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4:04:26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崇川期末)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 , ,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的 是(  )
A. B. C. D.
2.(2021八上·宝应期末)如图,点 、 、 、 在一条直线上, ,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的是(  )
A. B. C. D.
3.(2021八上·邗江期末)如图,△ACB≌△A′C B′,∠ACB=70°,∠ACB′=100°,则∠BCA′度数是(  )
A.40° B.35 C.30° D.45°
4.(2020八上·丹徒期中)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等于(  )
A.50° B.60° C.70° D.80°
5.(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
A.AB=AC B.BD=CD C.∠B=∠C D.∠BDA=∠CDA
6.(2021八上·建邺期末)如图, , 、 交于点 , 为斜边的中点,若 , .则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7.(2020八上·常州期中)如图,已知AD平分 , ,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8.(2019八上·徐州月考)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AOB=∠ ,需要证明△COD和△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9.(2019八上·徐州月考)如图所示,AB=AD,∠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10.(2019八上·南通月考)如图,点E,F在线段AD上,且AE=DF,AB∥DC,AB=DC,连接BE,BF,CE,C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11.(2019八上·灌南月考)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分别为 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
12.(2019八上·江阴开学考)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13.(2019八上·高邮期末)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CEB.
14.(2018八上·泗阳期中)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12,则△DEF的周长为   
15.(2018八上·无锡期中)如图,∠1=∠2,要使△ABE≌△ACE,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
16.(2018八上·东台月考)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 = 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三、解答题
17.(2014·常州)已知:如图,点C为AB中点,CD=BE,CD∥BE.
求证:△ACD≌△CBE.
18.(2011·连云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
19.(2020八上·南京月考)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 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
20.(2020八上·南京月考)如图, , ,垂足分别 、 , 、 相交于点 ,且 .求证: .
21.(2020八上·江阴月考)已知:如图,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D,求证:AD⊥BC
22.(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AB=AD, ∠BAC=∠DAC,求证:△ABC≌△ADC.
23.(2020八上·沭阳月考)已知:如图,∠1=∠2,AD=AB,∠AED=∠C,求证:△ADE≌△ABC.
24.(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D=∠B,AD BC.求证:DF EB.
25.(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已知 与 交于点 ,且 平分 , .
求证: .
四、综合题
26.(2021八上·兴化期末)如图,在 中, , , ,垂足为 、 , 、 相交于点 .
(1)求证: ;
(2)求证: .
27.(2020八上·建湖月考)如图,∠DCE=90°,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
(1)求证:△ACD≌△BEC
(2)求证:线段AD、AB、B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C=∠DEF,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SA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EB=CF,可得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 , ,
∴∠ABC=∠DEF,∠ACB=∠DFE,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即 ,根据ASA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边角边、角角边、角边角和边边边定理,结合条件逐项分析即可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 ACB≌ A′CB′,
∴∠A′CB′=∠ACB=70° ,
∵∠ACB′=100°,
∴∠BCB′=∠ACB′-∠ACB=30° ,
∴∠BCA′=∠A′CB′-∠BCB′=40°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 ,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
4.【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两三角形全等,
∴∠2=60°,∠1=52°,
∴∠α=180°-50°-60°=7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A不符合题意;
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B符合题意;
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C不符合题意;
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
是 的中点,
∴∠CAM=∠MCA,

