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声音的利用同步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
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
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
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
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2.
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
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
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3.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高音调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响鼓也要重锤敲”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
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不同来辨别人的
6.
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B.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
B.
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C.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
D.
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8.
图中关于声音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击鼓时,看到鼓面上泡沫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调相同,该特性由振动幅度决定
C.
丙图演凑者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笛声的响度
D.
丁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北京天坛的圜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0.
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B.
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C.
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
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11.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主题活动中,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党史,她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
产生的;同学们了解了党史,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
。
12.
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
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
。
13.
我市很多学校将打铃声换成了彩铃,当同学们听到温馨的上课语音提示后,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______。
14.
开考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5.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可以传声,还可以说明声能传递______。
超声波能除去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0.6s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
16.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使液体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说明声波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等。
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重在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
本题为声学的综合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较基础,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解答】
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首先明白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说明的内容再进行判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4)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解答】
A.“隔墙有耳”说明墙能传播声音,即固体能传声,故A正确;
B.鼓只有在鼓锤的敲击下振动才能发声,并且振幅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
C.“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6.【答案】D
【解析】解:
A、重锤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只要平时学习时多归纳、多总结即可,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正确;
B、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等;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清洗精密机械等。
本题考查声速,对音色的理解,超声波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基础题。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为声学综合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等,难度不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考查。
(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可以传递能量,声还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
A.甲图中,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由图知,两列声波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B错误;
C.丙图演凑者手指在笛子上按压的位置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就发生变化,笛声的音调就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解: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B正确。
C、北京天坛的圜丘,对声音进行多次反射,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影响因素,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和声传递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10.【答案】D
【解析】解:
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f==300Hz,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C错误;
D、观察两种乐器发出的波形图,波形图中两者的振幅相同,所以声音响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两种波的形状不同,即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2)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4)通过波形图中的告诉的振幅、频率和振动过程中波形的变化可以确定这两种声音的异同点;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应用、声音的特性等,属于声学综合题,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振动?
信息
【解析】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讲解员的声音是由讲解员声带振动产生的。
(2)同学们通过讲解员讲话获得一些党史知识,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声音得到一个消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本题通过党史知识的宣传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
12.【答案】振动?
信息
【解析】解:梆子受敲击时,梆子振动产生声音;
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知道声音产生和声音的利用,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难度不大。
13.【答案】信息?
能量
【解析】解:当同学们听到温馨的上课语音提示后,得到上课的信息,都迅速走进教室,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眼镜,仪器发出超声波,引起眼镜上污垢的运动而脱离眼镜,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音能获得一个消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通过声音引起其他物体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
本题是声在生活中的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
14.【答案】信息?
静止
【解析】解:
(1)考生们听到铃声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小明和小华并肩走进考场,小明相对于小华的位置不变,因此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信息;静止。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
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以及机械运动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5.【答案】振动?
空气?
能量
【解析】解: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够振动,可以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能量。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3)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可解答此题。
16.【答案】能量?
459
【解析】解: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0.6s=0.3s,
由v=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30m/s×0.3s=459m。
故答案为:能量;459。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中招的热点。
第10页,共11页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