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长得快
+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87~88页。
[教学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查阅、测量、观察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将比较大的统计表整理成简洁的统计表和条形图。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条形统计图能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数据的大小。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的实际意义,感受统计活动的实用性和数据蕴含的信息。
4. 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统计意识及运用统计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数据分析体会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示图片)孩子们,为什么爸爸妈妈给你们买的裤子这么短呢?
预设:因为我们穿的是一年级的时候的裤子,现在我们长高了。
师随机抽问几个孩子:你长高了多少?
预设:不知道或者长高了6厘米?
师:那么全班同学谁长得快?(出示课题)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要收集哪些数据?
预设:必须知道现在的身高和去年的身高。用现在的身高减上一年的身高就知道一年长高了多少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认识到“增高”这一实际情况,然后确定统计应当收集的数据,并懂得如何去计算升高增长了多少.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一)收集、整理数据
1、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收集去年的身高?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去年吗?【活跃气氛,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
师: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查阅学校的体检表,这样就能得到去年的身高数据了,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查阅。(板书:查阅)
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怎样才能知道?
预设:测量就能知道。
师:通过测量获得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利用具体的事例形象生动地说明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理解得更加透彻。
2、测量活动: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开始测量自己的身高吧。但是如果一个一个地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需要不少时间,为了能尽快取得数据,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快一些?
预设:将同学进行分组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体会选取分小组活动的重要性。
(2)明确分工:
师:请认真阅读活动要求。
(3)活动开始。
孩子们有序地进行测量活动,小组长记录数据、计算增长高度。
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1)小组数据汇总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们都知道了本组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了,你能知道我们全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吗?
预设:不知道。
师:那么还需要怎样做,才能够看出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预设: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整理就能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师:怎样才能把每个小组的数据整理在一起呢?
预设:用正字来记录。
出示草稿表:
小组长汇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类的人数。
整理数据,生成统计表。
师:老师想把这个16项的大统计表整理成一个简洁的统计表,可以怎样做呢?
预设:把数据为0 的类别去掉。
把数据不集中的类别合并在一起,例如1~6,10~16......
师:1~6也可以说成6厘米及6厘米以下,10~16也可以说成增长10厘米及10厘米以上,那么就能把刚才那个16类的巨大统计表整理成这样一个简洁的统计表了。
增长高度(cm) 6及6以下 7 8 9 10及10以上
人数(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将巨大统计表整理成简洁统计表的过程中,体会汇总数据 合并数据 保留数据的过程,在感受原始数据的纷乱中产生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意识,培养学生数据整理的能力。
4、用条形图整理数据
(1)统计图的结构:
师:原来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上身高增长的情况是这样的啊。为了让同学和家长能更形象地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我们还可以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出示空白格子图)
师:我们要用这个图去记录刚才统计出来的结果,还应当要增加些什么吗?
预设:将类别标注在条形统计图上。
师:每一格代表几个人比较合适呢?
预设:代表一个人。
教师课件完善统计图,形成下面的空白统计图。
【设计意图】由于条形统计图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内容,教师只需要引导孩子将要素明确出来即可,而且对照统计表,简单的两个提问孩子就能轻松地发现必须明确的每个条形图表示的类别和每格表示的数量。
(2)制作统计图:
A.学生用涂方格的方法尝试着把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完成统计图。
B.展示作品发现统计图的优点。
师:从条形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一类的直条最高?就表示哪一类的数据最多?
师:还可以看出那一类的直条最矮,就表示哪一类的数据最少?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发现条形统计图更能直接显示数据的多少。
师:在数学上,整理数据的方法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条形图。用条形图来整理描述数据,更直观更清楚。整理数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数学上,用条形图可以更清楚直观地描述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在本环节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来体会,为什么有了统计表还需要用条形图来整理数据呢?那是为了要直观描述数据。这样使学生来了解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分析数据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条形图。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说明了什么;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少,说明了什么。
师:你自己处于哪一类?
如果属于长得快的,一定是爱运动不偏食的孩子,如果增长得不够快的,就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自己长得更高一些。
【设计意图】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和统计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取数据本身、比较数据去寻求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引导学生来体会统计的实际意义,这些意义将对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抽象概括,小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解决问题中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梳理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反思,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据整理、分析观念。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定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吧!
1.统计路口车辆的通行情况
(1)确定类别
师:看视频前,先看统计表,可以将车辆分为几类?
种类 小型汽车 公交车 货车 其他
辆数
师:小型汽车是指的一种车吗?其他呢?
