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题型及答题思路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题型及答题思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7 07:0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小说题型及答题思路
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出题角度也是答题角度)
除这三个角度经常还需考虑主旨、手法、读者感受)
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突出时令特征。
B.渲染了……的氛围。
C.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E.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F.揭示文章主旨。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
B.营造了……的氛围(生活气息浓厚)
C.为下文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引出下文主人公的出场)
D.影响人物性格。
E.揭示文章主旨。
二、和人物形象有关的题型。
(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题
思路:点析结合
示例:
1.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文中的奶奶在地震发生以后主动地搭建帐篷,帮助受灾群众。
2.乐观坚强。奶奶在地震发生后,每天穿旗袍,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好的心情。
3.疼爱孙女。遭受地震重创后,奶奶在我身边安慰我,帮助我走出恐惧。
注意:点的概括尽可能用两个四字词语,分析时语言要具体而凝炼。
常用的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四字词语:
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粗犷野性、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慕名利、心胸豁达、慷慨大方、心地善良、待人友善、为人正直、善于反省、忠于职守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a.正面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考点: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可直接答成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可写成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b.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他人的言行)
考点: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可答成典型化的环境描写或场景描写)
c.表现手法:对比、欲扬先抑、讽刺、衬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对比是两者平等的对比,也可是同一人或物不同阶段的对比,衬托有主次之分)
(三)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
a.这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对其他人物形象有衬托作用。(或者该人物形象使其他人物形象更丰满)
b.揭示文章主旨。
c.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e.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行文结构清晰紧凑。
(四)人称作用题
a.讲述故事上,给人真实可信之感,拉进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受和看法。
b.人物形象上:我的…更加衬托了谁的…,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c.情节发展上:我的存在,情节才得以发展,我的存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和情节有关的题型
(一)探究结尾的妙处。(探究情节为何如此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1)情节发展上
a.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b.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形成情节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文本的可读性。
d.富有戏剧性,增强讽刺力量/幽默效果。
e.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f.运用补叙,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插叙的作用:补充文章情节,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更易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形成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
(2)思想内容上(主旨上)
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文章主旨。
(3)人物形象上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4)读者感受上及其它个性效果
意蕴深长,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和回味。
讽刺性、戏剧性、喜剧性
对比、环境描写(营造氛围)、叠词拟声词(增强音韵美)
(二)物象的作用(如:眼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多次出现嚼黄豆的情节有何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b.塑造人物形象。
c.揭示/深化主题。
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标题的含义
a.表层含义:带入文中具体所指
b.深层含义:象征义(物)、主旨义
注意:象征义一般有两点,由小到大考虑。
示例:《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的含义
在文中指的是东北军连长用来杀小男孩的枪弹,但未发射;也指小男孩让东北军用来打日本人的那颗枪弹。
象征着小男孩虽未上战场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良心未泯的精神。
象征着国共合作抗日,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共同抗日的民族精神。
(二)标题的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行文结构清晰紧凑。
b.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情节
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交代主人公,交代人物的身份、职业,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e.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f.作为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g.标题一语双关,既是指…,又是指…。
h.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富有象征意味,象征着…
l.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口语化色彩,和文章同样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相得益彰。
j.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k.富有诗意美,增强文学色彩。
五、作者使用什么手法使语言幽默风趣、贴近生活?
a.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
b.使用歇后语、谚语、俗语。
c.使用富有地域色彩的方言词、文言文口语相结合。
d.引用诗句/化用诗句。
e.整散结合,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F.设置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六、文章是如何叙述的?叙述上有何特点?
A.按时间顺序
B.双线结构(明线与暗线交织)
C.叙事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D.以什么为话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E.形成情节反转。
F.设置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G.巧设矛盾、冲突、误会。
七、常见主旨表述。
A.批判某一类人或者某一类社会现象。批判人性的弱点(自私、损人利己、欺软怕硬、不公不义、埋没良知)、批判政府的专制高压、批判社会中欺软怕硬的现象。
B.赞扬某种品质(善良、孝顺、公正无私)
C.赞扬农民的智慧和经验
D.反映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尴尬处境。
E.反映生活中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调和的矛盾,引发思考。
F.反映战争给人们留下的伤痛。
八、其他常见综合性题目。
此类题目一般可通过审题推出答题要点,注意点析结合。
本文既具有荒诞性,又来源于社会现实,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推出答题角度:
荒诞性是因为情节夸张,违背社会现实。+分析
源于真实是因为+分析
综合分析以荒诞的文学形式反映现实的效果:讽刺社会现实,批判某一类社会现象。
契诃夫的小说具有“长事短叙”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长事是因为--------
短叙是指--------
综合分析长事短叙的艺术效果,意在言外,含而不露,引发读者思考。
这篇小说开头不必其繁,结尾不避其简,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开头繁复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结尾简单的作用。(戛然而止式结尾的作用)
综合分析其效果,开头的繁复与结尾的简单形成对比,写法奇崛,使读者印象深刻。
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冰山文学”,即“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八分之七在水面之下。”请结合这一特点分析本文。
八分之一是指----------
八分之七是指----------
综合分析其效果,引发读者思考,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这句话含义深刻,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请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句子含义。
这句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句话对于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