故答案为:A.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CAB=∠DBA,∠ABC=∠BAD;AC=BD;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M=AB=DM=AM=BM,所以∠CAM=∠MCA,于是用边边边可证△AMC≌△BMD,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MC=∠BMD,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构成可求解.
7.【答案】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全等三角形有: ≌ , ≌ , ≌ , ≌ ,共4对,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SAS推出△ABD≌△ACD,求出∠B=∠C,B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BDE≌△CDF,△AED≌△AFD,△AFB≌△AEC即可.
8.【答案】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作法得OD=OC=OD′=OC′,CD=C′D′,
则根据“SSS”可判断△C′O′D′≌△COD,
所以∠A′O′B′=∠AOB.
故答案为:SSS.
【分析】由题意用边边边可证全等.
9.【答案】AC=A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添加AC=AE
∵AB=AD,∠1=∠2
∴∠BAC=∠DAE
∵AC=AE
∴△ABC≌△ADE
∴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C=AE.
【分析】由题意可添加AC=AE用边角边证△ABC≌△ADE.(或∠B=∠D用角边角证全等;或添加∠ACB=∠E用角角边证全等)(答案不唯一)
10.【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DC,
∴∠BAF=∠CDE,
∵AB=DC,AE=DF,
∴△BAE≌△CDF(SAS),
∵AE=DF,
∴AF=DE,
∴△BAF≌△CDE(SAS)
∴BF=CE,BE=CF,
∵EF=FE,
∴△BEF≌△CFE(SSS)
∴图中全等三角形有:△BAF≌△CDE,△BAE≌△CDF,△BEF≌△CFE,共3对,
故答案为:3.
【分析】①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F=∠CDE,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证△BAE≌△CDF;②同理可证△BAF≌△CDE;③由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可得BF=CE,BE=CF,用边边边可证△BEF≌△CFE.
11.【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与△DEF全等,
当3x-2=5,2x-1=7,
x= ,把x= 代入2x-1中,
2x-1≠7,
∴3x-2与5不是对应边,
当3x-2=7时,
x=3,
把x=3代入2x-1中,
2x-1=5,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由3x-2=5,2x-1=7,和3x-2=7,2x-1=5,两种情况解方程并检验即可.
12.【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CB=90°,∴∠ECF+∠BCD=90°.
∵CD⊥AB,∴∠BCD+∠B=90°.∴∠ECF=∠B,
在△ABC和△FEC中,∵∠ECF=∠B,EC=BC,∠ACB=∠FEC=90°,
∴△ABC≌△FEC(ASA).∴AC=EF.
∵AE=AC﹣CE,BC=2cm,EF=5cm,∴AE=5﹣2=3cm.
故答案为:3.
【分析】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ECF=∠B,根据角边角可证△ABC≌△FE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EF,再根据线段的构成AE=AC-CE=EF-CE可求解.
13.【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BEC=∠AEC=90°,
在Rt△AEH中,∠EAH=90°﹣∠AHE,
又∵∠EAH=∠BAD,
∴∠BAD=90°﹣∠AHE,
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
∴∠EAH=∠DCH,
∴∠EAH=90°﹣∠CHD=∠BCE,
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
根据ASA添加AE=CE.
可证△AEH≌△CEB.
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H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
14.【答案】12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ABC≌△DEF,∴△ABC与△DEF的周长相等.
∵△ABC的周长为12,∴△DEF的周长为12.
故答案为:12.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C与△DEF的周长相等,即可得出△DEF的周长。
15.【答案】CE=BE等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已知条件具备一角一边分别对应相等,可添加 CE=BE ,利用 判定其全等.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6.【答案】AC=DF(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BF = CE,根据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BF+FC = CE+FC,即BC=EF;由AC∥DF,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ACB=∠DFE,△ABC和△DEF中有一角一边对应相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AC=DF,可由SAS得△ABC≌△DEF;添加∠B=∠E,可由ASA得△ABC≌△DEF;添加∠A=∠D,可由AAS得△ABC≌△DEF。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ACB=∠DFE,由BF = CE,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BC=EF,已知一角与邻边,欲使△ABC≌△DEF,可添加:一角或已知角的另一个邻边即可(答案不唯一).
17.【答案】证明:∵C是AB的中点(已知),
∴AC=CB(线段中点的定义).
∵CD∥BE(已知),
∴∠A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ACD和△CBE中,

∴△ACD≌△CBE(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C=C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ACD=∠B,然后利用SAS即可证明△ACD≌△CBE.
18.【答案】答:△AOF≌△DOC.
证明:∵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
∴AB=DB,BF=BC,
∴AB﹣BF=BD﹣BC,∴AF=DC
∵∠A=∠D,∠AOF=∠DOC,
即 ,
∴△AOF≌△DOC(A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B=BD,AC=DF,∠A=∠D,AB=BD,AC=DF可得AF=DC,利用AAS即可判定△AOF≌△DOC.
19.【答案】解:添加条件:AC=D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由线段的和差以及构成可得AB=DE,再用边角边可证ABCDEF.
20.【答案】证明:∵
∴ ,
∴ ,
∵ ,
∴ ,
∴ ,
在 和 中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C ,结合已知用角边角可求解.
21.【答案】证明:在△ABE和△ACE中,

