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课时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课时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6 07:28:53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妥协(tuǒ)
撕毁(sī)
铁栅栏(zhà)
不屈不挠(ráo)
B.侵略(lüè)
剥削(xuē)
和稀泥(huò)
步履蹒跚(pán)
C.松懈(xiè)
挑剔(tì)
露马脚(lòu)
阴谋诡计(móu)
D.复辟(pì)
倔强(jiàng)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红岩》中的江姐,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我们的军队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为敌人所屈服。
③虽然工作已经造成很大损失,但只要我们防微杜渐,及时补救,还是能顺利完成的。
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VR、AR……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都是致力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优化。
⑤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⑥狂风挟裹着大雨,像瓢泼一样肆意倾倒在他的头上和身上,就在这风雨如晦的中午,他到了一座小火车站。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越来越多的________女性开始认为掌握“金钱游戏”规则和追求时尚生活同样重要。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旧法当废,新法如何?我们期待新拆迁条例能走得更远,希望其能在________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约束权力的努力。
A.独力
临近
保证
B.独力
邻近
保障
C.独立
邻近
保证
D.独立
临近
保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北京、浙江等地区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增强。
B.浙江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和研发,不断畅通信息路径,共享数据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C.最近他们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D.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书香平安”文化社区,以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图书,服务广大读者。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④推动伟大祖国实现了史诗般的进步
⑤新中国七十年,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⑤⑥②④③①
B.①⑤②④③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①⑥⑤②④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未命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开幕词,先是进行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篇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篇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7.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8.“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
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C.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0.诗的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
1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相关,句式基本一致。
197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40年来,中国人民探索新路、发展经济,坚持对内改革,自力更生,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大经济体!
——40年来,_________。
——40年来,_________。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1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材料:
作出
开辟
显示
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
中国贡献
上下求索
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
拥抱世界
一往无前
敞开胸襟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15.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16.欣赏下面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写一段文字解释这一标识的设计理念。
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5页,总6页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妥协(tuǒ)
撕毁(sī)
铁栅栏(zhà)
不屈不挠(ráo)
B.侵略(lüè)
剥削(xuē)
和稀泥(huò)
步履蹒跚(pán)
C.松懈(xiè)
挑剔(tì)
露马脚(lòu)
阴谋诡计(móu)
D.复辟(pì)
倔强(jiàng)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挠”应读“náo”。
C项,“剔”应读“ti”。
D项,“辟”应读“bì”。
故选B。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红岩》中的江姐,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我们的军队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为敌人所屈服。
③虽然工作已经造成很大损失,但只要我们防微杜渐,及时补救,还是能顺利完成的。
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VR、AR……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都是致力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优化。
⑤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⑥狂风挟裹着大雨,像瓢泼一样肆意倾倒在他的头上和身上,就在这风雨如晦的中午,他到了一座小火车站。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使用正确。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②句语境强调气势大,可用“一往无前”。
防微杜渐: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③句中已有“造成很大损失”,可用“亡羊补牢”。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正确。
佶屈聱牙: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风雨如晦:意思是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⑥句强调风雨之大,而不是“社会昏暗”或“局势动荡”,可用“风雨如磐”。
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越来越多的________女性开始认为掌握“金钱游戏”规则和追求时尚生活同样重要。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旧法当废,新法如何?我们期待新拆迁条例能走得更远,希望其能在________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约束权力的努力。
A.独力
临近
保证
B.独力
邻近
保障
C.独立
邻近
保证
D.独立
临近
保障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独立:不依靠他人,强调自主性。独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调自己的力量。根据语境,①应该选用“独立”。邻近:位置接近;附近。多用于静态。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根据语境,②应该选用“临近”。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根据语境,③应该选用“保障”。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北京、浙江等地区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增强。
B.浙江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和研发,不断畅通信息路径,共享数据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C.最近他们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D.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平安银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书香平安”文化社区,以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图书,服务广大读者。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据……显示”句式杂糅,可删去“据”;
B项,“应用、创新和研发”语序不当,可改为“研发、创新和应用”;
C项,“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成分残缺,可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故选D。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④推动伟大祖国实现了史诗般的进步
⑤新中国七十年,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⑤⑥②④③①
B.①⑤②④③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①⑥⑤②④③
【答案】C
【详解】
本题是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有主观和客观两种考查方式。做主观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试排时从同话题内容,时间、空间、逻辑推理,相同句式,代词,关联词语,起始句,总领句,总结句,标点的角度入手。而做客观排序题要结合以上思路,巧妙使用排除法。
通读六句话可知,⑤是做法,其余是效果,所以⑤应当是首句,排除BD。依据①“迎来了”,⑥“迎来了”可知①⑥应该相连。排除A。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未命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开幕词,先是进行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篇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篇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7.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8.“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案】
6.B
7.(1)性质:代表全国人民。
(2)职能:制定政协会议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政协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8.这句话一方面的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另一方面是说,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分析】
