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 荠 菜

文档属性

名称 挖 荠 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07 13:12:0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挖 荠 菜张洁荠菜作者简介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199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为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特殊贡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谁生活得更美好》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条件尚未成熟》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无字》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小说选刊》2001—2002年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   199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   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顶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听范读,解决字词一、易错读音
惩罚( )呛水( )寻觅( )
怪癖( )绽开( )雪蒿( )
荠菜( )琥珀( )和煦( )
马齿苋( )二、词语积累(易错字形)
馋丫头 恭顺
和煦:温暖。
迁就:将就别人。迁:改变,引申为改变初衷,就:凑近,凑合
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垠:边际。
凶神恶煞:原指凶恶的神,后指凶恶的家伙。
风和日丽:形容微风吹拂,阳光灿烂。
荣华富贵:形容兴旺显耀,有钱有势。也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荣:显耀。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心上。漫:随便:经心:留心,注意。
出土文物:原指被发掘出来的、有关文化发展的有价值的古代文物。本文有“老古董,过时货”的意思。
本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点题,领起全文。总述对荠菜有特殊的感情。(略) ????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承接上文,紧扣题旨。回忆旧社会挖荠菜的情景。(详) ????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进入转折,今昔对比,深化题意。叙写新社会挖荠菜、吃荠菜的感受。(详) ????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补完题蕴,总收全文。希望年轻一代珍爱养菜,珍爱生活。 全文也可以按时间推移分为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l~10自然段):回忆解放前所受的苦难,写对荠菜的特殊感情(以记叙为主) ????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妈妈的感慨和希望。(以议论为主,以记叙为基础)思考:挖荠菜是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作者围绕这根红线先后写了哪几件事?文章开头短短一句,点出主题,引起下文,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接着2~8节,只字未提荠菜,而是以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落脚点,着重写妈妈童年时代的苦难生活--因饥饿,掰吃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大管家大律追打和不敢回家。这是着意绘制背景,为后面写荠菜造气氛,作铺垫。然后第10节,写儿时的我在旧社会挖荠菜、吃荠菜所感受到的无上乐趣和无限欢悦。再下去,第11至13节,写解放后,我对荠菜的怀念,以及领着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的别一番情景和感受。最后一节,意在收拢全篇,点明主旨,照应文首。 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至14小节,思考:这几段分别紧紧扣哪些字来写的?
这几段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看—怀念 挖—遗憾 吃—希望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呢?试说说这样写的有什么好处?
1、菜场里的荠菜与长在野地里的荠菜相对比。
通过对比得出野地里的荠菜有着丰富的内涵。
2、挖荠菜时,孩子们儿时当作有趣的游戏,长大后作为一种对长辈的迁就,形成一组对比;孩子们对挖荠菜的态度与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也形成一组对比。
通过对比,希望孩子们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吃荠菜时,孩子们赏光似的迁就与当年“我”吃荠菜的心情形成一组对比。这组对比突出了什么问题?
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隔膜呢?年轻人是怎样看待的,我又是怎样对待的?
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
评注:这其实是不同的幸福观念,对孩子们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引起了我的担忧。 作者对孩子们提出了什么希望?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让我们多谈谈心,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 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我”为什么被叫做“馋丫头” ? 作者为什么此时还要突出“馋丫头”的故事呢?

让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一代必须要有正确的幸福观。珍爱生活,懂得幸福。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挖荠菜这一件事折射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作者希望以此为契机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孩子们了解过去的苦难,珍爱荠菜。因为珍爱荠菜就是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意识到什么是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主题探究 本文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并围绕挖荠菜展开联想,叙写自己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和原因,最后热切地向孩子们提出珍爱生活的希望,试图达到两代人的沟通和理解。写作特色赏析 对比明显,突出中心
1、用对比手法写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
2、新旧社会的对比
夹叙夹议,打动人心
本文前半部分以记叙为主,后半部分加重了议论的分量,叙议结合,有利于突出中心,又易于被读者接受。升华提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生在福中不知福,怨天尤人,埋怨父母长辈,把今天的甜看成了苦的现象,请谈谈你现在的认识(用100字左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