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5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童区寄传》,作者柳宗元(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童区寄传》是北师版-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性灵愚慧”为主题展开。《童区寄传》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记叙了少年区寄遇劫的经过,赞扬他善于抓住时机,沉着果敢的行动,表现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这篇文章语言简炼,层次清楚,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跌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性格的写法.
3.培养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文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因为我们的学生程度不一,文言文的基础不好,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2.培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多大了?我们这么大了遇到困难会怎么处理?我们知道有哪些十二三岁的小英雄?今天我们跟着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看看在他的笔下给我们讲区寄的故事的?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童区寄传》.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要把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说说,然后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郴(chēn)荛(ráo)遽(jù)惮(dàn)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范读课文,在读的同时请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并注意断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这一环节中还应该让学生翻译全文,让学生在译中读在读中译,解决教学重难点1。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讨赏析,以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并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1. 结合传记特点,分析人物的基本情况.
2. 试描述区被劫持的情况.
3. 区寄为何不愿做小吏?
4. 如何理解区寄杀死第二个强盗后,"因大号,愿以闻官"?
5. 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区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他这种精神的?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五个问题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2。
环节4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式塑造了区寄这一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也请拿出我们手中的笔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片断.
好处: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环节5课后作业
1. 抄写文中生字词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做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2. 查找柳宗元的文章,或找同一类的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文章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受贼劫持,伪作恐栗,巧杀睡贼(动作)
再次被劫,巧言诱贼,再杀余贼(语言)
刺史奇之,留为小吏
乡之行且缚者,侧目不敢过其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北师大版《童区寄传》教案
教学目标
1、柳宗元和《柳河东全集》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词典和文中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机智勇敢性格的写法。
4、进一步学会写简短的人物性格评析。
教学重点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的反映所起的作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柳宗元和《柳河东全集》的文学常识。
2、导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少年英雄——区寄。
二、 掌握字词,疏通文义。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自读课文,质疑。(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自己疏通课文,学会自读古文;只有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典型语句作一些朗读指导。)
2、重点字词、语句释义
(1)、二豪贼劫持:
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豪,强横。贼,古代指强盗
(2)、布囊其口:用布蒙住他的嘴。囊,原意是口袋,这里作动词
(3)、植刃道上:把刀插在路上。植,立。刃,刀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做两个郎的仆人,哪如做一个郎的仆人呢?郎,当时仆人称主人为郎。僮,仆。孰若,何如,哪里比得上
(5)、郎诚见完与恩:你果真能保全我(不杀我),好好待我
(6)、持童抵主人所:带区寄到主人那里。主人,指墟所窝藏豪贼的人
3、参考译文
区寄是郴州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有一天)在放牛打柴的路上,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又用布蒙住他的嘴,带到四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区寄假装哭鼻子,害怕得发抖,表现出一副小孩的常态。强盗满不在乎,对着喝酒,喝醉了。一个强盗离开去谈生意;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把手上的绳子靠在刀刃上,一上一下用力地磨,把绳子磨断了,趁机拿起刀,杀死了那个睡觉的强盗。
区寄还没有跑出多远,谈生意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大吃一惊,打算杀死他。区寄连忙说:“做两位郎君的僮仆,怎能比得上做一位郎君的僮仆呢?他对我不好嘛(所以我杀了他);您果真能保全我,好好待我,无论怎么办都行。”那个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货款,哪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多亏这孩子杀掉了他,太好了!”立即把他同伴的尸体藏好,带着区寄到窝主家(过夜),把区寄更结结实实的捆好。半夜时分,区寄转动身子,把绳子就着火炉烧断,尽管手烧伤了也毫不畏怯;又拿起刀杀死了那个谈生意的强盗。接着就大喊起来,惊动了整个集镇。区寄(对众人)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应当做僮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我幸而杀死了他们俩。我愿意把这件事向官府报告。”
集镇的官吏向州官报告了这件事,州官又向大府报告。大府把区寄召来看看,原来是个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很赞赏他,想留他做小差吏,区寄不肯,(于是)赠给他衣服,派差吏护送他回乡。
乡里掳人的强盗都不敢正眼看他,谁也不敢从他家门口走过,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大强盗,怎么能去碰他呢?”
