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点睛卷(八下)(5单元提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点睛卷(八下)(5单元提高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07 13: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冈点睛卷(八下)(5单元提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
B.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
C.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
D.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2. ☆☆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3分)
上联:少 小 离 家 为 异 客
下联:□□□□□□□
 3.☆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出得体的话。(2分)
小明上数学课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下课后,他去问刘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后,他对刘老师说:"
。"
 4.☆☆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小题。(3分)
 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 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
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
50.02%
50.01%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 84.48% 87.35%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率 99.95% 99.97% 100% 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
① 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的态势。
②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
③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只要

 5.☆☆紧张的中考即将结束,初三的同学都想存假期放松一下,而旅游不乏是一种选择,某旅行社为此也特设了学生假日旅游专线。请以旅行社的名义写一段活,向学生推荐一旅游景点。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有吸引力,不少于40字,含标点。(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0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2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二)(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环堵萧然( ) ②短褐穿结( )
③晏如也( ) ④造饮辄尽( )
⑤兹若人之俦乎( )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 ☆☆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2分)
 14. ☆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表现在哪六个方面?概括出来。(2分)
 15.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2分)
(三)(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2分)
 1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2分)
 1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2分)
 2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四)(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2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22.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2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2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2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五)(10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①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②弄清影:____________
 27.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_________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___________。(2分)
 28.翻译词句。(1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9. ☆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2分)
 30.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 _。(2分)
 31. ☆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 。(1分)
三、综合性学习(7分)
 32.☆☆☆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3分)
 33.☆鄂黄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黄冈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4分)
①(采访市长)
②(采访旅游局局长)
四、作文(50分)
 3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森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到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风暴刮倒过吗 被刮倒的往往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乎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在船上,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坚稳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像一只没有盛水的空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打翻了。常在困难中磨炼自己,常在书山中充实自己,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
请以"充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篇幅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5单元提高卷
 1.C
 2.宽对即可,例如"乡音已改是归人"等即可;"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衰"等亦可。
 3.参考示例:刘老师,(或打搅一下,)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 ) (称呼或礼貌用语1分;事由1分)
 4. ①稳定②上升③部自暴自弃,努力学习,就不难就业
 5.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出现旅游景点名称得1分;②说明推荐理由得1分;③语言优美、得体得2分;④不足40字扣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①清寂 ②有破洞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就 ⑤此
 12.①喜爱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要旨)。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3.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14.少言,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安于贫贱,以文自娱。
 1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的"不慕荣利",宁愿淡泊自处,甘于贫穷,表明了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来说,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他这样不问世事的隐居态度,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尤其是想回到过去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里去,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1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1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19.略
 20.B
 21.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
 2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23.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24.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25.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6.①美玉做成的楼宇。②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朋友与亲人的良好祝愿
 28.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
 29.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30.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探求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1.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32.(1)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33.示例:
 ①尊敬的市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②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