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试 试题(含答案解析)+课件练习(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综合测试 试题(含答案解析)+课件练习(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4 17:26: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测试
测试题
一、填空题【14分】
1、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
)原理,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际是左右(
)的。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实际上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像,物体的实际位置在像的(
)方。
3、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珠,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
),这是光的(
)现象。
4、科学家把地球分为三层,分别是(
)、地幔、(
)。其中最薄的一层是(
)。
5、岩石受到一定的(
)和(
)会发生变化,(
)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6、(
)和(
)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二、判断题【10分】
1、“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2、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

3、月亮、萤火虫都是淘汰。(

4、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5、红、黄、蓝是光的三原色。(

6、地壳岩层的运动形成了山脉。(

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10楼的房间内,应该保持不动,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8、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9、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从古至今没发生过变化。(

10、地表形成的变化都很猛烈。(

三、选择题【28分】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2、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
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
C.在阳光下利用放大镜点燃白纸
3、小明在练习潜泳时,发现站在岸上的妹妹好像变高了,这是光的(
)现象。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4、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
C.近视镜
5、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6、下列物体中,反射光的效果最好的是(
)。
A.黑板
B.白色墙壁
C.窗户上的玻璃
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
)。
A.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高层建筑使用玻璃
8、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9、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
A.风力侵蚀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
10、如右图,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A.甲
B.乙
C.丙
1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成不断发生变化,下列

)现象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岩石的风化
C.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1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13、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14、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四、探究题【15分】
右面是一条河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

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
)岸,乙岸发生
的主要变化是(
)。【6分】
2、在河水对两岸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3分】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操持不变
3、图中C区域沉积物的成分主要是(
)。【3分】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4、图中最适合建房居住的区域是(
)。【3分】
A.甲岸
B.A区域
C.B区域
五、综合题【33分】
小鸥的爷爷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假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驾车带小鸥回爷爷家探亲。
1、爸爸驾车时,经常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情况。后视镜利用的是(
)原理。【3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到爷爷家后,爷爷、奶奶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爷爷还给小鸥讲了五大连池的由来。原来是很多年前(
)中的岩浆不停涌动,造成(
),溶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由此可知五大连池是(
)湖。【6分】
3、吃完饭,小鸥到爷爷家的院子里玩,发现院子里有一张石桌,上面有很多斑点。爷爷告诉小鸥,这张石桌是用花岗岩制成的。按照岩石的成因分类,花岗岩属于(
)岩,是(
)形成的。小鸥用手在石头上蹭了蹭,发现石头上掉下一些岩石碎屑,这是由岩石(
)造成的。【6分】
4、爷爷家的鱼缸里养了很多鱼,小鸥从鱼缸的一角观察时,发现鱼缸里的鱼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8分】
5、晚上,爷爷说明天要把家里的墙壁刷成白色,这样房间里会更明亮,这是为什么呢?【7分】
6、在爷爷家住了几天,小鸥一家准备返程。临走时,爷爷
送给小鸥一块石头,小鸥看到这块石头上有很多气孔,而且
很轻(如图所示),爷爷告诉他这是浮石。回家后小鸥查了资
料,原来浮石属于(
)岩,是(

