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光的色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光的色散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5 16: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基色。
3.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基色、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物体的颜色。
2.难点:物体的颜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雨后放晴,天空中经常可以看到彩虹。除了自然界中出现的彩虹,也可以人工产生。
“人工彩虹”:选择有喷雾头的容器(浇花的喷壶、美发用喷雾器或直接将一塑料喷雾头安装在大可乐瓶上),容器中装满清水,在迎着明亮的阳光不停地“喷雾”,一段时间后“水雾”中显示出绚丽缤纷的彩虹。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就可以知道答案。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
教学情境: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白光是不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演示1: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演示2: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现象。
知识归纳: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说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拓展: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做色光的复合。
2.色光的混合
教学情境:我们的大自然因为有了太阳光而美丽纷呈,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色电视机、用的智能手机也能为我们呈现多彩的画面,可它们的屏幕真的有这么多颜色吗?要是让你组织一场晚会,为了达到色彩缤纷的效果,你会用到几种颜色的灯光?
知识归纳: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说明: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 红+绿+蓝=白
拓展: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
教学情境: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知识归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说明: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