∴△ABE≌△ACE(SSS),
∴∠BAD=∠CAD,
∵AB=AC,
∴AD⊥B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根据SSS证△ABE≌△ACE,推出∠BAD=∠C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22.【答案】证明: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23.【答案】证明:∵∠1=∠2,
∴∠1+∠BAE=∠2+∠BAE,
即∠DAE=∠BAC,
在△ADE和△ABC中,
∵ ,
∴△ADE≌△ABC(A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ADE≌△ABC.
24.【答案】证明:∵AE=CF,
∴AF=EC.
∵AD∥BC,
∴∠DAF=∠BCE.
在△AFD和△CEB中,

∴△AFD≌△CEB,
∴∠AFD=∠BEC,
∴DF∥E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先证明△AFD全等于△CEB,然后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C=∠EFD,最后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
25.【答案】证明:∵OP平分∠APB,
∴∠APO=∠BPO,
∵∠A=∠B,PO=PO,
∴△APO≌△BPO(AAS),
∴PA=PB,又∠A=∠B,∠APD=∠BPC,
∴△APD≌△BPC(ASA),
∴PD=P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先利用AAS证明△APO≌△BPO,得到PA=PB,再利用ASA证明△APD≌△BPC,得到PD=PC.
26.【答案】(1)∵ , ,
∴∠BDC=∠BEC=90 ,
∵AB=AC,
∴∠ABC=∠ACB,
在△BDC和△CEB中,

∴△BDC≌△CEB(AAS);
(2)∵△BDC≌△CEB,
∴CD=BE,∠BCD=∠CBE,
∴OB=OC,
∴OD=O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由角角边定理可证△DBC≌△ECB;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EBC,DC=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OB=OC,从而可得结论.
27.【答案】(1)证明: , ,



, , ,
在 和 中,

(2)解: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根据 即可证明: 即可;(2) ,由(1)可知: , ,所以 ,即 .
1 / 1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崇川期末)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 , ,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的 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C=∠DEF,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A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SA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EB=CF,可得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已知AB=DE,AC=DF,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EF,根据SSS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即可.
2.(2021八上·宝应期末)如图,点 、 、 、 在一条直线上, , ,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 , ,
∴∠ABC=∠DEF,∠ACB=∠DFE,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D,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根据条件不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即 ,根据ASA可以证明△ABC≌△DEF,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边角边、角角边、角边角和边边边定理,结合条件逐项分析即可判断.
3.(2021八上·邗江期末)如图,△ACB≌△A′C B′,∠ACB=70°,∠ACB′=100°,则∠BCA′度数是(  )
A.40° B.35 C.30° D.45°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 ACB≌ A′CB′,
∴∠A′CB′=∠ACB=70° ,
∵∠ACB′=100°,
∴∠BCB′=∠ACB′-∠ACB=30° ,
∴∠BCA′=∠A′CB′-∠BCB′=40°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 ,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
4.(2020八上·丹徒期中)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等于(  )
A.50° B.60° C.70° D.80°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两三角形全等,
∴∠2=60°,∠1=52°,
∴∠α=180°-50°-60°=7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5.(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
A.AB=AC B.BD=CD C.∠B=∠C D.∠BDA=∠CDA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A不符合题意;
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B符合题意;
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C不符合题意;
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2021八上·建邺期末)如图, , 、 交于点 , 为斜边的中点,若 , .则 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
是 的中点,
∴∠CAM=∠MCA,

