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5 21: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考古发现的最早种植的粟米,距今约9000~7000年。人类栽培粟的起源地是我国的(?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3.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地域代表,两者在生产、生活方面相同之处有


①都使用磨制的工具
②都种植了农作物
③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④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
?
?B.①②③④
?
?
?C.①②③
?
?
?D.①③④
6.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
③?
珠江流域??
④辽河流域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8.“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聚落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9.以下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用石镰、石刀收割庄稼
B.种植粟
C.建造房屋
D.种植水稻
10.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对原始农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
从事原始农业的代表有北京人、半坡人
C.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D.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的阶段
11.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
??①遗存稻谷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2.
半坡氏族聚落居民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住干栏式房屋
B.
吃上香喷喷的粟米
C.
养了一只小狗
D.
使用陶器
13.
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结合材料一,“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3)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农业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白虎通》
材料二:当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了新石器时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一“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二,请你举例说明“食物生产者”的典型代表。分析从旧石器跨入新石器时代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据材料三反映了的工程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农耕文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选择题
1-13.
C
D
B
A
?B
D
A
A
D
A
D
A
A
二、非选择题
14.(1)说明他能够顺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
(2)变化: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例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3)
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如磨制石器、耒耜的使用;农作物的培植;凿井技术、家畜的饲养;等等。
15.(1)炎帝,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原始农业出现。?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居无定所到定居。(3)?都江堰,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4)?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经验(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