形成的。小鸥非常高兴,因为这次探亲的过程又让小鸥收获了很多
科学知识。【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测试
测试题
一、填空题【14分】
1、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际是左右(相反)的。
解析: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与实际左右相反。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物体的实际位置在像的(下)方。
解析: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实际上是光折射后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在物体实际位置的上方。
3、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珠,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4、科学家把地球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解析:地球由外至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固体岩层构成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是三层中最薄的。
5、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会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解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形成另一种岩石。
6、(地震)和(火山喷发)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岩浆不断涌动造成的。
二、判断题【10分】
1、“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析:“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折射形成的。
2、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
解析: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身向同一方向,所以看起来很亮,即反射光的本领强。
3、月亮、萤火虫都是淘汰。(×)
解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
4、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解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被阻断形成的。
5、红、黄、蓝是光的三原色。(×)
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6、地壳岩层的运动形成了山脉。(√)
解析:岩层之间互相挤压,会使岩层隆起,形成山脉。
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10楼的房间内,应该保持不动,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解析: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室内,要躲在坚固的掩体下方,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8、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解析:因为火山喷发和地震都与涌动有关,所以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9、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从古至今没发生过变化。(×)
解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一直处在变化中。
10、地表形成的变化都很猛烈。(×)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是猛烈的,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是缓慢的。
三、选择题【28分】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C)。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解析:萤火虫、点燃的火柴和太阳都能自己发光,是光源;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镜子能反射光,打火机点燃时才是光源。
2、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
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
C.在阳光下利用放大镜点燃白纸
解析:黑夜中观察到手电筒的光束是直的,A项正确;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可以看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B项正确;在阳光下利用放大镜点燃白纸,原理是光的折射,C项错误。
3、小明在练习潜泳时,发现站在岸上的妹妹好像变高了,这是光的(A)现象。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解析:在水中看岸上的人,实际上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像比人要高一些。
4、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C)。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
C.近视镜
解析:近视镜是凹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5、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A)。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解析: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
6、下列物体中,反射光的效果最好的是(B)。
A.黑板
B.白色墙壁
C.窗户上的玻璃
解析: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反射光的效果最好。
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A)。
A.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高层建筑使用玻璃
解析:表面粗糙的材料会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看起来很暗,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8、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B)。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解析:地球内部储存着很大的能量,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9、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B)。
A.风力侵蚀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瞬间改变地形和地貌。
10、如右图,地震经常发生在(A)处。
A.甲
B.乙
C.丙
解析:地震经常发生在地壳,图中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要地核。
1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成不断发生变化,下列
(B)现象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岩石的风化
C.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解析:岩石的风化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有关。
1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人们利用了(A)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解析:温度的变化会使岩石发生热胀冷缩而破碎。
13、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C)。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解析:盆地的形状像水盆一样,四周较高,中间低平。
14、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B)。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解析:我国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较高;东部是黄河和长江的入海口,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较低。
四、探究题【15分】
右面是一条河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甲)
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甲)岸,乙岸发生
的主要变化是(沉积)。【6分】
解析:因为河水流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但甲岸的河水流过的路程更长,所以速度更快,被侵蚀得更明显。
2、在河水对两岸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B)。【3分】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操持不变
解析:甲岸不断被侵蚀,乙岸不断沉积,会造成这条河流的弯道处越来越弯。
3、图中C区域沉积物的成分主要是(C)。【3分】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解析:C区域水流平缓,无法带动大石块和鹅卵石,只能带动细沙。
4、图中最适合建房居住的区域是(C)。【3分】
A.甲岸
B.A区域
C.B区域
解析:甲岸不断被侵蚀,在此建房居住,时间久了会被河流冲垮;A区域沉积的都是大石块,地表情况不适合建房居住;乙岸不断沉积小石子和泥沙,河道会逐渐远离B区域,因此B区域是安全的,且地表情况最适合建房居住。
五、综合题【33分】
小鸥的爷爷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假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驾车带小鸥回爷爷家探亲。
1、爸爸驾车时,经常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情况。后视镜利用的是(B)原理。【3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解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后视镜反射进入驾驶员的眼中,驾驶员便能看清方的车辆情况。
2、到爷爷家后,爷爷、奶奶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爷爷还给小鸥讲了五大连池的由来。原来是很多年前(地核)中的岩浆不停涌动,造成(火山喷发),溶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由此可知五大连池是(堰塞)湖。【6分】
解析: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堰塞湖。
3、吃完饭,小鸥到爷爷家的院子里玩,发现院子里有一张石桌,上面有很多斑点。爷爷告诉小鸥,这张石桌是用花岗岩制成的。按照岩石的成因分类,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小鸥用手在石头上蹭了蹭,发现石头上掉下一些岩石碎屑,这是由岩石(风化)造成的。【6分】
解析:花岗岩是常见的岩浆岩。由于风化作用,岩石的表面破碎,所以用手可以蹭掉岩石碎屑。
4、爷爷家的鱼缸里养了很多鱼,小鸥从鱼缸的一角观察时,发现鱼缸里的鱼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8分】
答:因为光线从水传播到空气的过程中,在鱼缸的边缘发生了多次折射,形成了多个鱼的像,所以看起来鱼变多了。
5、晚上,爷爷说明天要把家里的墙壁刷成白色,这样房间里会更明亮,这是为什么呢?【7分】
答:白色墙壁反射光的效果好,能使房间里更明亮。
解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反射光的效果好。
6、在爷爷家住了几天,小鸥一家准备返程。临走时,爷爷
送给小鸥一块石头,小鸥看到这块石头上有很多气孔,而且
很轻(如图所示),爷爷告诉他这是浮石。回家后小鸥查了资
料,原来浮石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形成的。小鸥非常高兴,因为这次探亲的过程又让小鸥收获了
很多科学知识。【4分】
解析:浮石是一种岩浆岩,岩浆内部有很多气泡,冷却后气体跑到空气中,在内部和表面留下很多气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4张PPT)
