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教学课件+研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现代诗二首》(教学课件+研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5 19:25:3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诵读欣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永丰初中 於维芬
注音
泾 ( ) 渭( ) 溷( )
阕 ( ) 颠( ) 簸( )
理解词语
1、泾渭分明
2、泾浊渭清
基础知识检测
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
重点知识点拨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合称为四大文学体裁。诗歌以表达方式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以体裁分,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首诗就是属于现代诗。现代诗又分自由诗和散文诗。自由诗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就可以。
作者作品
朱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晨报》副刊《诗镌》,提倡写格律新诗。他是新月派的主要诗人之一。23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两年后回国任安徽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及教授,并在《青年界》《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诗作。1932年到上海,生活漂泊困窘,情绪愤懑失望,感到不容于世,在1933年由上海乘船去南京的途中投江自杀。英年辞世,深为同伴所痛惜。
作者作品
何其芳是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写出了热情歌颂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作品。为文学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朗读《少年颂》,概括每小节诗意
第一节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第三节诗人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爱憎分明。突出了青少年的斗争精神。
第四节诗点明我们是新人。我们要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朱湘写这首诗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因此结尾有“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着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小结
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这首诗笔调清新,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的特点。
朗读《生活是多么广阔》概括诗意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当时延安生活艰苦,物质极为匮乏,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而是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号召少男少女们去开拓一种未曾有过的紧张而有趣的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节使用环结法结束全诗。生活是海洋,但是生活又是多么芬芳。海洋写出生活的广阔,芬芳写出生活的温馨与幸福。结尾富有新意
语言运用能力训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诗中的最喜欢的小节用自己的语言精彩描绘或改写诗歌或画一幅画,相互交流。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生活是多么广阔》完成下面问题:
1.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排比句的运用。诗的第二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前11个排比句描绘了什么?为什么使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
2.后4个排比句是由实转虚,在这些描写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课后练习
做两个关于“朱湘”“何其芳”的知识卡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二、 学习重点
目标1、3
三、 学法指导
1、 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感情,深意。
2、 在朗诵的基础上,作具体的诗歌分析,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四、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很多大作家有关他们回忆自己幼时往事的文章,使我们又勾起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我们可以用美妙的歌声,用生动的故事来回忆,也可以用诗来表达。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现代诗二首》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朱湘和何其芳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二)自由朗诵诗歌
(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
A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
B想象揣摩作者的心情,表情,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研讨
《少年歌》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有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少年歌》中全诗可以分为几小节?
B全诗写了哪些事物?看一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少年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活是多么广阔》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
(三)作探究,品味鉴赏
1、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看看谁读得最好。
2、感情朗诵,进一步感悟作品
3、探究思考:
A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小节?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各小节的大意。
B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C诗的最后一小节中,“生活”为什么会由“广阔”变得“芬芳”?
D全诗最后一句话“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该如何理解?
E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体会《生活是多么广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