三、课堂巩固。
1、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区寄的这次反抗行动显得既小心谨慎又坚决果断。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并且“愿以闻于官”,表现了他很有心计,而且知事明理。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也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表现了他纯朴憨厚的性格。第二层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总之,全文表现这位少年英雄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也反映了唐代中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六、分析人物性格
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是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
七、质疑
八、作业:
完成练习部分; 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本文塑造了一个11岁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比学生的年龄还要小,很容易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思想的共鸣,这就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文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重点,而思想教育则是另一个重点,在学习本文后,不少学生在话题作文《话说区寄》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少年英雄形象——王二小、雨来、刘胡兰、赖宁等等,并表示要想他们学习,珍惜今天;还有的同学发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黑暗的,社会秩序是混乱的,强盗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劫持打柴放牧的儿童,而后把刀插在路旁,旁若无人地睡觉
总之,像这样有故事情节,有鲜明人物的文章,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都是很不错的;那,这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没有情节和人物的文章应该怎么上?我想,教有法,教无定法,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童区寄传》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柳宗元简介。
2、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传神的表达特点。
4、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介绍柳宗元和他的文章特色。
三、掌握字词,疏通文义。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
2、落实重点字词、语句。
荛 布囊 逾 恒状 易之 为市 植刃 微伺 缚 因 得童 恩 专 即 虚
二豪贼劫持 布囊其口 植刃道上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之虚所卖之
郎诚见完与恩 持童抵主人所 疮手勿惮
3、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关键词句: 为儿恒状 以缚背刃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虽疮手勿惮 大号 愿以闻于官 留为小吏,不肯 侧目莫敢过其门
四、自由读课文。
1、找出本文通假字、多义字并做上标记。
2、边读边做出批注即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五、作业: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区寄的这次反抗行动显得既小心谨慎又坚决果断。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并且“愿以闻于官”,表现了他很有心计,而且知事明理。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也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表现了他纯朴憨厚的性格。第二层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二、相互质疑,合作探究。
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2.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
3.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
4.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5.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6.读了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7.通过本文作者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三、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纯朴可爱、不慕荣利,是一个少年英雄。
四、归纳本课出现的一词多义的几个词语。例如:即“即藏其尸”(马上,立刻)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靠近,接近)……
五、作业:
合作完成“阅读练习.探究”3、4两题; 背诵全文。
《童区寄传》补充注释
[郴州]一作“柳州”。郴州属现在湖南,柳州属现在广西。《文苑英华》作“柳州”,较为可信。按,传前作者说,童区寄事乃“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桂部,即今广西桂林。唐高宗永徽以后,把岭南道分为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部,统称岭南五管。杜周士元和年间任桂管从事,即桂州刺史的僚属。故陈景云《柳集点勘》认为“郴州”当为“柳州”之误,理由是:“区寄事既闻之桂部从事,而区寄乃郴州荛牧儿,郴系潭部属郡,非桂所部。又传言‘州白大府’,‘刺史颜证奇之’。据旧史(指《旧唐书》),颜证以贞元二十年(804)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则州所白大府,盖桂管非潭部也。‘郴’当从《文苑》作‘柳’。”章士钊《柳文指要》亦主此说。
[逾]超过。
[之墟所卖之]前一个“之”是动词,意即往、到。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区寄。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不一般。《童区寄传》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学生兴奋的一起回答:“喜欢!”
老师:“那我们就来做个插手游戏,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十指交叉(老师示范交叉手指)(学生模仿)一、二、三…(教师数数)看一下,你的那只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
有生答有生说右。
老师:“现在,试着调整交叉的顺序,刚才左手大拇指放在上面的变成右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刚才右手大拇指放在上面的变成左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一、二、三…(教师数数)感觉怎么样?”
生答:“别扭”“不习惯”。
师:“按照改变完的顺序,连续做十次。”
生重复十次。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还那么别扭吗”
生:“好多了”“习惯了”。
师:“今天我们也来试着改变以往现代文的学习习惯,学习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文言文《童区寄传》”
师:“好,上课!"(教师出示课件标题后板书课题)老师找学生读文章的课题。
生:“童区/寄传”(师认真倾听状)
师:“请再读一遍”
生:“童区/寄传”
师:“哪个同学来点评,她读的怎么样?”
生:“她读的不正确”
师“那你能按正确的读法再读一遍吗?”
生:“童区寄/传”
师重复“童区寄/传”后问“你为什么这样停顿?”