期中综合测试
教科版
五年级上
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
1、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际是左右(相反)的。
解析: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与实际左右相反。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物体的实际位置在像的(下)方。
解析: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实际上是光折射后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在物体实际位置的上方。
3、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珠,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
4、科学家把地球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薄的一层是(地壳)。
解析:地球由外至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固体岩层构成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是三层中最薄的。
5、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会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解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形成另一种岩石。
6、(地震)和(火山喷发)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岩浆不断涌动造成的。
期中测试
二、判断题
1、“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析:“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折射形成的。
2、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
解析: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身向同一方向,所以看起来很亮,即反射光的本领强。
3、月亮、萤火虫都是淘汰。(×)
解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
4、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解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被阻断形成的。
5、红、黄、蓝是光的三原色。(×)
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期中测试
二、判断题
6、地壳岩层的运动形成了山脉。(√)
解析:岩层之间互相挤压,会使岩层隆起,形成山脉。
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10楼的房间内,应该保持不动,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解析: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室内,要躲在坚固的掩体下方,等待地震的间歇再逃生。
8、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解析:因为火山喷发和地震都与涌动有关,所以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
9、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从古至今没发生过变化。(×)
解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一直处在变化中。
10、地表形成的变化都很猛烈。(×)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是猛烈的,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是缓慢的。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C)。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解析:萤火虫、点燃的火柴和太阳都能自己发光,是光源;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镜子能反射光,打火机点燃时才是光源。
2、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
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
C.在阳光下利用放大镜点燃白纸
解析:黑夜中观察到手电筒的光束是直的,A项正确;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可以看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B项正确;在阳光下利用放大镜点燃白纸,原理是光的折射,C项错误。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3、小明在练习潜泳时,发现站在岸上的妹妹好像变高了,这是光的(A)现象。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解析:在水中看岸上的人,实际上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像比人要高一些。
4、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C)。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
C.近视镜
解析:近视镜是凹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5、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A)。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解析: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6、下列物体中,反射光的效果最好的是(B)。
A.黑板
B.白色墙壁
C.窗户上的玻璃
解析: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反射光的效果最好。
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A)。
A.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高层建筑使用玻璃
解析:表面粗糙的材料会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看起来很暗,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8、在地球内部,越接近地核,(B)。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解析:地球内部储存着很大的能量,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9、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B)。
A.风力侵蚀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瞬间改变地形和地貌。
10、如右图,地震经常发生在(A)处。
A.甲
B.乙
C.丙
解析:地震经常发生在地壳,图中甲是
地壳,乙是地幔,丙要地核。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1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成不断发生变化,下列(B)现象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岩石的风化
C.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解析:岩石的风化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有关。
1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人们利用了(A)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解析:温度的变化会使岩石发生热胀冷缩而破碎。
期中测试
三、选择题
13、小宇家乡的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C)。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解析:盆地的形状像水盆一样,四周较高,中间低平。
14、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B)。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解析:我国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较高;东部是黄河和长江的入海口,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较低。
期中测试
四、探究题
右面是一条河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中河水流速较快的是(甲)
岸,被侵蚀更明显的是(甲)岸,乙岸发生
的主要变化是(沉积)。
解析:因为河水流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但甲岸的河水流过的路程更长,所以速度更快,被侵蚀得更明显。
2、在河水对两岸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B)。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操持不变
解析:甲岸不断被侵蚀,乙岸不断沉积,会造成这条河流的弯道处越来越弯。
期中测试
四、探究题
3、图中C区域沉积物的成分主要是(C)。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解析:C区域水流平缓,无法带动大石块和鹅卵石,
只能带动细沙。
4、图中最适合建房居住的区域是(C)。
A.甲岸
B.A区域
C.B区域
解析:甲岸不断被侵蚀,在此建房居住,时间久了会被河流冲垮;A区域沉积的都是大石块,地表情况不适合建房居住;乙岸不断沉积小石子和泥沙,河道会逐渐远离B区域,因此B区域是安全的,且地表情况最适合建房居住。
期中测试
五、综合题
小鸥的爷爷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假期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驾车带小鸥回爷爷家探亲。
1、爸爸驾车时,经常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情况。后视镜利用的是(B)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解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后视镜反射进入驾驶员的眼中,驾驶员便能看清方的车辆情况。
期中测试
五、综合题
2、到爷爷家后,爷爷、奶奶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爷爷还给小鸥讲了五大连池的由来。原来是很多年前(地核)中的岩浆不停涌动,造成(火山喷发),溶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由此可知五大连池是(堰塞)湖。
解析: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堰塞湖。
期中测试
五、综合题
3、吃完饭,小鸥到爷爷家的院子里玩,发现院子里有一张石桌,上面有很多斑点。爷爷告诉小鸥,这张石桌是用花岗岩制成的。按照岩石的成因分类,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小鸥用手在石头上蹭了蹭,发现石头上掉下一些岩石碎屑,这是由岩石(风化)造成的。
解析:花岗岩是常见的岩浆岩。由于风化作用,岩石的表面破碎,所以用手可以蹭掉岩石碎屑。
期中测试
五、综合题
4、爷爷家的鱼缸里养了很多鱼,小鸥从鱼缸的一角观察时,发现鱼缸里的鱼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因为光线从水传播到空气的过程中,在鱼缸的边缘发生了多次折射,形成了多个鱼的像,所以看起来鱼变多了。
5、晚上,爷爷说明天要把家里的墙壁刷成白色,这样房间里会更明亮,这是为什么呢?
答:白色墙壁反射光的效果好,能使房间里更明亮。
解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反射光的效果好。
期中测试
五、综合题
6、在爷爷家住了几天,小鸥一家准备返程。临走时,爷爷
送给小鸥一块石头,小鸥看到这块石头上有很多气孔,而且
很轻(如图所示),爷爷告诉他这是浮石。回家后小鸥查了资
料,原来浮石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形成的。小鸥非常高兴,因为这次探亲的过程又让小鸥收获了
很多科学知识。
解析:浮石是一种岩浆岩,岩浆内部有很多气泡,冷却后气体跑到空气中,在内部和表面留下很多气孔。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