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圆的认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6 07: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
  
三、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是五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四.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
  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书后练习1
  2.填表
  半径(cm)   0.24
  1.42
  直径(cm)
  0.84
  1.04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如何画圆。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活动三:实践与应用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活动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合作交流,在感悟中归纳总结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课堂效果不错。个别学生对直径,半径的定义说的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