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题组1 眼睛及成像原理
1.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 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2. 如图1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
图1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题组2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3.据统计,中学生患近视的比例逐年升高,专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一名患近视眼的中学生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他矫正的方法是需戴一副 (选填“凸”或“凹”)透镜。?
4. 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眼睛的示意图中,远视眼是图 ,矫正远视眼是图 。?
图2
5.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 )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6. 如图3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
A.乙为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7.如图4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
图4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
8.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模拟人的眼睛)、光屏,调整后,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倒立的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 ( )
A.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9.物理老师眼睛近视,他上课时戴着眼镜,但改作业、看书和看手机时又要把眼镜推到头发上。小强查阅资料,知道了老师这样做的原因,便给老师设计了一副如图5所示的眼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5
A.眼镜上镜片的A区一定是凸透镜,帮助老师看清远处
B.眼镜上镜片的B区一定是凹透镜,帮助老师看清近处
C.眼镜上镜片的A区一定是凹透镜,帮助老师看清远处
D.眼镜上镜片的B区一定是凸透镜,帮助老师看清远处
题组3 显微镜
10.显微镜的结构如图6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1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组仪器的成像原理类似 ( )
A.投影仪、照相机 B.照相机、放大镜
C.投影仪、放大镜 D.放大镜、投影仪
1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 ( )
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题组4 望远镜
13.如图7所示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关于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7
A.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B.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C.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D.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14.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它的成像情况是 ( )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图8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凸 倒立 焦距 [解析]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
2.C
3.前方 凹
4.丁 乙
[解析]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示意图,需要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推迟会聚,如图丙所示。图丁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示意图,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如图乙所示。
5.B [解析] 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说明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是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
6.A [解析] 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正确。
7.A [解析] 本题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光线会提前会聚,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8.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倒立的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当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
9.C
10.D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11.C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12.A
13.C [解析] 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故C正确。
14.B
15.(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过强)
[解析] (1)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时,透镜更凸,会聚能力增强,将像成在光屏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现在光屏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凹透镜,若不放置透镜,则应将光屏前移靠近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