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标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宋时的经济比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据推算,宋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为世界最高水平。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盛唐。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1: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的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据《宋代经济史》作者漆侠的计算,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约353市斤,北方小麦亩产约178市斤,无论是面积还是亩产都远远超过前代。自水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吴晓波著:《浩荡两千年》
材料2:汉代每个劳动力年产粮食4320斤,唐代4806斤,宋代6231斤,比唐代提高30%。——《中国大通史?宋卷》
①宋代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②宋代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③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④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材料1:宋人庄绰《鸡肋编》里的一条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一首有序的《石炭》诗,描述当时煤的使用情况:“彭城(今江苏徐州。)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
,犀利胜常云。”
②矿冶业:煤的开采量很大,宋代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③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
(1)表现: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②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
③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材料: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远非前朝可比。为了促进流通,宋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四条:其一,商品与铺号不再集中于政府指定的官市,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不必分开,居民被允许自由地向街开店,这使得流传千年的坊市制度成了历史;其二,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其三,取消了对集市的行政性限制,大量非法的“草市”、“墟”终于得到政策上的认可;其四,放松了价格管制,任由市场波动决定。我们可以认定,近1000年来中国商业流通的运营模式在此基本定型。——吴晓波著:《浩荡两千年》P138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③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④交通系统的发展。
⑤货币的大量发行,纸币的发行使用。
2、城市繁荣的表现
①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社会: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②人口: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政治:政治中心的南移或者东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④地理: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东晋南朝
江南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隋唐五代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两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明清时期
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材料: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①文化: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南方文化教育的进步。
②社会: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四、社会的变化——“唐宋变革”、“宋元变局”
1、表现:
材料: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代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宋代士族阶层彻底衰落,家族门第观念淡化。
(2)宋朝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人身束缚放松。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驰。
2、社会的变化原因:
科举制的冲击、
政府政策的调整、
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