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项,
“代表的地区分布”错,结合“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可知,应为“代表的组成成分”。
故选B。
7.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且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可概括出性质:
代表全国人民。
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可概括出职能:制定政协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委会,选举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8.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首先理解“站起来了”的含义,这次会议是为成立新中国而召开的,因此“站起来了”的表层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而深层含义,结合“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可见“站起来”还指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
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C.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0.诗的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9.D
10.参考答案:诗人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涛那样高。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表达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分析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开首就从小处着笔”不正确。“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写的是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从大处着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对称妙巧,显示出诗人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故“小处”应为“大处”。此题答案为D项。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诗句放回到诗歌中,结合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上下文来分析。“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写诗人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由注释可知,这首词做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诗人此时满怀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既有对革命前途的焦虑,也有对未来充满信心。诗歌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自远而近,构成一个广阔雄浑深沉有力的境界,反映出诗人阔大的胸襟,豪迈的气度。下阙言情,豪放深沉。写浪花的滚滚催进,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写黄鹤楼即景生情,最后以酒酹江抒革命之志,表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点睛】
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B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意境,C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诗人的思想情感,D项是对诗歌的总体评价。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四、语言表达
1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相关,句式基本一致。
197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40年来,中国人民探索新路、发展经济,坚持对内改革,自力更生,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大经济体!
——40年来,_________。
——40年来,_________。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答案】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互通共享,使巾国成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人民重视合作、惠及全球,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助世界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词性要相当。句子仿写四大禁忌: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结构要一致,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修辞一致。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分析例句格式,“40年来,中国人民……”,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主要写改革40年中国人民通过的不断奋斗,取得的巨大成绩等。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答案】②绣花要一针一线,说的是扶贫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③绣花是个慢功夫,说的是扶贫是一项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步步为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题目已经给出比喻论证定义,以及仿写的例句。答题时找出文段中的比喻论证,然后仔细分析仿写的例句“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句式,根据仿写的句式对找出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文段除了“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是比喻论证外,还有“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也是不予论证。句①的句式是“绣花……,说的是扶贫要(是)……”,仿照该句式,对找出的两个比喻论证进行分析即可。
1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材料:
作出
开辟
显示
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
中国贡献
上下求索
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
拥抱世界
一往无前
敞开胸襟
【答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显示了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作出了中国贡献。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扩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例句的特征,比如内容、格式、修辞等;然后确定仿写的对象;通过联想将所给词语放入一个特定语境中表达,要使所选对象和所表达的主题积极健康。本题例句格式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内容:要选择意思能够衔接的词语连缀,比如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中国道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15.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答案】
14.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15.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含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分析】
1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材料中翻译家的话共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二是外国翻译别国的国名则不含有褒贬意义。因而材料中翻译家的话是围绕对别国国名的翻译问题从中国和外国两方面来谈的,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概括即可。
15.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谈对上述材料的看法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揭示其原因、意义、作用等即可。如示例一首先明确看法“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然后从“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的平等思想”等角度来谈,并由此展开具体分析。
16.欣赏下面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写一段文字解释这一标识的设计理念。
【答案】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②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寓意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③“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图文转换,要求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是虚构,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一丁点文字,然后看图画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概括即可。题干表述为“欣赏下面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写一段文字解释这一标识的设计理念”。解题时注意读懂标识,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扣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这一主题。主体是数字“70”和国徽,还要注意细节,如“7”的彩带造型等。答题时,先说活动标识构图要素,活动标识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然后解说标识寓意: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寓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着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点睛】
答题技巧:徽标类文字转换题的答题方法
(1)审清题干。题干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微标的:提示和注释(重要信息,据此可把握答题要点),二是徽标本身,三是题目要求。
(2)观察徽标。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数字、汉字、拼音或英文的大小写、首字母或变体,涉及的时间、地点、举办地的标志性形象,与活动或行业相关的形象等。要认真观察徽标的构图要素,避免遗漏说明内容或疏漏创意之处。
(3)展开联想。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徽标的内涵和窝意,对徽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进行联想。
试卷第12页,总12页
试卷第11页,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