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3、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导学】
一、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
撩逗( ) 万顷( ) 撅断( ) 咔嚓( )
掺杂( ) 旧茬( ) 戳破( ) 给予( )??
2、释义
厚实: 撩逗:
??茫然: 一落千丈:
? 歇斯底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孤独之旅》这一文,就是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三、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
?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
【课中导学】
一、导语
二、诵读、整体感知,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理清了故事情节之后,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思考: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这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里?
四、了解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之后,思考一下: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五、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课后导学】
一、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探究结果: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