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暑期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教室内洒水感觉凉爽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2.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涉及大量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B.
“夏天,洒水降温”利用了比热容大的水蒸发吸热
C.
“深秋,弥漫的雾”是水吸热汽化形成的大量水蒸气
D.
“寒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身体的内能
3.小明通过观察妈妈“煲汤”的过程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煲汤”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汤锅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汤的温度越高香气越浓,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喝热汤时先要吹一吹,是利用蒸发吸热可以降温的道理
4.内能的单位是( )
A.牛顿
B.焦耳
C.摄氏度
D.瓦特
5.在家煮饺子时,有关煮饺子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速冻饺子没有内能
B.饺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
C.饺子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饺子煮熟关火后不再沸腾是因为水分子停止运动
6.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后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可观察到易拉罐底部出现白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
B.搅拌使冰块熔化时是在放热
C.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
D.冬天道路结冰可通过撒盐来降低冰的熔点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
8.五月五,是端午,蒸角粽,挂菖蒲,香囊身边佩,龙舟水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角粽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棕子的内能
B.
挂在墙上的菖蒲只受重力
C.
佩在身上的香囊只受绳子的拉力
D.
龙舟依靠浮力向前运动
9.针对下图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易拉罐变瘪了,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乙图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钩码而不分开,说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C.丙图中,人造地球卫星从A点运动到B点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D.丁图中白雾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
10.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D.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同一个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D.雪天路滑,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轮胎和地面上的冰雪摩擦,会使车轮摩擦过的冰雪融化后再结冰,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冰雪的内能。
12.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的转化为它的机械能
C.
丙图中,给瓶内打气,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这说明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得瓶内的水蒸发加快,产生了大量水蒸气,从而出现了白雾
D.
丁图中,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交大,离开水面后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13.如图所示为摩擦焊,其原理是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使工件在压力作用下进行焊接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焊接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工件的内能
B.焊接过程中工件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C.焊接过程中闻到刺鼻的气味是扩散现象
D.焊接工件利用了分子间引力
14.如图所示描述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厚玻璃简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B.图乙∶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丁∶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二、填空题
15.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则瓶内气体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16.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紧,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蒸汽把木塞顶开。酒精燃烧时,将______
能转化为内能,给试管内的水加热是通过______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蒸汽把木塞顶开时,蒸汽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有少量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因为空气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填“
大”或“小”),所以容易被压缩。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
18.疫情期间,学校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在教学楼喷酒消毒水,同学们进入楼道就闻到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这是物理学上的______现象;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三、解答题
19.我们感觉手冷时,通常采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20.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___________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_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B
4.
B
5.
D
6.
D
7.
D
8.
A
9.
B
10.
C
11.
B
12.
D
13.
A
14.
A
二、填空题
15.
降低
减少
16.
化学?
热传递?
减小
17.
小
做功
剧烈
18.
扩散
热传递
三、解答题
19.
答:搓手时,两只手相互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手变暖。
20.
做功
热传递
减少
机械
液化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