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熟练运用圆规画圆。
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圆规画圆。
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规、表面有圆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
铺垫孕伏
师生对话(学生相互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在硬币、钟面、杯底、轮胎上……都有圆。
多媒体演示,请学生说出圆的具体位置。(初步感知圆)
探究新知
自主画圆
师:有人说,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地美妙而神奇,那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先让我们亲自动手来画个圆看看。
教师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一评谁画得好呢?
师生讨论交流,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更好。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
学生借助圆形物体画圆或用圆规画圆。(自选画圆的方法)
体会用圆规画圆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用圆规画圆的意识。
多媒体演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加深对圆规的使用,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
适时板书:定点(圆心) 定长(半径)
师生操作演示,全班共赏。
找圆心
教师请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议一议、找一找等,自我探究发现圆的圆心。
学生动手探索实践,合作交流。
生:对折的交点就是圆的圆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探究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师请学生阅读例2文字描述部分。(自学2分钟)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半径、直径的概念。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借助于剪的圆进行描述)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等,探索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重点请学生说明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互相评价。
探索检验,内化提升
探究成果
折痕就是直径(d)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同圆或等圆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d=2r 或r=d
适时板书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按要求画圆
半径2厘米
半径3厘米
直径4厘米
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画图,其他学生任选2个。
师: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练习
请学生做小裁判。(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巩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第94页练一练第1题。
技能训练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那里?
课上,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知道什么?
拓展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绘出美丽的图案,制作一份优美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