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三角形的证明 2021年暑假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讲义(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讲:三角形的证明 2021年暑假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讲义(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6 10:35:17

文档简介

2021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讲义北师大版-
第1讲: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讲解:
1.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的定理:
(1)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互相相等.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
2.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尺规作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课堂练习:
考点一:
等腰三角形
【例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5另一边为9,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9
B.23
C
.14
D.19或23
2、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一个内角是600
B.有一个外角是120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3、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其中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4、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        。
6、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cm,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
cm.
7、已知:如图AB=AC,DE∥AC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8、如图,等边△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求证:AD=BE
(2)延长BE至Q,P为BQ上一点,连结CP、CQ使CP=CQ=10,若BC=16时,求PQ的长。
9、如图8,在△ABC中,∠A=36°,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
?(1)求证:AE=BC;
(2)如图8(2),过点E作EF∥BD交AB于F,将△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144°)得到△AE'F',连结CE',BF',求证:CE'=BF';
?(3)在(2)的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CE'∥AB?若存在,求出相应的旋转角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1.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A.
2cm
B.
8cm
C.
2cm或8cm
D.
以上都不对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5
C.
.12或15
D.
.18
4、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
B.24°
C.30°
D.36°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  )
A
.4
B.5
C.6
D.8
6.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
 
A.
68°
B.
32°
C.
22°
D.
16°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80°或20°
C.
80°或50°
D.
20°
8.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为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1,连接DE,则DE=  .
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  .
11.
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则的度数是________。
12.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13、已知∠ACD=90°,MN是过点A的直线,AC=DC,DB⊥MN于点B,如图(1).易证BD+AB=CB,过程如下:
过点C作CE⊥CB于点C,与MN交于点E
∵∠ACB+∠BCD=90°,∠ACB+∠ACE=90°,∴∠BCD=∠ACE.
∵四边形ACDB内角和为360°,∴∠BDC+∠CAB=180°.
∵∠EAC+∠CAB=180°,∴∠EAC=∠BDC.
又∵AC=DC,∴△ACE≌△DCB,∴AE=DB,CE=CB,∴△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CB.
又∵BE=AE+AB,∴BE=BD+AB,∴BD+AB=CB.
(1)当MN绕A旋转到如图(2)和图(3)两个位置时,BD、AB、CB满足什么样关系式,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图(2)给予证明.
(2)MN在绕点A旋转过程中,当∠BCD=30°,BD=时,则CD= 
 
,CB= 
 .
考点二:
直角三角形
【例题】1.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

2.如图,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cm2
3.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4.如图,ABCD是一张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点A落在EF上的点处,折痕交AE于点G,则∠ADG=
,EG=_______
5.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BD=1.5cm,则AD=________cm.
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AD⊥l,BE⊥l,垂足分别为点D、E,你知道线段AD,DE,BE的关系吗?证明你的结论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则三角形(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
8.如图,已知Rt中,,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______.
【练习】1.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  .
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3.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
3cm
B.
6cm
C.
cm
D.
cm
4.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5.如图,△ABC中,D为AB中点,E在AC上,且BE⊥AC.若DE=10,AE=16,则BE的长度为何?(  )
 
A.10
B.11
C.12
D.13
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7.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  )
8.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
cm.
9.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  )
 
A.1种
B.
2种
C.3种
D.4种
10.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
第2题图
 
A.4dm
B.
2dm
C.
2dm
D.
4dm
11.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CD的长为(  )
12.如图,△ABC中,AD⊥BC于点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13.如图,△ABC中,,∠B=∠C,FD⊥BC
DE⊥AB,∠AFD=152°,则∠EDF=
14.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  度.
15.如图,矩形中,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考点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例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交斜边AB于D,AB=12cm,AC=6cm,则图中等于60°的角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1),AD平分∠BAC,点P在AD上,若PE⊥AB,PF⊥AC,则PE____PF.
如图(2),PD⊥AB,PE⊥AC,且PD=PE,则∠BAP____∠CAP.
如图(3),∠BAC
=60°,AP平分∠BAC,PD⊥AB,PE⊥AC,若AD=,则PE=________.
(2)
(3)
4、如图,△ABC中,∠C=90°,AM平分∠CAB,CM=20cm,则点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
5、如图4,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CB、AB于点M、N.求证:CM=2BM.
6、如图5,在△ABC中,AB=AC,BC=12,∠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求△AEN的周长
(2)求∠EAN的度数
(3)判断△AEN的形状
7、如图1,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B=4,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

