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8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8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6 11: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对公因数的意义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把握。
教材分析:第5题在引导学生找出最大公因数后,自习观察左边4组合右边4组数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发现: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第6题使学生体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第8题要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
教学准备:PPT、展台、小黑板。








调整与反思
课前热身:
完成练习七第五题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校对。
一、知识回顾,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
1.复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认定学习目标。
二、基本练习,探寻规律(预设16分钟)
1.导学单:(5分钟)
(1)左边的4组数字都有什么特点?
(2)再观察每一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3)观察右边的4组数字,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如有异议,在集体交流时提出。)
2.尝试运用(完成练习七第6题)
先由说说是怎样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解决问题,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基本题:完成练习七第7题。
2.专项题:完成练习七第8题。
3.
整合题:
两根彩带,一根长24厘米,另一根长18厘米,如果把这两根彩带剪成同样长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剪成几段?
四、全班交流,课堂总结(预设2分钟)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获得了哪些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公因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适当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从而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理解。
2.
组织交流、归纳:
左边的几组数,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其中较小的那个数,右边的的几组数,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追问:你能再举出几组这样的数字吗?
3.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尽可能直接写。
1.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有什么样的关系?能快速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吗?
2.师:这里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既是15的因数,又是9的因数,所以最大是多少,就是在求什么?再让学生画一画,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
3.读题,理解题意。
提醒:要求“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实际是求什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共可剪多少段,又怎么求呢?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31第2、3、4题。
拓展题:如果a÷b=5,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如果a=5b,那么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
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35页第一题下两行、第二题及拓展应用。
课前热身: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9
6的因数有:
9的因数有: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10和6
10的因数有:
6的因数有:
10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
20和30
20的因数有:
30的因数有:
20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13和5
13的因数有:
5的因数有:
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9
6的因数有:
9的因数有: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10和6
10的因数有:
6的因数有:
10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
20和30
20的因数有:
30的因数有:
20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13和5
13的因数有:
5的因数有:
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