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工业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工业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18: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湘教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工业
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因为生产要求不同,它们往往产自不同地方。
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哪些可能产自本地?
冶炼钢铁
开采铁矿
生产汽车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工业生产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1.看了上面的生产过程,说一说什么是工业生产?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国防武器、交通工具、农业机械的制造都离不开工业,工业为国防、交通、农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国防武器
交通工具
农业机械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汽车工业
造船工业
工业分类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服装工业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造纸工业
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中国工业的发展
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
中国工业的发展
许多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
2012年,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名称


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化肥
化学纤维
棉布

电视机
位次
1
1
5
1
1
1
1
1
3
1
中国工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山设备、发电设备、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生产部门需要的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能成配套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种类丰富,快速增长,产品丰富。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中国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有提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中国工业的发展
阅读
“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工业分布变化示意图”,说出此阶段中国工业分布变化特点。
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新中国成立后,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改造,在中西部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中国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市将内城区的工业企业搬造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
中国工业的发展
拆除污染严重的工厂
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建工业园区
挑战一:工业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工业发展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两项著名的工程: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中国工业的发展
挑战二:工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相当多的企业主要从事低端工业品的生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挑战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还存在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中国工业的发展
粗放型工业生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工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的,具体表现为“三高两能”,即:”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低技术、低效益”。这种粗放型工业生产资源消耗巨大、环境代价沉重,无法长期持续。
例如:2009年我国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1%,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的84%,废水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的40%,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中国工业的发展
中国工业的分布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工业的分类
重工业
轻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
……
中国工业的分布
(1)你知道什么是能源吗?
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
(2)你在生活中用到过哪些能源?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中国工业的分布
2011年中国各类能源产量占比情况


(年)
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




天然气
水电、核电、风电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3-2017年中国各类能源产量占比情况
中国工业的分布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
山西省
中国工业的分布
在图中找出大同、阳泉、开滦、峰峰、平顶山、霍林河、鸡西、鹤岗、六盘水、淮北、淮南和神府—鄂尔多斯煤田。
中国的主要煤炭工业基地
中国工业的分布
将山西省的煤炭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这种方式与运输煤炭相比,有什么优点?
可以更加省时、省运费,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并减少输入地环境污染等众多优点。
中国工业的分布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中国工业的分布
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
在图中找出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海上油气田。
中国工业的分布
中国的主要水电基地
在图中找出龙羊峡、小浪底、二滩、三峡、天生桥、漫湾、丰满等水电站,并说出它们所在河流和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工业的分布
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像中国这样能源供应压力较大的国家。
中国工业的分布
阅读下表,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
矿种
生产量(亿吨)
进口量(亿吨)
石油
1.90
2.30
铁矿石
8.80
6.28
中国工业的分布
炼钢
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我国的铁矿大部分是贫铁矿,所需要的富铁矿多由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
中国工业的分布
铁矿
炼钢
中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的有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在中部地区的有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在西部地区的有包头、攀枝花等。
中国工业的分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首都钢铁公司是中国特大型钢铁工业联合企业,长期以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给北京市带来了不少困拢,诸如环境污染、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等。
首钢曹妃甸新址距唐山市80千米,面向渤海,拥有大型深水良港,建有两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高炉,形成千万吨钢产能,生产多系列高级别的优质钢材。2010年曹妃甸厂区全面投产,2011年初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全面停产。首钢原厂区则侧重发展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1)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
(2)议一议,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新址,对于首钢的转型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中国工业的分布
机械工业是中国主要的制造业部门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基本形成了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电力机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
中国工业的分布
找出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中国工业的分布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生产汽车。长春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尤其是轿车制造业迅速崛起。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0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着力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目前,中国特大型汽车生产基地,有上海、长春、武汉、北京、重庆、广州等。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中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的研发步伐。
国内的汽车品牌
中国工业的分布
中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产高速列车
中国工业的分布
纺织工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纺织工业已经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中国工业的分布
纺织原料
读图,找出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
中国工业的分布
结合下面两图,说一说中国主要棉纺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我国东、中、西部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大多靠近棉花产地和对外联系便利的沿海地区。
中国工业的分布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中国工业的分布
我国的工业的特点
工业特点:分布不均衡,东密西疏,呈现沿海、沿长江、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大连为中心)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
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
珠江三角洲(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
中国工业的分布
辽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
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
石油等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资源?
(2)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联系资源与工业的分布,议一议矿产资源对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的影响。
中国工业的分布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瞄准社会重大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它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国家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年份(年)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企业数(个)
9758
17527
27218
28189
21682
从业人员人数(万人)
390
663
958
1092
1147
当年总产值(亿元)
10412
34367
60431
74709
88434
出口交货值(亿元)
3388
17636
29435
37002
40600
新产品开发经费(亿元)
118
416
925
1007
1528
专利申请数(件)
2245
16823
51513
59683
77725
投资额(亿元)
563
2144
4882
6945
9469
新增固定资产(亿元)
421
1464
3161
4450
6355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迅速增长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995—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状况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增长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年)
移动电话
(万台)
微机
(万台)
1985
0
0
1990
0
8.21
1995
0
83.57
2000
5248
672.00
2005
30354
8084.89
2010
99827.36
24584.46
2011
113257.71
32036.93
1985—2011年中国移动电话和微机生产量
中国现已成为计算机、手机、软件制造大国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等技术领域为主体,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中国电信、金融、传媒、物流等现代服务部门得到改进提升。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跃居世界首位。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2011年中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生产量及地区分布
地区
手机(万台)
微型计算机(万台)
集成电路(亿块)
全国
113257.71
32036.93
719.52
北京
25962.30
1083.70
32.00
天津
9061.70
0.60
8.90
上海
1005.90
10162.50
166.30
江苏
2720.90
9408.19
224.80
浙江
1175.71
154.90
37.35
福建
1658.80
898.60
0.10
江西
3239.60
17.80
山东
4351.10
22.40
2.00
广东
59284.10
4417.84
153.46
四川
744.20
2357.20
27.00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主要高新区分布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
沿长江——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
东南沿海——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
沿亚欧大陆桥——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不但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今,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获取来自全球的信息,与世界各地保持广泛的交流。借助手机,我们能够与外界保持及时的联系。采用卫星导航系统,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随着农业科技的大规模普及,高品质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一年到头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
工业的定义与范围
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煤炭、石油工业的分布
电力、钢铁工业的分布
机械、纺织工业的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