A、3
B、4
C、5
D、6
8、如图2,在Rt△ABC中,∠C=90°,∠B=22.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若CE=3,则BE的长是(

A、3
B、6
C、
D、
9、如图3,在等腰△ABC中,AB=AC,
∠BAC=4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

A、50°
B、40°
C、35°
D、45°
10、如图6,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延长AD至E,使AE=AC,
∠BAE的平分线交△ABC的高BF于点O,则∠AEO=_________.
11、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
(1)求证: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2)连接EF,AP,求证:直线AP垂直平分EF
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E⊥AB于点E,线段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Q,若BF=2,则E的长为(

A、2
B、
C、
D、
【练习】1.如图3,已知AB、CD相交于点E,过E作∠AEC及∠AED的平分线PQ与MN,则直线MN与PQ的关系是_________.
图3
2.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AB的距离为(

A.18
B.16
C.14
D.12
3、△ABC中,点O为∠ABC和∠ACB角平分线交点,则∠BOC与∠A的关系是(

A、∠BOC
=2∠A
B、∠BOC
=180o-∠A
C、∠BOC
=90o+∠A
D、∠BOC=900+∠A
4.如图4,OB、OC是∠AOD的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α,∠BOC=β,则表示∠AOD的代数式为(

图4
A.2α-β
B.α-β
C.α+β
D.2α
5.如图6,设相邻两个角∠AOB、∠BOC的平分线分别为OM、ON,且OM⊥ON,求证:OA、OC成一条直线.
图6
6.如图7,∠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
图7
7.已知线段AB外两点P、Q,且PA=PB,QA=QB,则直线PQ与线段AB的关系是_________.
8.底边AB=a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个,符合条件的顶点C在线段AB的_________上.
9.如图1,直线
l上一点Q满足QA=QB,则Q点是直线l与_________的交点.
图1
10.在Rt△ABC中,∠C=90°,AC>B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相交于E点,连结BE,若∠CBE∶∠EBA=1∶4,则∠A=______度,∠ABC=_________度.
11.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A.过点P作线段AB的中垂线
B.在直线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B=BC
C.过直线a,直线b外一点P作直线MN使MN∥a∥b
D.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12.△ABC中,∠C=90°,AB的中垂线交直线BC于D,若∠BAD-∠DAC=22.5°,则∠B等于(