生:“因为,‘童\'是一个儿童,‘区寄\'是这个儿童的名字,‘传’是一种文学题材。”
师:“我们昨天已经发了预习稿了,请同学们参照预习稿说一说什么是‘传\'?”(生纷纷拿出预习稿举手发言)
“传,在这里指人物传记记录人的生平、事迹。一般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所写。”
二、小组合作 读课文
师“传,一般是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所写。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大文豪(出示课件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为什么给小孩子做传呢,他写的文章我们能读的通吗?(板书:文)下面请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出示课件“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准停顿”)不会的字音和停顿可以小组间讨论,也可以文老师,如果你们一个组全都会了,就可以举手了。”
生选择小组后,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了,讨论字音和停顿。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处。
(读后)师问:“还有小组间也不能解决的字音和停顿吗?”
(生没有发问)
师:“既然大家读的通了,那哪个同学范读第一段。”(班长举手最高,)
师:“那就班长先来”
(读后教师评价)“字音准确,停顿合理,吐字清晰。请坐,哪位同学接着来读二三段?”
(很多生举手)老师让自愿读的站起来读。
读后,师:“谁愿意来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生“她读的声音洪亮,还很有感情。”
生“停顿准确”
生“读的很流利”
师:“同学们的赞誉就是对你最好的褒奖,请坐。”
师:“最后一段谁来?(学生争先恐后)既然同学们都愿意读,我们来齐读好不好?”
生一起说“好”。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再读课文 解疑难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相当不错,其实课前对预习稿的检查我就知道了同学们的好学和用功。既然我们能把文章读的通,那么一千多年前大文豪说的话,我们听的懂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完成不了的,我们共同解决。希望同学们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帮别人解决问题。”(播放课件:再读课文解疑难—划出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完成不了的,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大声读。
学生读后,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向老师询问。
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讨论结束后)师问:“你们小组间解决的什么问题?”
生:“即炉火烧绝之 _的‘即’,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李明告诉我是‘靠近’的意思。”
生:“力上下,得绝——的‘绝’ 是断的意思,王敏告诉我的。”
(很多学生还在举手)师说:“看来同学们很注意合作学习。那你们小组间还有疑难吗?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把你的疑难提出来,会的同学来解决。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我听着,底气不足呀,到底敢不敢?”
生一齐大声回答:“敢﹗”
(甲)生:“‘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是什么意思?
(乙)生:“惊恐的大声叫唤﹗”
(很多生笑着摇头,举手)
师:“哪个同学有不同意见?”
(丙)生:“区寄装着像一般小孩儿一样哭哭啼啼的,害怕得发抖。
师追问刚才答(“惊恐的大声叫唤”)的同学:“你认为哪个词语译为大声叫?”
(甲)生:“啼”
师:“啼,是什么意思,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
(丁)生:“啼,是哭的意思”
师:“好,我们接着来。”
生:“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生答:“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喝醉了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
生:“‘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么长的句子,你会翻译吗?”
生:“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师追问:“哪个字是‘偷偷地’意思?”
生齐答:“微伺”
师继续问:“哪个字是‘他’意思?
生齐答:“其”
师继续问:“哪个字是‘烧断’的意思?
生继续答:“绝”
师继续问:“‘绝’,在古代是‘断’的意思,那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
生:“绝对,完全”
师(醒悟状):“原来,很多之的意思,古代和现代是有不同的解释的”
生:“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生:“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
生:“‘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师巡视后说还有更多的同学会吗?(生举手的很少)这么多的同学不会,你们小组之间再来合作解决。”
生大声讨论后,举手发表见解:“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
生“‘虚吏白州。州白‘大’府的’‘大‘读什么音?为什么?”
生:读“tai,是四声“是通假字。”
生:“我们的预习稿上讲通假字了。
(生看预习稿,没有再举手的了)
三、速读课文 会概括
师总结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文豪的文章不仅读的通还读的懂,那就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出示课件速读课文会概括: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区寄杀盗自救的故事”
生“区寄被两个强盗挟持,用智慧自己救了自己的故事。”
生“讲的是小孩区寄杀死两个强盗,逃脱了的事情。”
师:“刚才同学们的概括,就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讲了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的奇特故事。”(板书:事)
四、个性解读 访区寄
师过渡“听了大家对故事的概括,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区寄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期待和他深层次的交流。那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把区寄请到我们中间,来采访区寄这个人物。(板书:人;出示课件个性解读访区寄——要求:1记者的提问要简洁、明了。
2区寄的回答要准确、生动
哪些同学愿意当记者?哪些同学愿意当区寄?”
