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6 06: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子规啼(  )  澹澹(  )   潮平(  )  竦峙(  )
夜láng(  )
萧sè(  )
jié(  )石
枯ténɡ(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2)山岛竦峙 ?
(3)次北固山下         
(4)客路青山外 ?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       ,        。?
(2)《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      。?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诗人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交代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        。?
(7)《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        ,        ,        ”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8)《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
5.下列句子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观沧海》的作者曹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C.《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汉]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诗的一个字是“ 
  ”。诗歌先交代   
   ,再描写    
  ,接下来借助想象表现大海 
。?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9.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两个字用得很妙,请简要赏析。
11.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对其做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枯藤”“西风”是最有代表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C.这首元曲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的主题。
D.这首元曲用极有限的字句,描绘了极丰富的景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5.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16.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 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ɡ):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7.关于以上两首元曲,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这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曲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了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暖。
18.这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春晚①
[宋]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②,昏鸦③数点傍④林飞。
吟⑤余小立阑干⑥外,遥见樵渔⑦一路归。
[注]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夕晖:夕阳的余晖。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④傍:围绕。
⑤吟:诵读诗文。
⑥阑干:栏杆。⑦樵渔:樵夫、渔夫。
19.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0.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昏鸦数点傍林飞”所展现的画面。(3分)★
诗/词/解/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炼字:这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沧海的位置——“碣石山”,其中“观”字统领全篇,是诗歌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登山之所见。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修辞: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岛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写法: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面对萧瑟秋风,诗人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没有丝毫凄凉伤感之情。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写法:运用了想象、夸张的写法。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情感: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暗含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结构:这是乐府诗中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登山望海所看到的自然景观,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写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杨花”即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特征的事物,描绘出一幅暮春图景,烘托出一种哀伤凄恻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看成友好的使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炼字:“直到”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写法:运用了想象、直抒胸臆的写法。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行为,想象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也流露出对友人遭遇的感伤情绪。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修辞:诗歌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行舟”,点明远离家乡,暗含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写出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修辞:此二句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与“入”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哲理: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修辞:设问、用典。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旅居异乡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意象:开篇选用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并在其前面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映衬:“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寞及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描述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因思念家乡而“断肠”,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切。
写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用西下的夕阳衬托,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
1.tí dàn cháo zhì 郎 瑟 碣 藤
2.(1)到达,登上。(2)耸立。 
(3)停宿。(4)旅人前行的路。
3.[解析]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7)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8)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解析]A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诗歌中的对偶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平仄相对。判断的时候要结合对偶的特点进行分析。
6.[解析]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
7.观 观海的地点 海水和山岛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苍凉慷慨
8.想象。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9.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
10.“尽”字既点明是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啼”字写杜鹃的叫声哀婉,带有悲凉之意。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意思对即可)
11.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传送愁心的使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与对朋友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同情。
12.[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艺术。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是“宽广”,然后分析颔联的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阔”是“潮平”的结果。最后分析“阔”字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恢宏阔大的感觉。
[答案]
“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江水激荡,春潮涌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显得广阔浩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13.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
14.[解析]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15.[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主要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
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16.[解析]
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漂泊在外,十分孤单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
[答案]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7.[解析]B “‘夕阳’为全曲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了安慰”表述错误。
18.[解析]
结合作品的意境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反衬作用,以及“小桥流水飞红”所传达出的喜悦之情。
[答案]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反衬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是以乐景写哀情。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以乐景写乐情。
19.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
20.示例:苍茫暮色之中,几只乌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