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表格式教案(共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表格式教案(共3页)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6 07:13: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名称 《古代诗歌三首》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难点: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描绘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深情地赞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篇,感受美景的魅力,一起领略各地的奇景。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二、精讲点拨:
(一)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边读边想像、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交流等)
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大概
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开始吧!(小组自学)
2.学生汇报:
《宿建德江》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升。原野空旷,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觉压抑。江水清澈,俯身观看,只有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明
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给我带来些许的安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
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
么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二)精读课文,品语言
你最喜欢三首诗歌的哪些语句?请你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宿建德江》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黑云翻墨未遮山”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这句中的 “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3. “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三). 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
《宿建德江》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愁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这是思亲之愁;(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这是寂寞之愁。(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这是思乡之愁。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把自己说成“客”就是因为远离家乡,四处飘泊。如今到这建德江,面对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那一时间,诗人……涌上心头。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眺望远方,诗人眼眶已然润湿,满情的愁绪,无人可诉,只有这江中的明月,此时是这样的亲近,近的可以将心思一一诉说。只有将这无尽的愁绪,付于滚滚东去的流水,汇于无边的大海,激荡起思潮翻腾的浪花。“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只有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三、拓展延伸:
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源于诗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独特的创作技法。
五、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