A.37.5°
B.67.5°
C.37.5°或67.5°
D.无法确定
13.在△ABC中,AB=AC=a,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点,若△BCD的周长为m,求证:BC=m-a.
14.如图7,在△ABC中,
BC=12,∠BAC
=1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
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
求△AEN的周长.
(2)
求∠EAN的度数.
15、如图,在ΔABC中,AC=BC,∠C=90?,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2021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讲义北师大版-
第1讲: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讲解:
1.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的定理:
(1)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互相相等.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
2.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尺规作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课堂练习:
考点一:
等腰三角形
【例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5另一边为9,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9
B.23
C
.14
D.19或23
2、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一个内角是600
B.有一个外角是120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3、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其中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4、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        。
6、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cm,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
cm.
7、已知:如图AB=AC,DE∥AC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8、如图,等边△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求证:AD=BE
(2)延长BE至Q,P为BQ上一点,连结CP、CQ使CP=CQ=10,若BC=16时,求PQ的长。
9、如图8,在△ABC中,∠A=36°,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
?(1)求证:AE=BC;
(2)如图8(2),过点E作EF∥BD交AB于F,将△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144°)得到△AE'F',连结CE',BF',求证:CE'=BF';
?(3)在(2)的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CE'∥AB?若存在,求出相应的旋转角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D
2.C
3.B
4.
5.700,400或550,550
6.
7.证明:
∵AB=AC
∴∠B=∠C
∵DE∥AC
∴∠C=∠DEB
∴∠B=∠DEB
∴△DBE是等腰三角形
8、(1)∵△ABC与△DCE是等边三角形,
∴AC=BC,DC=EC,∠ACB=∠DCE=60°,
∴∠ACD+∠DCB=∠ECB+∠DCB=60°,
∴∠ACD=∠BCE,
∴△ACD≌△BCE(SAS)
∴AD=BE
(2)12
9.
【练习】1.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A.
2cm
B.
8cm
C.
2cm或8cm
D.
以上都不对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5
C.
12或15
D.
.18
4、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
B.24°
C.30°
D.36°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  )
A
.4
B.5
C.6
D.8
6.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则∠B的度数为(  )
 
A.
68°
B.
32°
C.
22°
D.
16°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80°或20°
C.
80°或50°
D.
20°
8.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为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1,连接DE,则DE=  .
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  .
11.
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则的度数是________。
12.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13、已知∠ACD=90°,MN是过点A的直线,AC=DC,DB⊥MN于点B,如图(1).易证BD+AB=CB,过程如下:
过点C作CE⊥CB于点C,与MN交于点E
∵∠ACB+∠BCD=90°,∠ACB+∠ACE=90°,∴∠BCD=∠ACE.
∵四边形ACDB内角和为360°,∴∠BDC+∠CAB=180°.
∵∠EAC+∠CAB=180°,∴∠EAC=∠BDC.
又∵AC=DC,∴△ACE≌△DCB,∴AE=DB,CE=CB,∴△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CB.
又∵BE=AE+AB,∴BE=BD+AB,∴BD+AB=CB.
(1)当MN绕A旋转到如图(2)和图(3)两个位置时,BD、AB、CB满足什么样关系式,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图(2)给予证明.
(2)MN在绕点A旋转过程中,当∠BCD=30°,BD=时,则CD= 2 ,CB= +1 .
【答案】1.C。2.
B
3.B
4.A
5.C
6.B
7.B
8.5
9.
10.
6,4或5,5
11.750
12.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所以∠1=∠ABC
又因为CE=CD,所以∠CDE=∠E
所以∠ACB=2∠E
即∠1=∠E
所以BD=BE,又DM⊥BC,垂足为M
所以M是BE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解答:
13.(1)如图(2):AB﹣BD=CB.
证明:过点C作CE⊥CB于点C,与MN交于点E,
∵∠ACD=90°,
∴∠ACE=90°﹣∠DCE,∠BCD=90°﹣∠ECD,
∴∠BCD=∠ACE.
∵DB⊥MN,
∴∠CAE=90°﹣∠AFC,∠D=90°﹣∠BFD,
∵∠AFC=∠BFD,
∴∠CAE=∠D,
又∵AC=DC,
∴△ACE≌△DCB,
∴AE=DB,CE=CB,
∴△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CB.
又∵BE=AB﹣AE,
∴BE=AB﹣BD,
∴AB﹣BD=CB.
如图(3):BD﹣AB=CB.
证明:过点C作CE⊥CB于点C,与MN交于点E,
∵∠ACD=90°,
∴∠ACE=90°+∠ACB,∠BCD=90°+∠ACB,
∴∠BCD=∠ACE.
∵DB⊥MN,
∴∠CAE=90°﹣∠AFB,∠D=90°﹣∠CFD,
∵∠AFB=∠CFD,
∴∠CAE=∠D,
又∵AC=DC,
∴△ACE≌△DCB,
∴AE=DB,CE=CB,
∴△E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CB.
又∵BE=AE﹣AB,
∴BE=BD﹣AB,
∴BD﹣AB=CB.
(2)如图(1),过点B作BH⊥CD于点H,
∵∠ABC=45°,DB⊥MN,
∴∠CBD=135°,
∵∠BCD=30°,
∴∠CBH=60°,
∴∠DBH=75°,
∴∠D=15°,
∴BH=BD?sin45°,
∴△BD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H=BH=BD=×=1,
∵∠BCD=30°
∴CD=2DH=2,
∴CH==,
∴CB=CH+BH=+1;
考点二:
直角三角形
【例题】1.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

