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练习题(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练习题(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14:42:04

文档简介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1课时 汽化
题组1 汽化现象的判断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    ,它有两种方式:    和    。?
2.空气炸锅是厨房里的新成员,它的工作原理是让加热至高温的空气在食材周围快速流动,使食材表面的水分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将水蒸气带走,使食材表面失去水分,变干变脆。?
3.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4.爆米花是同学们喜爱的小食品之一。制作爆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加热,玉米粒中的水分受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体积迅速增大,将厚实的壳胀破。?
5.如图1所示,一辆正在匀速行驶喷射水雾的环保车,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
图1
6.如图2所示的气体打火机内部装有液态丁烷,按下阀门使用时液态丁烷发生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气态。?
图2
题组2 蒸发及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缓的是
(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保鲜袋将水果、蔬菜封装起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3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
 图3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液体蒸发得一定快
B.液体的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无关
C.0
℃的水也可以蒸发
D.在常温下液体才能蒸发
10.喜欢打篮球的同学在下雨后想打球时,会用扫帚把球场上残留的一些积水扫开,这样积水会更快地变干,这是通过增大       的方法来加快    的。?
11.[2020·安顺]
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选填“放热”或“吸热”)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是为了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12.[2020·威海改编]
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个小孔与外部相连。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4所示),请写出省油的原因:①                   ;?
②                   。?
图4
13.液体蒸发的快慢其实还与空气湿度和液体种类有关,炎热的夏天中午,在教室里的水泥地面上洒水降温,但是刚洒水时,会感觉更闷热,这是因为地面的水蒸发,使教室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    ;气味浓烈的液体更容易发生汽化,这是因为我们嗅到液体的气味越浓,表明更多的液体变成了    。?
14.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的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填字母)。?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1)实验中是根据?            判断蒸发快慢的。
(2)李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等量酒精,把一烧杯放在烈日下,另一烧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猜想    (选填“A”“B”或“C”)。?
(3)刘明在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如图5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可得出结论:在水面上方空气流速和      一定时,       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图5
(4)刘明又在三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冷水、温水和热水,且水的表面积相同。他要探究的问题是?            的关系。
(5)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刘明用嘴对着水吹气来改变水面上方空气流速,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是?                  。?
(6)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图6甲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得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控制      相同。?
图6
题组3 沸腾现象探究
15.[2019·南京]
用如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图7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
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16.[2020·怀化]
八年级六班的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图8
(1)如图8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图丁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题组4 沸腾条件
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
(  )
A.水的温度达到
100

B.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
C.声音响度达到最大
D.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18.[2020·雅安]
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9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9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19.液体沸腾的必备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给液体    。用纸盒可以把水烧开是因为水    时的温度保持不变,且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题组5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20.有一种炊具叫“高压锅”。“高压锅”中的“压”字指的是    (选填“压强”或“压力”);“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了能源。“高压锅”能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液面上方气压越大,沸点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的原理。?
21.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实际上,这是高山上的    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的缘故。?
22.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烧杯A中和试管B中都装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图10 
(1)对A中水加热,当A中水沸腾后,B中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A加盖密封,会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B中水的沸腾。?
(2)若把B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B中酒精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酒精的沸点为78
℃)?
