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幻灯片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幻灯片1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7 12: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含有“想象”意味的诗文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李贺《天上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意思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鉴赏文艺作品,要驱动、调遣我们的想象力。
文题解说
1.把握主要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文艺鉴赏要驱散想象,透入文字进入作品,由浅入深领悟语言内在动力。
学习目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走近作者
歌谣(yáo)
契合(qì)
桥堍(tù)
驱遣(qiǎn)
拘泥(nì)
海啸(xiao)
怅然(
chàng)
旷远(
kuàng)
凝望(níng)
鉴赏(jiàn)
蠢笨(chǔn)
阻障
(
zhàng)
(jīn)禁不住
(ní泥土)
(zhāo)朝霞
(nì)拘泥
(jìn)禁止
(cháo)朝向
预习检查
驱遣:驱使;赶走;消除,排除(情绪)。
桥堍:桥两头地的地方。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怅然:失意不乐的样子。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预习检查
审查: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
旷远:空旷辽远;久远。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也作得意洋洋。
预习检查
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4.阅读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遭想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5.请你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遣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作者与读者关系:作者一(写文字)一所感所想一(读文字)一读者
如何欣赏:读者一(读)文字一(想象)画面一(感悟)意境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文是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的节选,首先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论述了鉴赏文艺作品时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课外阅读叶圣陶的《文艺作品的鉴赏》。
作业布置