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最大公因数;认识两个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并能利用特点求相应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进一步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增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能发现具有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点,发展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
3、主动参与练习,积极思考和交流,体会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练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根据要求填空。
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和24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馈练习结果(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学生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请学生回答的同时用笔工具划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提问:观察这里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那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可以用下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和24的公因数。(课件出示集合图)
小结:看来,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因数。所以,(板书)一般情况下,先找出每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
(2)谈话:有时为了简便,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求两个数的公因数,
课件出示:(学生口答,过程中追问:为什么从18的因数中找24的因数呢?)
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24的因数。
18和24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
小结:刚才我们用这种列举的方法找到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了方便表示,以后咱们可以这样来表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课件出示后板书(18,24)=6。
【设计说明: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出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交流小结后再要求他们用较简便的列举方法找一找最大公因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2、做练习七第3题。
引入:有时应用我们掌握的一些知识,可以直接看出其中一些公因数。比如刚才的18和24,都是偶数,就有公因数2;都是3的倍数,就有公因数3。应用这些特征能帮助我们比较快地发现一些公因数。
课件出示第3题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交流讲评。(请学生上大屏幕前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使用笔工具划一划)
【设计说明: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直接判断两个数是否有公因数2、5、3,既体现了相关知识发生、发展的连贯性,又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准确、快捷地确定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3、做练习七第4题。
用自己的方法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师巡视。
交流: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几?各是用什么方法求的呢?
适当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追问:你是怎样找出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引导具体观察13和5的因数,确定只有公因数1,所以最大公因数就是1)
【设计说明:继续练习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适当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七第5
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左边题目)
请大家先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还要想一想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完成并小组讨论,师巡视。
汇报结果,课件出示。
交流:你从每组数里发现了什么?
指出: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板书)
(2)求右边4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是1。(板书)
【设计说明:此题是特殊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通过完成这道练习题,既可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探寻规律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积累归纳概括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果很重要,但是经历这个过程并理解规律更重要。】
2、练习七第6题。
谈话:我们发现了上面两种关系的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特点,您能应用这个特点直接回答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班级优化大师呈现,随机选取学生说一说)
【设计说明:根据第5题中积累的经验,直接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练习七第7题。
课件出示第7题,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取学生说一说。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选择合理的方法,熟练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进一步约分作一个铺垫。】
4、小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指名口答。
四、解决问题
谈话:学会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很多爱思考的同学会问了: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用呢?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说到解决问题,问题就来了,请看(课件出示练习七第8题)
学生明确题意,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再画一画验证自己的想法。
交流: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呈现相应的裁法)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可以怎样计算个数?
指出:这是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要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和宽都要能正好平均分,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长和宽的公因数。要裁成边长最大的同样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数就应该是长、宽数的最大公因数。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这样沿长一行可以裁成5个正方形,沿宽可以裁成3行,所以一共可以裁出15个这样的正方形。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五、练习总结
提问:你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有哪些认识?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还有哪些体会?
六、拓展延伸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最大公因数?寻找并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一般情况下,先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
(18,24)=6
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5,15)=5
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是1。
(3,5)=1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1.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2.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注重用求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设计了典型的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感受到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价值。
4.精心设计练习,教学过程中紧扣“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突破“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解题策略,优化概念应用的过程。
5.练习设计基础与拓展兼顾,层层递进。练习中既有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练习,还有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且在练习中像“5与15”、“3与5”这样一些有特殊关系的两数的最大公因数,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发现“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