参考答案
1.汽化 蒸发 沸腾
2.汽化
3.汽化 [解析]
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4.汽化
5.汽化 吸
[解析]
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是由于水吸热后汽化变为水蒸气了。
6.汽化 [解析]
按下阀门时里面的液体变成气体喷出来,发生的是汽化现象。
7.C [解析]
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加快,A不符合题意;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加快,B不符合题意;
把新鲜的水果、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控制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C符合题意;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使蒸发加快,D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热风温度高,提高了水的温度,可使手上的水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的水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大,可使手上的水蒸发加快。
9.C 
10.液体表面积 蒸发
11.吸热 减慢
[解析]
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12.①减小了油表面空气的流速
②减小了油的表面积
(合理即可)
13.减慢 气体
[解析]
空气的湿度越大,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就越多,水汽化就越困难,蒸发就变慢,而蒸发吸热,所以当人体汗液蒸发减慢时,人就会感觉更闷热。气味浓烈的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我们能闻到它们的气味,实际上是散布在空气中的物质分子进入鼻黏膜的结果,气味越浓,表明空气中这种气态物质含量越多,也就是更多的液体发生了汽化。
14.ABC
(1)液体质量减少的快慢
(2)A
(3)水的温度 水的表面积
(4)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
(5)用嘴吹气可能会改变水的温度和水的表面积
(6)不正确 水的表面积
15.(1)需要 (2)98 (3)如图所示
16.(1)自下而上
(2)96
(3)(a)
(4)98 低于
(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合理即可)
17.B
18.D [解析]
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由于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这时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这时烧瓶内的水恢复沸腾。
19.沸点 加热 沸腾
20.压强 越高 [解析]
高压锅密封性很好,锅内气压可以超过1个标准大气压,所以它是利用增大压强,使液体的沸点升高的原理来更快煮熟食物的。
21.气压 降低
22.(1)不会 不能继续吸热 有利于
(2)会第2课时 液化
题组1 液化及液化现象辨析
1.[2020·百色改编]
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1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
 图1
A.汽化
B.液化
C.蒸发
D.沸腾
2.小王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发现,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汽化
D.只有液化
3.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有时会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条又长又白的“尾巴”,称为尾迹云,尾迹云的主要成分是
(  )
A.飞机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水蒸气
B.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C.飞机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烟
D.悬浮在高空的灰尘
4.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是
(  )
A.杯中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的道理相似
5.[2020·攀枝花改编]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
A.棒冰局部汽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6.许多房间都有如图2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2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甲房间的“水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甲房间的“水雾”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7.夏天湿衣服晾干,这是    现象。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形成的露珠,属于    现象。?
8.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瞬间会出现如图3甲和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图    (选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图3
题组2 液化方法
9.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
A.家庭用液化石油气
B.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
C.喝热水时镜片模糊
D.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
10.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11.关于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只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B.只通过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
C.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D.雾和露都属于降温使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12.夏天经常使用喷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入瓶中的。?
13.如图4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向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     。?
 图4
题组3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4.手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等量的100
℃开水烫伤会更严重,这是因为          。但是实际中被开水烫伤的现象经常遇见,而被水蒸气烫伤的现象却很罕见,原因是             ? 。?
15.[2020·无锡改编]
如图5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沸腾,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酒精进行消毒,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酒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双手感觉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热过程。?
图5
16.如图6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图6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雾”和“霾”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和“霾”有本质的区别,“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它的体积比较大,呈偏白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散去;而“霾”是指大量烟、尘等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一般呈黄色或褐色。PM2.5中“2.5”表示“雾霾”微粒直径的数值,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秸秆的燃烧,垃圾焚烧,此外还有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
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PM2.5中的“2.5”是指空气中颗粒物的直径等于或小于2.5   (填写单位)。?
(2)通过阅读请同学们分析出一种雾形成的天气因素:
         。?
(3)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一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镜面,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镜面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了一段时间,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3.B [解析]
这一现象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尾迹云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4.B
5.C [解析]
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
6.C [解析]
“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所以“水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所以“水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正确。
7.汽化 液化 
8.乙 [解析]
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较小,“白气”较少,故图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9.A [解析]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白气”、镜片模糊、饮料外壁“出汗”,这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C
11.B [解析]
降低温度,当温度足够低时,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除降温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能使其液化,所以A、C正确,B错误;雾和露都属于降温使水蒸气液化的现象,D正确。
12.压缩体积
13.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14.水蒸气液化放热 多数情况下烫伤人的开水的质量比水蒸气的质量大得多
15.液化 放出 汽化 吸
[解析]
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给食物加热;酒精汽化吸热,手感觉凉。
16.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解析]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由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7.(1)液化 μm
(2)温度降低
(3)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