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7 07: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公元960——1368年)
【课标要求】:
了解辽宋夏金元统治时期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运用联系、比较的观点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榷场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情况的关系。
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了解其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了解市民阶层的崛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
难点: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师: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的新发展。有学者把这一发展变化称之为农业革命。之所以能称之为革命,说明它的变化之大,影响之深远。宋朝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1.农业的发展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产量提高
②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的出现;
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户口增长,人口激增

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材料
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生:影响
推动商品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手工业的进步
A、制瓷业
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制瓷技术有新发展;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元朝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元青花“鬼谷下山”
《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B、矿冶业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南宋·庄绰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提高冶铁的产量和质量。
C、印刷业
南宋临安府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首页,国家图书馆藏
宋版书从雕刻笔画到插画、从版式编排到字号、从校对到印刷、全是手工完成,字里行间,蕴含着工匠精神,堪称真正的中国制造,价值连城。
小结:手工业的进步
①制瓷业:技术进步,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②矿冶业:煤炭作为燃料,提高了冶炼产量、质量。
③印刷业:印刷业推动了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
④纺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⑤造船业:北宋东京郊外出现世界最早的船坞,南宋时的海船已经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图1:宋代互市图
(与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图2:宋代海外贸易图
史料研读
材料1: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信息: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市的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打破市坊制度
材料2:《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信息:商业娱乐活动丰富
知识归纳: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扩大
边境市场(榷场、与少数民族贸易)
基层市场:市坊制度被打破,早市、夜市繁荣
海外市场:非常繁荣(外贸港口)
贸易增长
货币发行量增多,出现纸币(交子)
商业税、海外贸易税成为重要财源
城市发展
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城市的商业娱乐活动丰富
4.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1: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出现的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2)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表现和规律
朝代
表现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江南地区初步得到开发
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宗(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生: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1)带动南方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2)带动南北交通的发展;
(3)带动文化的进步:促进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南北分科。
二、社会的变化
史料研读
材料1:宋代科举更为完善。由唐朝的“工商不得入仕”到宋代的“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基本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强调公平竞争,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信息:取士不问家世、更加强调公平
材料2:“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信息:婚姻不问阀阅、门第观念淡化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流动性包括横向的流动:地区、行业的流动;纵向的流动:阶层的上下流动,打破固化的等级结构,让社会焕发生机。
知识归纳
变化领域
宋朝以前
宋朝以后
门第观念
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流行,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人身关系
人身束缚较强
契约关系,人身束缚减少;编户齐民,社会趋于平等
土地买卖
买卖土地受到一定的限制
土地买卖不受官府干预,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学思之窗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信息:宋代的社会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