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6 13: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探索乐园-植树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及课标分析 “植树问题”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中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模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过接触,但是对植树棵树、间隔数、间隔长度、总长之间等数学概念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读题理解能力、审题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 学

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答植树无问题一般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简单的问题。
3. 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学学习的价值与思维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发现、理解植树的几种情况和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视频讲演法
课前准备 教师 PPT
学生 学习单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1 课时)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发生沙尘暴的视频,展示沙尘暴的危害和原因,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引出“植树问题”。
感受到沙尘暴的可怕,能够说出它带给人们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 结合我国阿拉善地区的沙尘暴这种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环境存在问题的严峻性,提高孩子的忧患意识。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了解“间隔数”,为后面的如何植树做铺垫,线段图的展示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间隔。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探究新知
1、了解“间隔”的含义。
出示例题,并且以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一条长6米的小路,平均每隔2米种一棵树,能种多少棵?”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长6米”和“每隔2米”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总长”、“间隔的长度”和“间隔数”。
在图片上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间隔数。
以被分好3个间隔的线段为道路图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能够如何来种树。

3、请学生找规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长6米”是道路的总长。
“每隔2米”是树与树之间间隔的长度。
通过以上两个条件能够求出“间隔数”。
总长÷间隔的长度=间隔数
小组间探究交流后,完成学习单。
学生成果汇报并且屏幕演示种树情况。
两端都种
一端种树,一端不种
两端都不种
学生分别说出了三种情况下种树的棵树课间隔数。
(1)两端都种树时,棵树=间隔数+1
(2)一端种树,另一端不种时,棵树=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树时,
棵树=间隔数-1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展示练习题并配图,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理解题意,也让孩子明白数学优服务于生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微课中介绍了“砍树法”,方便记忆,有趣味。
活跃课堂氛围,课堂上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
结合实例,分析问题。
PPT展示含有图片辅助的练习题。和学生共同分析题目,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一条马路长40米,要求马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树,马路两端都种树,需要种几棵?”
(2)同样条件下,一端种树,另一端不种的情况。
(3)同样条件下,两端都不种树的情况。
根据上面三种种树情况安排了一个系列的三种不同情况的练习题。
(2)同样条件下,一端种树,另一端不种的情况。
(3)同样条件下,两端都不种树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播放“微课小视频”帮助学生记忆不同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3、游戏环节。连一连。
师生共同在白板上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弄清要想求出棵树,先判断种树的情况,再求出间隔数。
完成学习单。
观看视频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练习题中既有类似例题的题型,也有例题的变形题及拓展题目,分出层次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学生“吃得撑”和“吃不饱”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
巩固练习

“和大毛PK”的三个回合,题目有变形,难度依次加大。
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是例题中见过的题型。
第三回合,属于拓展题型。
提问:和前两个回合题目的不同,给予足够时间思考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不同点:两个题问题是求能种多少棵树和安多少盏路灯。第三个问题是求路的总长。
师生共同分析题目解决问题。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板 书

计 植树问题
总长÷间隔的长度=间隔数
两端都种 4棵 3个间隔 棵树=间隔数+1
一端种一端不种 3棵 3个间隔 棵树=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2棵 3个间隔 棵树=间隔数-1
教 学


这节课我们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视频导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接下来学习了植树的三种情况: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两端都不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