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6 23: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时练
一、选择题
1.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得到大量赔款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4.1860年10月,在北京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被抢劫了,最后还被烧毁了,这次抢劫、破坏者是
A.八国联军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军D.美俄联军
5.中国近代,使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下图为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鼠首兔首两件文物,导致这两件圆明园文物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马克思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的“好处”是指
A.割占九龙司 B.强租旅顺和大连 C.割占辽东半岛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8.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清政府不准英国输入鸦片
③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 ④中国人开始禁烟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1860年英使额尔金振振有词地说:“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余尚有理由: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毁足以稍戢其骄佚。”可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中国的财富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给清朝统治者施加压力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10.下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造成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D.使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经济附庸
11.以英、法为首,美、俄背后支持的战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动用武力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在一起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附庸国的战争。此次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使中国丧失了东北和西北大片国土
C.使帝国主义获得在华设厂的权利
D.遭到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12.(美)德涅特《美国东南亚外交史》中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实。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这里的“果园的主人”是指( )
A.英国人 B.俄国人 C.法国人 D.清政府
1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对该问题最合理的回答是( )
A.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因鸦片输入问题引起
B.英国是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侵略国家
C.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扩大了列强的侵略权益
D.两次鸦片战争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14.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从下边哪一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看出来
A.《南京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5.如下图,下面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这个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应是
A.列强的野蛮侵略 B.中围人民的抗争
C.列强的正义行为 D.中国人民的探索
16.如图所示的残垣断壁坐落于北京西郊,这里曾经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对此,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7.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8.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在哪个战争中成为一片废墟(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20.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天津教案
二、综合题
21.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侵略史。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收。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839年的这场运动”和“战争”分别是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场运动”与“战争”的爆发有何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为什么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材料三中“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
(4)近代中国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并战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导致中国战败的相同原因主要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从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二中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
(5)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有哪些什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23.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三:“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中?
(2)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果园的主人”指谁?扮演帮凶角色的是哪两个国家?
(3)举出“强盗”通过这场战争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指什么?
(4)列强的侵略暴行让我们痛心疾首,你认为当今中国因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参考答案
1--10CCBBB BDCCC 11--20 BDCBA BBBDA
21.(1)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法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4)中国政府积贫积弱,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力量强大。闭关锁国会严重阻碍国家发展进步,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言之有理即可)
22.(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2)圆明园;
(3)美国
(4)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5)《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落后就要挨打,努力振兴国家,避免重蹈覆辙。
23.(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 清政府 美俄
(3)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两个即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4)发展经济教育,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