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对称》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情境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爱心、大树、葫芦、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2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而对称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技法,下面请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
淘气也跟着师傅学习剪纸,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淘气剪的不对称的蝴蝶。)
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的蝴蝶呢?
生:可以对折之后再剪。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播放剪纸小能手的剪纸视频,边看边记住小能手怎么剪的。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剪一剪。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老师也剪了许多对称的图形,并贴在了黑板上,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中间都有折痕)。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叫做对称轴。
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几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吗?
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没有对称轴。
习题练兵场
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以下汉字只出示了一半,你知道这个汉字是什么吗?
1、欣赏中国剪纸作品。
2、思考问题,为什么淘气剪的不好看?
3、动手剪一剪,如果失败了,剪出的图形是分开的,自己再找找原因。
4、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找出图形对称轴,理解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没有对称轴。
5、习题练一练。
1.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弄伤手指。
2.用完的学具整齐的摆回原处。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接着创设生动的“淘气学习剪纸”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接着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
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整节课老师的话语零碎且偏多,会影响孩子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想象。因为语言不精练,所以整个课堂的节奏就显得不紧凑,略显粗糙。
第二,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有的孩子能够把知识理解的很透,说得也很清晰明白,可是老师对这样的回答却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相反有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有偏颇,课教师却没有及时的指正。
本次教学实录,收获颇丰,并能将大讲堂发扬的这种认真和坚韧的精神带到自己的课堂上,用新理论作为支撑不断实践,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