2.如图,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cm2
3.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4.如图,ABCD是一张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点A落在EF上的点处,折痕交AE于点G,则∠ADG=
,EG=_______
5.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30°,BD=1.5cm,则AD=________cm.
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AD⊥l,BE⊥l,垂足分别为点D、E,你知道线段AD,DE,BE的关系吗?证明你的结论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则三角形(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
8.如图,已知Rt中,,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______.
【答案】1.AD=10.
2.
(cm2)
3.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F.
∵AB⊥BC,AB⊥AD,
∴AD∥BC
∴∠D=∠C,∠DAE=∠CFE,
又点E是CD的中点,
∵DE=CE.
∵在△AED与△FEC中,

∴△AED≌△FEC(AAS),
∴AE=FE,AD=FC.
∵AD=5,BC=10.
∴BF=5
在Rt△ABF中,,
∴AE=6.5.
4.
答案:15°,)cm
5.AD=4.5cm
6.证明:∵AD⊥DE,BE⊥DE,∠ACB=90°,
∴∠ADC=∠ACB=∠BEC=90°,
∴∠DAC+∠DCA=90°,
∠DCA+∠ECB=180°-90°=90°,
∴∠DAC=∠ECB,
在△ADC和△CEB中

∴△ADC≌△CEB,
∴AD=CE,DC=BE,
∴DE=DC+CE=BE+AD,
即AD+BE=DE.
7.(8052,0)
8.答案:7
【练习】1.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  .
2.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3.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
3cm
B.
6cm
C.
cm
D.
cm
4.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5.如图,△ABC中,D为AB中点,E在AC上,且BE⊥AC.若DE=10,AE=16,则BE的长度为何?(  )
 
A.10
B.11
C.12
D.13
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7.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  )
8.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
cm.
9.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  )
 
A.1种
B.
2种
C.3种
D.4种
10.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
第2题图
 
A.4dm
B.
2dm
C.
2dm
D.
4dm
11.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CD的长为(  )
12.如图,△ABC中,AD⊥BC于点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13.如图,△ABC中,,∠B=∠C,FD⊥BC
DE⊥AB,∠AFD=152°,则∠EDF=
14.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  度.
15.如图,矩形中,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答案】1. 8 2.OM=5.
3.
D
4.
BN=
4.
5.C
6.
CH=.
7.
cm
8.(3+3)cm.
9.
C
10.
A.
11.CD=
12.45°
13,
26°,
14.135 
15.B
考点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例题】【2014年经开一中八下第一次月考】
1、如图,在Rt△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交斜边AB于D,AB=12cm,AC=6cm,则图中等于60°的角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1),AD平分∠BAC,点P在AD上,若PE⊥AB,PF⊥AC,则PE____PF.
如图(2),PD⊥AB,PE⊥AC,且PD=PE,则∠BAP____∠CAP.
如图(3),∠BAC
=60°,AP平分∠BAC,PD⊥AB,PE⊥AC,若AD=,则PE=________.
(2)
(3)
4、如图,△ABC中,∠C=90°,AM平分∠CAB,CM=20cm,则点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
5、如图4,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CB、AB于点M、N.求证:CM=2BM.
6、如图5,在△ABC中,AB=AC,BC=12,∠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求△AEN的周长
(2)求∠EAN的度数
(3)判断△AEN的形状
7、如图1,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B=4,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