学生自愿选择做记者组或是区寄组。
记者: “区寄小朋友,你那么小,你怎么敢杀强盗呢?”
区寄:“为了自救,是未来自卫。”
记者: “被两个豪贼捉住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区寄:“我一定要强盗知道我的厉害。”
区寄:“我先装的和一般小孩一样,找机会杀了他们,再逃走。”
区寄:“我要为民除害。”
记者: “被两个豪贼捉住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记者: “你是怎么把握住杀第一个豪贼的时机的?”
区寄:“我装着一般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我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我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我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就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我让强盗轻视我。”
记者: “你为什么不想当小吏?”
区寄:“我是不慕荣利的,我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
师“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好成熟呀,”(生大笑)“能想想更符合他年龄特征的原因吗?”
区寄:“我是不慕荣利的,我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
区寄:“我就想和父母过快乐自由的生活。”
区寄:“我觉得自己年龄还小,我喜欢村里的生活。”
记者: “杀死第二个豪贼,你为什么不跑,还哭呢?”
区寄:“要是被别人发现了尸体,调查出来,冤枉我是杀人犯怎么办?”
区寄:“我要证明自己是 好人,杀的是坏蛋。”
区寄:“当时是个很乱的社会,还有很多豪贼,别让我刚出狼口,又入虎口。”(生大笑)
区寄:“好人一定会比坏人多,我希望好人能帮助我,送我安全回家。”
区寄:“让别人知道我的光明磊落,我是正当防卫。”
记者: “杀死两个豪贼之后,你们乡里的那些小毛贼(生大笑)是怎么评价你的?”
区寄:“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我们可别靠近他。”
区寄:“我们可别惹他,他这么小就杀了两个豪贼。”
记者: “你杀敌自救的法宝是什么?”
区寄:“临危不惧。”
区寄:“聪明机智。”
区寄:“勇敢智慧。”
师总结过渡:“对,这就是区寄的过人之处奇特之处(在人后板书:奇)同学们的想象力既丰富又合理。但是同学们都用现代文
进行交流。其实现代文有现代文的好处,文言文一有文言文的魅力,特别文学大家柳宗元的文章,更有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
五、品析佳处 悟语言
请你熟读课文,按课件要求来品味文章的语言。(出示课件:品析佳处、悟语言——我认为(字词句)写的好,因为( )
生:“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中的‘转、烧、取、杀’等动词用的好,很生动,有想象的空间,就像看见当时的情行一样。”
生:“老师,‘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句写的好,生动形象,我来演。”(学生表演)
生:“虚”通“墟”— 墟所;“栗”通“慄”—发抖。”
生: “大”通“太”;“大府”—指州官的上级。也是通假字,古代还能借字真有意思。”
生:“一词多义 例如
即—— 即藏其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要注意。
生:“还有古今异义字,我再举来举例
贼易之——易 古义:轻视 今义:简单
师过渡:“同学们把柳大师文章中的奇美都品出来了,(在文后板书:奇)具有发现没的眼睛。我们学习文章,要有这种发现精神。那么学完本课,你觉得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呢?
六、学习文言 说所得
师出示课件:学完本课,你觉得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
生:“要先读通顺了。”
生:“读通顺后要理解文章的意思。
生:“知道文章语言文字的特点。”
生:“要知道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
生:“我纠正刚才那个同学的观点,文言文不光有写人的,还有写事写物的。”
师:“还有写道理的呢,补充的很好.”
生:“接着应该是明确文章的主旨思想。”
生:“还要会总结文中的通假字。”
生:“还要知道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我们今后就要按照姜屯同学们总结的进行学习文言文了。”这也是文言文的特殊魅力。其实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为什么会产生区寄这样的具有奇能的孩子呢?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赞赏的同时,不禁要问光天化日为什么有抢劫儿童的,还公开设有买卖人口的集市?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不很奇怪吗?(在事后板书:奇)下课后,大家上网搜集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探讨其中的原因。祖国的文学语言源远流长,只要我们拥有勤奋的翅膀,就能尽情汲取其中的营养﹗
板书:事 奇
人 奇
文 奇
《童区寄传》教学反思
一 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这节课尽可能的把时间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智能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是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
打破了“教师中心论”,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是始终是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究中的快乐。
三“三维目标 ”相互渗透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这是一节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过程饱满充实,注重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方法灵活多样,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课堂。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