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例1是用两幅情景图,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周长。例2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例3是用量一量的方式,在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为后面周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的准备。
课时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体验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测量圆的周长。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下面的信息和周长有关系的是:(学生学过5个长度单位,分别举例)
2.操场一周长约400米,你能指一指?(抽生)
3.小结:从操场的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就是操场的一周,400米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操场的周长。操场的一周400米。一个直道100米,一个弯道100米,一共400米。板书400米。400米是操场的?(周长)。
4.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齐读课题。
二、操作实践,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认识周长)
1.出示三角形,你能找到它的一周?(抽生上台指并用笔在起点处做记号,生边指边说)。出示心形,它的一周在哪?从哪开始?只能从这开始?(抽生上台指并用笔在起点处做记号,生边指边说)
你们发现什么?
2.小结:从图形的边线上一点,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
(二)教学例2(建立周长的概念)
1.认识一周的长度(周长)
这两个图形的一周谁更长一些?怎么办?比。能这样比? (两个图形重合)
三角形:从三角形边线上一点断开,拉直,他就是一条直直的线段,他是三角形的一周?
心形:我也从他的边线上一点断开,取下来拉直他是心形的一周?谁的一周更长?他们的一周各有多长?怎么办?测量?(抽生上台)并板书测量结果。
说:三角形的一周是35厘米,35厘米时三角形的周长。
心形一周长42 厘米,42厘米时他的周长。
2.数学书,指一指。你指的是谁的一周?(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他的一周多长?我也从它的边线上一点断开,拉直。糟糕,断了,怎么办?(测量一半再计算)3.活动:学生准备的各种图形。要求:一边指边说他的一周,二如果你也他的从边线上一点断开拉直你估计一下他的周长,并用两只手比划出长度。
抽两生上台;他的一周是?估计周长?直接比划周长?(生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4.小结:通过刚才的指、量、比划。你觉得什么是周长?
我们不光要知道一周在哪?还要知道她的长度。
板书周长概念:一周的长度。(抽两生说)
5、出示扣条;我用扣条搭成了一条线段,测量线段的长度。抽生看(89厘米)
围成图形,它的周长?它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形状不同,周长不变。
出示扣条做的角;这是我们学过的角。他的周长?有问题?说说你的想法。指一指?
从起点沿边线不能回到起点,所以他没有一周也就没有周长?
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
指黑板,像这样的封闭图像才有周长。打开数学书78页,找到周长的概念,书上怎么介绍:板书(围图形)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来解释一下围是什么意思。
三、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1、拿出信封和直尺。测量并计算周长。把结果写在图形上。
2.遇到困难的举手?什么问题?圆怎么用直尺测量?
想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帮助? 软尺?没有了;线,也只有两根?你有什么好办法?
3.生上台展示。课件:展示滚动测量。
4.汇报结果:五边形周长?测量了几条边?长方形测量几边?
5.为什么图一图二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而圆形要借助软尺毛线滚动的方法?
直边图形直接测量,曲边图形借助软尺可以弯可以直的特点,把曲边变直了再测量,滚动也是一样的道理。这种方法在数学里叫化曲为直。
四、巩固练习
1.正方形从中间这裂开成两个部分谁的周长更长一些。1号?2号?一样长?
理由?我们犯了什么错误?看的是图形的大小而不是周长。
2.等边三角形?知道什么意思?我也从中间裂开。有三个选项?
我们受前一题的影响,不是用概念在判断。
3.三个图形比周长?
通过平移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这样更好来比较。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生活中有用到周长的?带着这个问题,下课后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