A、3
B、4
C、5
D、6
8、如图2,在Rt△ABC中,∠C=90°,∠B=22.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若CE=3,则BE的长是(

A、3
B、6
C、
D、
9、如图3,在等腰△ABC中,AB=AC,
∠BAC=4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

A、50°
B、40°
C、35°
D、45°
10、如图6,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延长AD至E,使AE=AC,
∠BAE的平分线交△ABC的高BF于点O,则∠AEO=_________.
11、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
(1)求证: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2)连接EF,AP,求证:直线AP垂直平分EF
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E⊥AB于点E,线段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Q,若BF=2,则E的长为(

A、2
B、
C、
D、
【答案】
1、D
2、A
3、=、=、1
4、20cm
5、略
6、(1)12
(2)60°
(3)等边三角形
7、A
8、D
9、B
10、30°
11、略
12、C
【练习】1.如图3,已知AB、CD相交于点E,过E作∠AEC及∠AED的平分线PQ与MN,则直线MN与PQ的关系是_________.
图3
2.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AB的距离为(

A.18
B.16
C.14
D.12
3、△ABC中,点O为∠ABC和∠ACB角平分线交点,则∠BOC与∠A的关系是(

A、∠BOC
=2∠A
B、∠BOC
=180o-∠A
C、∠BOC
=90o+∠A
D、∠BOC=900+∠A
4.如图4,OB、OC是∠AOD的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α,∠BOC=β,则表示∠AOD的代数式为(

图4
A.2α-β
B.α-β
C.α+β
D.2α
5.如图6,设相邻两个角∠AOB、∠BOC的平分线分别为OM、ON,且OM⊥ON,求证:OA、OC成一条直线.
图6
6.如图7,∠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AM平分∠DAB.
图7
7.已知线段AB外两点P、Q,且PA=PB,QA=QB,则直线PQ与线段AB的关系是_________.
8.底边AB=a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个,符合条件的顶点C在线段AB的_________上.
9.如图1,直线
l上一点Q满足QA=QB,则Q点是直线l与_________的交点.
图1
10.在Rt△ABC中,∠C=90°,AC>B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相交于E点,连结BE,若∠CBE∶∠EBA=1∶4,则∠A=______度,∠ABC=_________度.
11.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A.过点P作线段AB的中垂线
B.在直线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B=BC
C.过直线a,直线b外一点P作直线MN使MN∥a∥b
D.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12.△ABC中,∠C=90°,AB的中垂线交直线BC于D,若∠BAD-∠DAC=22.5°,则∠B等于(

A.37.5°
B.67.5°
C.37.5°或67.5°
D.无法确定
13.在△ABC中,AB=AC=a,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点,若△BCD的周长为m,求证:BC=m-a.
14.如图7,在△ABC中,
BC=12,∠BAC
=1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
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N.
(1)
求△AEN的周长.
(2)
求∠EAN的度数.
15、如图,在ΔABC中,AC=BC,∠C=90?,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答案】1.MN⊥PQ
2.C
3.
D
4.A
5.证明:根据题意得:
∠AOM=∠MOB,∠BON=∠NOC
∠MON=90°
∴∠MOB+∠BON=90°
∴(∠AOM+∠MOB)+(∠BON+∠NOC)
=2×90°=180°
即∠AOB+∠BOC=180°
∠AOC=180°
∴AO、OC成一条直线
6.作MN⊥AD于N
∵DM平分∠ADC,MC⊥CD
∴CM=MN
∵CM=BM
∴MN=MB
∵MB⊥BA
∴AM平分∠DAB
7.PQ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8.无数
垂直平分线
9.AB的中垂线
10.40
50
11.D
12.C
13.AD=BD,AD+DC=BD+DC=AC=a,∴BC=m-a
14.提示与答案:(1)12.(2)∠AEN=2∠B,∠ENA=2∠C,因为∠B+∠C=80°所以∠AEN+∠ENA=160°所以∠EAN=20°
15.(1)AC=4+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