故答案为:A.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CAB=∠DBA,∠ABC=∠BAD;AC=BD;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M=AB=DM=AM=BM,所以∠CAM=∠MCA,于是用边边边可证△AMC≌△BMD,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MC=∠BMD,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构成可求解.
二、填空题
7.(2020八上·常州期中)如图,已知AD平分 , ,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答案】4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全等三角形有: ≌ , ≌ , ≌ , ≌ ,共4对,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SAS推出△ABD≌△ACD,求出∠B=∠C,B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BDE≌△CDF,△AED≌△AFD,△AFB≌△AEC即可.
8.(2019八上·徐州月考)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AOB=∠ ,需要证明△COD和△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答案】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作法得OD=OC=OD′=OC′,CD=C′D′,
则根据“SSS”可判断△C′O′D′≌△COD,
所以∠A′O′B′=∠AOB.
故答案为:SSS.
【分析】由题意用边边边可证全等.
9.(2019八上·徐州月考)如图所示,AB=AD,∠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答案】AC=A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添加AC=AE
∵AB=AD,∠1=∠2
∴∠BAC=∠DAE
∵AC=AE
∴△ABC≌△ADE
∴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C=AE.
【分析】由题意可添加AC=AE用边角边证△ABC≌△ADE.(或∠B=∠D用角边角证全等;或添加∠ACB=∠E用角角边证全等)(答案不唯一)
10.(2019八上·南通月考)如图,点E,F在线段AD上,且AE=DF,AB∥DC,AB=DC,连接BE,BF,CE,C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DC,
∴∠BAF=∠CDE,
∵AB=DC,AE=DF,
∴△BAE≌△CDF(SAS),
∵AE=DF,
∴AF=DE,
∴△BAF≌△CDE(SAS)
∴BF=CE,BE=CF,
∵EF=FE,
∴△BEF≌△CFE(SSS)
∴图中全等三角形有:△BAF≌△CDE,△BAE≌△CDF,△BEF≌△CFE,共3对,
故答案为:3.
【分析】①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F=∠CDE,结合已知用边角边可证△BAE≌△CDF;②同理可证△BAF≌△CDE;③由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可得BF=CE,BE=CF,用边边边可证△BEF≌△CFE.
11.(2019八上·灌南月考)若△ABC 的三边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分别为 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
【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与△DEF全等,
当3x-2=5,2x-1=7,
x= ,把x= 代入2x-1中,
2x-1≠7,
∴3x-2与5不是对应边,
当3x-2=7时,
x=3,
把x=3代入2x-1中,
2x-1=5,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由3x-2=5,2x-1=7,和3x-2=7,2x-1=5,两种情况解方程并检验即可.
12.(2019八上·江阴开学考)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答案】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CB=90°,∴∠ECF+∠BCD=90°.
∵CD⊥AB,∴∠BCD+∠B=90°.∴∠ECF=∠B,
在△ABC和△FEC中,∵∠ECF=∠B,EC=BC,∠ACB=∠FEC=90°,
∴△ABC≌△FEC(ASA).∴AC=EF.
∵AE=AC﹣CE,BC=2cm,EF=5cm,∴AE=5﹣2=3cm.
故答案为:3.
【分析】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ECF=∠B,根据角边角可证△ABC≌△FE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EF,再根据线段的构成AE=AC-CE=EF-CE可求解.
13.(2019八上·高邮期末)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CEB.
【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BEC=∠AEC=90°,
在Rt△AEH中,∠EAH=90°﹣∠AHE,
又∵∠EAH=∠BAD,
∴∠BAD=90°﹣∠AHE,
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
∴∠EAH=∠DCH,
∴∠EAH=90°﹣∠CHD=∠BCE,
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
根据ASA添加AE=CE.
可证△AEH≌△CEB.
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H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
14.(2018八上·泗阳期中)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12,则△DEF的周长为   
【答案】12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ABC≌△DEF,∴△ABC与△DEF的周长相等.
∵△ABC的周长为12,∴△DEF的周长为12.
故答案为:12.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C与△DEF的周长相等,即可得出△DEF的周长。
15.(2018八上·无锡期中)如图,∠1=∠2,要使△ABE≌△ACE,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填上一个条件即可).
【答案】CE=BE等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已知条件具备一角一边分别对应相等,可添加 CE=BE ,利用 判定其全等.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6.(2018八上·东台月考)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 = 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答案】AC=DF(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由BF = CE,根据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BF+FC = CE+FC,即BC=EF;由AC∥DF,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ACB=∠DFE,△ABC和△DEF中有一角一边对应相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AC=DF,可由SAS得△ABC≌△DEF;添加∠B=∠E,可由ASA得△ABC≌△DEF;添加∠A=∠D,可由AAS得△ABC≌△DEF。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ACB=∠DFE,由BF = CE,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BC=EF,已知一角与邻边,欲使△ABC≌△DEF,可添加:一角或已知角的另一个邻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三、解答题
17.(2014·常州)已知:如图,点C为AB中点,CD=BE,CD∥BE.
求证:△ACD≌△CBE.
【答案】证明:∵C是AB的中点(已知),
∴AC=CB(线段中点的定义).
∵CD∥BE(已知),
∴∠A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ACD和△CBE中,

