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能够具有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通过诵读读准字音。
3.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导学生热爱我国悠久辉煌的文化。
教学重点:
1.读懂、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放王菲的《 但愿人长久》歌曲 (4分)
1 .师:同学们,刚才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那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1分)
1、“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
三、作者介绍
1、请一名学生说说他了解的苏轼。(2分)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写此词之时,他仕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现在全班把课文朗读一遍
师:嗯,同学都读得挺认真的,就是缺少点感情,读词除了要注意语速,语音,节奏外,还要在感情上多下点功夫。现在请同学们听一下范读,看别人是如何有感情朗读的。放朗读带(2分20秒)
2、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作把这首词翻译一下,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一下,如果还不懂,就做好记号,待会我们一起解决。(2分)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这篇课文,其他同学考虑一下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望月、怀人) (1分)
四、品味欣赏,深入理解(20分)
(一)师:刚才我们整体翻译了这篇课文,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欣赏这首咏月词。
1、从这首的词的从小序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作词时间、当时情形及缘由。)
小序的作用: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目的,也就是当时的背景
2、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处于政治失意的时候,又和自己的亲人很多年不见面了,面对那一轮圆月会想些什么呢?
‘生:略
3、师:刚才同学说的都是直抒胸臆,太直白,人家苏轼就比较含蓄了,我们来看一下他是如何含蓄法:
4、师:词以把酒问月开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略
师: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苦闷)
5、师:我们接下来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上宫阙的什么情感
(向往之情)
6、师:这份向往让作者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我欲乘风归去。
7 、 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句话可以看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
(板书矛盾心理)
师:对,一个“欲”,“恐”字说明作者既想去又不想去,“归”字怎么理解呢?
生:天上。
师:我们联系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到底要去哪里的?(朝廷,官场
师: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的?
生:寒冷
师:“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寒冷,指的是什么的?(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师:我们看一下上片的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二)师:我们接着看词的下阕,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的?
生:承上启下
师:“转朱阁,低绮户” 是呈上,“照无眠”是启下
师:为什么无眠?(想念弟弟,不得志)
师:接着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什么语气的?(责备,埋怨)
师:我们现在来看下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豁达)
师:全班一起齐读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味到了什么?
生:对他人的祝愿。
师:婵娟是什么意思?(原指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师: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师: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三)过渡:刚才我们细细品味了一下词的意境,现在来纵观一下全词,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五、小结:(2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位大文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掌握了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六、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阙:望月 (写 景) 情景
下阙:怀人 ( 抒 情) 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共13张PPT)
水 调 歌 头
执教者 度门中学 谭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下册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
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的 。他与其弟 、其父 被世人合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家
苏辙
苏洵
预习积累,掌握下列加点字读音及词语意思
宫阙
琼楼玉宇
不胜寒
绮户
què
qióng
shēng
qǐ
端起酒杯。
回到天上去。
哪里比得上。
指月亮。
把酒:
归去:
何似:
婵娟:
·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读-韵味浓
赏-意境美
1.词的上阕提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清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1.月色更浓,酒意散去,作者为什么“无眠”呢?
2.说说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作者情感上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彻悟,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悟-情理深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情景模拟
月圆之夜,你想给远在他乡的朋友发一条祝福的短信,你会借用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拓展延伸
积累这些诗句,感悟其与文中哪些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