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2. 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 学 探 究 目 标 :
1.能参与体验活字印刷术并印制一页“书籍”;
2. 能合理估量手工抄写和印刷完成同样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3. 能结合模拟体验和估量结果对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进行评测。
科学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帮助;
2. 感受活字印刷术的便利,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学习科学的志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活字印刷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让文化、知识的传承更加便捷,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参与体验活字印刷术并印制一页“书籍”。
教学难点:
对比分析手抄和印刷的过程,认可工具和技术的巨大作用。
课前准备:
PPT 课件、活字印刷套材、格子纸、计时器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PPT 播放《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教师设置问题:1.关于印刷术你了解什么?2.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3. 评价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乃至全世界都有哪些非凡的意义。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我国在中晚唐时期已开始雕印佛经,唐末五代,民间已有雕板印书的,后唐长兴(930~933)年间还刻过九经;但一般学者读的书都还是手抄本。到北宋庆历以后,民间刻书业才更普遍, 各种刻本书籍才更大量流行,而活字印刷术也同时发明了。由于印刷术的进步,书籍的大量印行,著作容易流通,也容易集中,这就大大扩大了学者文人的眼界,也提高了他们著书立说的兴趣。当时从中央的三馆、秘阁,以及州学、县学、民间书院,都藏有上千上万卷的书籍。私家藏书如宋敏求、叶梦得、晁公武等都达数万卷,而且喜欢借给人看。宋代学者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一般比前代学者丰富,私家著述远远超过前代,而且有不少是几十卷、上百卷的大部头著作。这不仅决定于印刷事业的发达,同时是当时封建文化全面高涨的表现。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简单辨认出活字印刷术的一些过程,出示视频让学生思考问题,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将本课的内容点出来,同时利用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告诉学生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二、体验活字印刷术
刚才看了视频,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体验一下活字印刷术呢? 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套活字印刷术的工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体验一下吧。
毕昇的印制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 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我们课上为了研究印刷术的效率,需要一个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抄写、两个负责排版、一个负责计时、一个负责印刷的、一个负责填写活动单。
提醒学生注意活动事项:1.抄写一行字,计算时间。由此推算抄写一页字的时间;2.估量抄写一本书和印刷一本书的时间;3.估量抄写 100 本书和印刷 100 本书的时间;4.评测手抄与印刷的区别。
三、对比与发现
展示学生的时间对比表格,看表,思考、分析和总结,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1. 从模拟活字印刷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印刷术包括哪些方面?
2. 通过测评,你知道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了哪些改变? 锻炼学生提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用更加直观和鲜明的证据
证明印刷术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四、拓展与延伸
今天,我们体验了古代的丝带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术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邀请学生回答。
教师做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很多印刷机器, 如: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速印机等。
五、课堂总结
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也促进了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工具和新技术的涌现,也推动印刷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印刷术这样的伟大发明,请大家在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