∴△ACD≌△CBE(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C=C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ACD=∠B,然后利用SAS即可证明△ACD≌△CBE.
18.(2011·连云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
【答案】答:△AOF≌△DOC.
证明:∵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
∴AB=DB,BF=BC,
∴AB﹣BF=BD﹣BC,∴AF=DC
∵∠A=∠D,∠AOF=∠DOC,
即 ,
∴△AOF≌△DOC(A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B=BD,AC=DF,∠A=∠D,AB=BD,AC=DF可得AF=DC,利用AAS即可判定△AOF≌△DOC.
19.(2020八上·南京月考)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 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
【答案】解:添加条件:AC=D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由线段的和差以及构成可得AB=DE,再用边角边可证ABCDEF.
20.(2020八上·南京月考)如图, , ,垂足分别 、 , 、 相交于点 ,且 .求证: .
【答案】证明:∵
∴ ,
∴ ,
∵ ,
∴ ,
∴ ,
在 和 中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C ,结合已知用角边角可求解.
21.(2020八上·江阴月考)已知:如图,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D,求证:AD⊥BC
【答案】证明:在△ABE和△ACE中,

∴△ABE≌△ACE(SSS),
∴∠BAD=∠CAD,
∵AB=AC,
∴AD⊥B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根据SSS证△ABE≌△ACE,推出∠BAD=∠C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22.(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AB=AD, ∠BAC=∠DAC,求证:△ABC≌△ADC.
【答案】证明: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23.(2020八上·沭阳月考)已知:如图,∠1=∠2,AD=AB,∠AED=∠C,求证:△ADE≌△ABC.
【答案】证明:∵∠1=∠2,
∴∠1+∠BAE=∠2+∠BAE,
即∠DAE=∠BAC,
在△ADE和△ABC中,
∵ ,
∴△ADE≌△ABC(AA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ADE≌△ABC.
24.(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D=∠B,AD BC.求证:DF EB.
【答案】证明:∵AE=CF,
∴AF=EC.
∵AD∥BC,
∴∠DAF=∠BCE.
在△AFD和△CEB中,

∴△AFD≌△CEB,
∴∠AFD=∠BEC,
∴DF∥E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先证明△AFD全等于△CEB,然后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C=∠EFD,最后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
25.(2020八上·沭阳月考)如图,已知 与 交于点 ,且 平分 , .
求证: .
【答案】证明:∵OP平分∠APB,
∴∠APO=∠BPO,
∵∠A=∠B,PO=PO,
∴△APO≌△BPO(AAS),
∴PA=PB,又∠A=∠B,∠APD=∠BPC,
∴△APD≌△BPC(ASA),
∴PD=P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先利用AAS证明△APO≌△BPO,得到PA=PB,再利用ASA证明△APD≌△BPC,得到PD=PC.
四、综合题
26.(2021八上·兴化期末)如图,在 中, , , ,垂足为 、 , 、 相交于点 .
(1)求证: ;
(2)求证: .
【答案】(1)∵ , ,
∴∠BDC=∠BEC=90 ,
∵AB=AC,
∴∠ABC=∠ACB,
在△BDC和△CEB中,

∴△BDC≌△CEB(AAS);
(2)∵△BDC≌△CEB,
∴CD=BE,∠BCD=∠CBE,
∴OB=OC,
∴OD=OE.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由角角边定理可证△DBC≌△ECB;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EBC,DC=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OB=OC,从而可得结论.
27.(2020八上·建湖月考)如图,∠DCE=90°,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
(1)求证:△ACD≌△BEC
(2)求证:线段AD、AB、B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答案】(1)证明: , ,



, , ,
在 和 中,

(2)解:线段 、 、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根据 即可证明: 即可;(2) ,由(1)可知: , ,所以 ,即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