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5 16: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知道运用密度知识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有关、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2.难点: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什么是密度?计算公式?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通常密度不同;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时)密度相同。
(二)新课教学
1.密度与温度
(1)气体的密度与温度
教学情境:物质密度是否可以改变呢?
①在室温下两个气球分别放在冷藏室和炉火附近,会发现气球收缩或膨胀。
②风车下面放点燃的酒精灯,风车会转动。(学生阅读教材,解释风的形成)
在这些现象中,物质的密度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变化?
分析:温度发生变化时,一定质量的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化,根据ρ=可知,物质的密度也变化了。所以,虽然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但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问题:温度如何影响物质的密度?
知识归纳:
①通常,气体物质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较大,密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随温度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不明显。
②一定质量的物质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遇冷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2)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情境:北方冬天自来水管为何会被冻裂?你能解释吗?
质量为1kg的水结冰,体积有何变化?
由ρ=知,V水==10-3m3
V冰==1.1×10-3m3
分析:水结冰时(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可见“水”并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规律。
知识归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密度随温度的降低也越来越小。这种现象叫水的反常膨胀。
说明:水管冻裂正是由于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造成的。
注意:水的反常膨胀是有条件的,水在高于4℃时属于正常膨胀,在底于4℃时是反常膨胀。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例1 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
已知:m=4kg V=0.57dm3=0.57×10-3m3 ρ铅=11.3×103kg/m3
求:是否是铅做的?
解:方法一:
ρ==7.1×103kg/m3
7.1×103kg/m3小于11.3×103kg/m3
所以此铅球不是用铅做的。
方法二:
若质量是4kg的纯铅物质,设体积应该是V′。
V′==0.35×10-3m3
0.35×10-3m3小于0.57×10-3m3
所以此铅球不是用铅做的。
方法三:
若是纯铅的,当体积是0.57dm3时质量设为m′。
m=ρV=11.3×103kg/m3×0.57×10-3m3=6.44kg
6.44kg大于4kg
所以此铅球不是用铅做的。
总结: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用多种方法并用。比如结合物质的颜色、透明度、能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
3.判断空心与实心
例2 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3,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
【答案】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20cm3
4.运用密度进行的综合计算
例3 有一个瓶子装满煤油后的总质量为11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260g,则该瓶子的质量与容积各是多少?(ρ煤油=0.8×103kg/m3)
【答案】460g 800cm3
例4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多少?
【答案】9:2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