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第26章检测题
班级 姓名
1、下列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
A.桑基鱼塘 B.一块菜地
C.一片人工林 D.沼泽地
2、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 )
A.营养结构简单 B.分解者功能弱
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 D.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3、当某种原因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调节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4.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5.下列不是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
A.土壤沙化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酸雨
6.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
A.河流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7.黄羊、野兔、猎豹等善于奔跑的动物常生活在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8.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治理工业"三废"
C.维护生态平衡 D.过度放牧
9.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的原因是( )
A.食虫鸟大量减少 B.环境污染严重
C.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益虫被大量消灭
10.不是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是( )
A.水土流失加重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1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
A.在荒山秃岭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12.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13.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
A.水体中的汞、镉等元素的含量过多 B.水体中DDT等化学农药的含量过多
C.水体中二氧化硫含量过多 D.水体中磷、氮等矿质元素的含量过多
14.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较无林小溪流域高4倍,这个事实说明森林能够( )
A.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过滤尘埃
15.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早,次数多,强度大。下列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改善地表,减少裸露沙源是治理沙尘天气的有效措施
B.沙尘暴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C.沙尘暴能促进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沙尘天气的频发跟气温偏高、雨水偏少及气旋活动等因素有关
16.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的养殖业损失数亿元。发生赤潮的人为因素有( )
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 B.农业化肥流失进入水域
C.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 D.以上各项都是
17.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细菌和真菌作为 ,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2)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
(3)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 系统失去 ,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18.右图是一个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2)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提高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
(3)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 通过 所固定的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等生物作 为 。
(5)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的原理建立的。
19. 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 ,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 环;碳元素通过② 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20.最近,福建沿海地区频频发生因食用麦螺而中毒甚至死亡 的事件。这是因为赤潮导致一些藻类产生毒素,通过食物 链进入麦螺体内,使昔日的美味佳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杀手"。赤潮也危及到闽江口湿地。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的道庆洲、草洲等地,是闽江口的低盐沼泽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各种污水排放日益严重,湿地的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湿地濒临消失。图10一26 15显示闽江口湿地不同区域生物物种的生存现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螺中毒”事件说明了有毒物质可以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2)文中提到的道庆洲、草洲等地属于 生态系统。
(3)根据上图说出闽江口湿地污染程度与物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湿地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敲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t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人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 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入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金鱼存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22、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
材料用具:配制好的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
方法步骤:
(1) ;
(2) ;
(3) 。
初二生物第26章检测题答案
1、下列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D )
A.桑基鱼塘 B.一块菜地
C.一片人工林 D.沼泽地
2、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 A )
A.营养结构简单 B.分解者功能弱
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 D.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3、当某种原因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调节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4.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B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5.下列不是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D )
A.土壤沙化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酸雨
6.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D )
A.河流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7.黄羊、野兔、猎豹等善于奔跑的动物常生活在 ( A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8.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 D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治理工业"三废"
C.维护生态平衡 D.过度放牧
9.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的原因是( A )
A.食虫鸟大量减少 B.环境污染严重
C.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益虫被大量消灭
10.不是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是 ( D )
A.水土流失加重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1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C )
A.在荒山秃岭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12.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C )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13.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D )
A.水体中的汞、镉等元素的含量过多 B.水体中DDT等化学农药的含量过多
C.水体中二氧化硫含量过多 D.水体中磷、氮等矿质元素的含量过多
14.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较无林小溪流域高4倍,这个事实说明森林能够( B )
A.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过滤尘埃
15.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早,次数多,强度大。下列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改善地表,减少裸露沙源是治理沙尘天气的有效措施
B.沙尘暴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C.沙尘暴能促进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沙尘天气的频发跟气温偏高、雨水偏少及气旋活动等因素有关
16.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导致水质恶化,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山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的养殖业损失数亿元。发生赤潮的人为因素有( D )
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 B.农业化肥流失进入水域
C.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 D.以上各项都是
17.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草 ,消费者是 牛 ,细菌和真菌作为 分解者 ,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2)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阳光、空气、水 。
(3)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
稳定性 ,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18.右图是一个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农作物 。
(2)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提高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各营养级 中的能量。
(3)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 农作物 通过 光合作用 所固定的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细菌、真菌 等生物作为 分解者 。
(5)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重复利用,提高了 物质的利用 率。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生态平衡 的原理建立的。
19. 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 生产者 ,D是指 分解者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循 环;碳元素通过② 呼吸 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20.最近,福建沿海地区频频发生因食用麦螺而中毒甚至死亡 的事件。这是因为赤潮导致一些藻类产生毒素,通过食物 链进入麦螺体内,使昔日的美味佳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杀手"。赤潮也危及到闽江口湿地。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的道庆洲、草洲等地,是闽江口的低盐沼泽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各种污水排放日益严重,湿地的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湿地濒临消失。图10一26 15显示闽江口湿地不同区域生物物种的生存现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螺中毒”事件说明了有毒物质可以通过 食物链 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2)文中提到的道庆洲、草洲等地属于 湿地 生态系统。
(3)根据上图说出闽江口湿地污染程度与物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物种数量随湿地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少 。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湿地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中不用含磷洗衣粉,发现超标排放的工厂污水向有关部门举报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敲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t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人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 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入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金鱼存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废电池的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 同种且大小相同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废电池的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需要设置对照组,增加一只鱼缸,里面放三条同样大小的金鱼,缸中只加河水,不加废电池的浸出液 ,定期喂养同种饲料 。
22、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
材料用具:配制好的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
方法步骤:
(1) 将小麦幼苗分成相等的两组 ;
(2) 定期用小喷雾器向两组小麦幼苗上分别喷洒等量的酸雨和清水 ;
(3)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喷洒清水的小麦幼苗长势良好,喷洒酸雨的小麦幼苗逐渐枯萎,最后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