预设:小型汽车包括小轿车和面包车等,其他车包括摩托车、电动车等。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小型汽车”和“其他”类巩固“增长高度”的统计活动中将数据合并类别汇总整理的理念。
(2)看视频,收集数据。
选用你喜欢的办法统计车辆的通行情况。
(3)全班交流,发现问题
师:这个统计活动是通过观察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板书:观察)收集到小型汽车的数据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境地发现收集数据的第三种方法:观察。
预设:16。
22.
......
师:当一个人同时快速收集数据时,很容易混乱,造成数据不正确。
师:如果你只需要统计一种数据,你还会乱吗?
预设:不会。
师: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每人只负责统计一种类型的车辆。
小组内分工,确定每人收集哪一类车辆。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由一人统计多类数据时产生数据混乱的问题,引导孩子发现组内分工能使数据更加准确,通过两次看视频统计车量通行情况的对比,培养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愉悦。
(4)再次观看视频,按组内分工收集数据。
(5)再次汇报各类车辆的数据,校正数据,体会分工统计的优点。
(6)解读数据蕴含的实际意义。
师:看统计表或统计图,你能发现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预设:小型汽车多,货车和公交车最少。
师:小型汽车多,容易引发什么问题?
预设:堵车、不环保等
师:那我们出行时应该选用什么出行方式?
预设:多坐公交车,少开汽车。
师:其他类的是些什么车?
预设:摩托车、电动车等。
师:我市早已禁行了摩托车和电动车,如果你的家人选择这些车辆出行,你会怎么做?
预设:我会提醒他们去坐公交车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渗透绿色出行、安全出行的思想,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2、全班进行“我的梦想”情况调查,下面是情况调查表。
师:班上的瑞瑞同学遇到了一件焦心的事,好不容易统计好的数据尽然被他弄脏了怎样才能还原数据?你怎样知道的?
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军人的表里是12,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医生的条形是6格,从统计表可以看出。
教师的表里应该是8,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科学家有可能是14人也有可能是15人。无法确定。
师:那怎么办?瑞瑞,你的原始数据记录在哪里?还在吗?
瑞瑞赶紧去垃圾桶翻出了他的原始数据。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喜欢哪种职业的人数最多?你从哪里看出来?
预设:全班一共44人,喜欢做科学家的人数最多,从条形图就能看出。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孩子们能很快发现一些数据的准确值,在本题中教师加入了无法确定的数据,凸显了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培养了保护原始数据的统计思想。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对同学增长高度进行了统计,我们学会了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对于大量的数据可以分组进行收集;对于变化快类别也比较多的数据可以分工合作进行收集;并通过将数据类别合并汇总数据形成简洁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条行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的大小;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分析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谁长得快》教学反思
广昌小学 吴霞
全课开启了“生活模式”,围绕“裤子为什么那么短” “谁长得高” “路口车辆的通行情况” “修复数据”几个活动展开,这些教学活动调动了全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体会到了统计的作用、收集数据的方法(查阅、测量、观察等);收集数据的形式有(分组统计、小组内分工合作等);整理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段处理、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优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应关系以及保护原始数据的意识;通过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数据蕴藏的启示,对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整节课在轻松有序的气氛里进行,精细化课堂的几点值得回味!
知识点精细化。本课开展的两个活动中,我从细节入手,以真实案例让孩子感受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有:查阅、测量、观察;在全员参与“谁长得高”和的生活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去年的身高数据”无法收集,从而发现查阅资料是个很好的办法。在收集“今年的身高数据”时自然地发现了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好办法。在收集“路口通过的车辆”时,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发现了观察也是收集数据的方法。
活动形式精细化。 当测量身高数据时因数据量太大无法一一测量,促使孩子们选择先分组进行测量再汇总的形式进行;当观察路口的车辆时,为了让孩子对组内分工合作的优点有更深刻的体验,我有意安排了两次观察,第一次由孩子独立地观察并记录各类车辆的数据,由于数据变化快而且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孩子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通过第一次的失败促使孩子们改变方式,选择组内分工合作,开展第二次组内合作的方式观察统计数据,精准的统计结果让孩子们惊呼改变带来的成功!
分段汇总精细化。统计谁长得高的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从繁多的数据类别中进行分段处理,分段统计解决了统计表过于庞大,数据不够集中地问题,使统计表更加简洁。在“路口通过的车辆”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对类别“小型汽车”和“其他”进行解析,使孩子明白分段处理数据的运用十分广泛。
练习设计精细化。“我的梦想”是教材上的一个练习,题目要求孩子们在正字方法统计的表格基础上,整理成条行统计图。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把它改变成数据恢复的活动,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发现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了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还特别设计了一个通过对比都无法修复的数据,让孩子领悟到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培养了孩子们保护原始数据的统计意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