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练习题(2)-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练习题(2)-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08:4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练习题(2)(附答案)
一、选择题(1-7为单选题,8-10为多选题)
1.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的阻值。当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5.50mA,电压表的示数为2.75V;当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接入同一电路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5.55mA,电压表的示数为2.22V。图甲、图乙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00Ω,且大于400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00Ω,且小于400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00Ω,且大于500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00Ω,且小于500Ω
2、一同学在某次实验中测量一物体长度,
记录结果为1.240cm,
则该同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可能为(
)
A.
分度值为1
毫米的刻度尺
B.
10
分度的游标卡尺
C.
50
分度的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器
3、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
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则该金属丝的直径(
)
A.
5.314mm
B.
5.803mm
C.
5.310mm
D.
5.815mm
4、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工件的电阻率,
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长度,
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
下列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4.83cm
5.387mm
B.
5.03cm
5.313mm
C.
5.93cm
5.813mm
D.
6.03cm
6.313mm
5、某实验小组在测量金属电阻率时,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其中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
A.
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一次直径,
取其平均值为
d
B.
用米尺量出整个金属丝的长度三次并取其平均值为
l
C.
选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
R
D.
将测得的
d、
l、
R
代入公式ρ=算出电阻率ρ
6、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的游标卡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分别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m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m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mm
则读数正确的是(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均不正确
7、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有故障,电源、电表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

A.?导线???B.?滑动变阻器???
C.?开关??
D.?待测金属丝
8、(多选)
如图所示,在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关于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
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实验原理引起的系统误差
D.
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9、(多选)
在做“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用螺旋测微器测定金属丝的长度,这样精确度高
B.
应先将金属丝接入电路,然后再测量其接入电路的长度三次并求平均值
C.
通电时间不宜过长,电流不能过大,以免金属丝明显升温,造成其电阻率变化
D.
开关闭合前应让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以使电流表、电压表偏转明显
10、(多选)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中,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
将会使
ρ

<
ρ

B.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
由于电压表的并联引起了电阻丝分压的减小而引起测量误

C.
由ρ=可知,
I、
d、
U、
l中每一个物理量的测量都会引起ρ的误差
D.
由ρ=可知对实验结果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直径
d的测量
二、非选择题
1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R1,其阻值约为5
Ω。
甲         乙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选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______(选填“c”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I/A
0.09
0.19
0.27
0.35
0.44
0.53
(3)已知图乙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   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
D.①连接b,②连接d
12、小明用电学方法测量电线的长度。首先,小明测得电线铜芯的直径为1.00
mm,估计其长度不超过50
m(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5×10-8
Ω·m)。
现有如下实验器材:①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②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③阻值为0~20
Ω的滑动变阻器;④内阻可忽略、输出电压为3
V的电源;⑤阻值为R0=4.30
Ω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
小明采用伏安法测量电线电阻,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从0开始增加,当示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V。根据小明测量的信息,图乙中P点应该________(选填“接a”
“接b”“接c”或“不接”),Q点应该________(选填“接a”“接b”“接c”或“不接”)。小明测得的电线长度为________m。
甲        乙
13、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需要对金属丝的电阻进行测量,已知金属丝的电阻值Rx约为20
Ω。一位同学用伏安法对这个电阻的阻值进行了比较精确的测量,这位同学想使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的大。他可选用的器材有:
电源E:电动势为8
V,内阻为1.0
Ω;
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50
Ω;
电压表V:量程10
V,内阻约为10
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电阻值为5.0
Ω;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上述条件,测量时电流表应采用________(选填“外接法”或“内接法”)。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若在上述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且电流表内阻RA和电压表内阻RV均为已知量,用测量物理量和电表内阻计算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__。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练习题(2)(答案)
1、A
2、C
3、B
4、B
5、B
6、C
7、D
8、CD
9、BC
10、ACD
11、[解析] (1)由于实验测量的是一个小电阻,故电流表应外接,因此导线①接a,由于采用分压电路,故导线②应接d。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R1的U?I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即为电阻R1的大小,由图像可知,R1=4.6
Ω。
(3)设R1的边长为l,厚度为h,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得R1=ρ=,R2的阻值R2=ρ==R1,故测量R2的电路同测量R1的电路,故选项B正确。
[答案] (1)a d (2)作图见解析,4.6(4.4~4.7均可) (3)B
12、[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所用量程为3
V,所以需要估读,即读数为2.50
V;由于保护电阻且被测电线的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图如下:
P点应接b,Q点应接a。根据Rx+R0=,Rx=ρ,S=,联立可得L=31.4
m。
[答案] 2.50 接b 接a 31.4
13、[解析] (1)待测电阻约为20
Ω,是电流表内阻的40倍,但电压表内阻是待测电阻的500倍,故采用外接法。
(2)因为要使Rx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的大,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压表分得的电流为IV=,所以Rx中的电流为
Ix=I-IV=I-,则Rx===。
[答案] (1)外接法 (2)见解析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