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散 步
林 迎 才
安丘市辉渠镇辉渠学校
一、 说大纲:
新大纲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二、 说教材: 1、从单元上来说:《散步》是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十二课,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
《散步》是这一单元的第二十二课, 这是一篇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中选取了”散步”这生活中的小事,并且只写了几个细节,来展现人际关系,抒写亲情.而且开掘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写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读起使人引起共鸣,掩卷之余催人玩味深思.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是教学难点。
说学生:
由于初二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而《散步》又是一篇相对浅显的文章,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初二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说教学过程:
我先给学生看四幅画面,让学生给这四幅画面起名或用一句简短的话作概括。从而引入这一课
莫怀戚
范读课文
1、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做到:
2、结合课本介绍,认识一下作者和作品,自己动手查生字注音。
走近作者
莫怀戚
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后到四川内江插队,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年参军,1985年起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迄今发表各类作品500万字,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嫩芽
nèn
霎时
拆散
熬过
分歧
水波粼粼
shà
chāi
áo
qí
lín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把握语气、语调。(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2、从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家人?以课文为依据说说理由。
感知课文内容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c.试着整理出课文的主、副线索。
1、由此可见,文章的主题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1、朗读1、2节,文中哪些词语、句式很特别?
2、文中别的地方有没有这种用语呢?
举轻若重
1、看下面几个举轻若重用语的例子。
(1)免受鲨鱼之吻
(2)扛着一支铅笔
(3)学生周末大逃亡
(4)何振梁在北京申奥时的一句话:“无论你们今天作出怎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假如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要解决散步时发生的这一分歧,你将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
重点研读: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美点寻踪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辞美;句式美;用词精当美;景物美;文章结构美;句子含义深刻美……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阅读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辨析它在主题
上和《散步》的相似点;结合短文进一步想想,《散步》中的“我”为什么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
“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 “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试想:当你学业有成之时,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孝顺远在家乡的父母?
有一束美丽的鲜花,
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一个人?为什么?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我
妻子
儿子
散步
责任重大
尊老爱幼
分歧
母亲和儿子
母亲和儿子
走大路
走小路
承上
启下
我和妻子
板 书 设 计:
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全国人民都非常悲痛,举国上下,为了他们能重建家园,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现在我们就一《 的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