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神话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⑵从图片可以看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
⑶根据“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得出不得不进行集体狩猎;结合前一问的材料信息可得出是由于人少,生产力低下而导致的。
⑷根据“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可得出取暖;烧烤食物;照明;驱赶野兽等方面。根据“以上遗物遗迹说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并控制火,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并驱赶野兽。”可从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消灭病菌提高了古人类的体质。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方面概括。
【点评】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